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治愈患者14例,显效患者15例,有效患者10例,无效患者1例;对照组中治愈患者5例,显效患者10例,有效患者17例,无效患者8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d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中药内服配合针灸疗法,可达到理想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骨痛症状,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西医对症治疗;针灸;中药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人体骨组织微结构逐步恶化、机体骨量逐渐减少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发生骨质疏松症后,人体的骨脆度会逐步增加,患者的骨折风险会逐步增加。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驼背、脆性骨折、身高缩短、呼吸功能下降、骨骼疼痛等[1]。有研究[2]指出,骨质疏松症好发于老年人,会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缩短老年人的生存时间。临床多通过西医对症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但有研究[3]指出,相较于西医常规疗法,中医综合疗法可更为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比较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西医对症治疗、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的效果,现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为16︰24;年龄55~90岁,平均年龄(72.78±5.93)岁;患病时间1~3年,平均患病时间(2.0±1.1)年。观察组中男女比为17︰23;年龄54~92岁,平均年龄(73.21±6.41)岁;患病时间1.5~3.0年,平均患病时间(2.2±1.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满足《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4];②患者均有腰背疼痛、肌肉抽搐、肢体酸软等症状;③患者的X线片检查结果或CT检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④患者均对研究有一定了解,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不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患者;②患者参与研究前3个月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③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亢进患者:④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对症治疗,醋酸钙胶囊(昆明邦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127)0.6g(1片)/次,1次/d;骨化三醇胶丸(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00056)0.25μg(1粒)/次,1次/d,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灸配合中药治疗。①针灸:将患者的肾俞穴、脾俞穴、命门穴、百会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作为针灸穴位,进行温针灸治疗,将清艾条依次制成长1cm的小段,固定在患者的穴位针柄处,点燃艾条,并进行针灸,留针30min,艾条燃尽后,取出针,针灸针刺2次/周,3d行1次针,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②中药内服:中药处方如下:熟党参30g、苏木10g、续断10g、骨碎补10g、自然铜10g、炙黄芪30g、大枣20g、熟地黄20g、干石斛20g、当归5g、酒黄精15g、盐狗脊10g、盐补骨脂10g,1剂/d,加水煎服,连续用药3个月。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5]:治愈:治疗后,患者胸腰背疼痛彻底消失,无压痛症状,机体功能活动彻底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患者胸腰背疼痛基本消失,基本没有压痛症状,机体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胸腰背疼痛有所缓解,压痛症状有所缓解,机体功能活动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胸腰背疼痛、压痛症状、机体功能活动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4.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在治疗前、治疗7d后、治疗14d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6]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症状越严重。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中治愈患者14例,显效患者15例,有效患者10例,无效患者1例;对照组中治愈患者5例,显效患者10例,有效患者17例,无效患者8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d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的骨折率升高,导致患者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增高。临床有研究指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增长、体内骨量减少、骨结构改变密切相关,需及时确诊患者的疾病,及时给予药物改善患者体内的骨量与骨结构,增加骨密度,达到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现代病理学则认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多种因素共同诱发的系统性代谢性骨性疾病,该病的共同病理机制是肾脏对钙的排泄量增多或是肠对钙吸收减少或者是破骨细胞数量升高且活性升高,溶骨过程逐渐占据优势等等。因此,西医往往通过给予抑制骨吸收药物、钙剂、双磷酸盐类药物、雌激素制剂等药物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西药药物类型过多,很多药物疗效不确切或是存在严重副作用,部分药物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但药物价格过于昂贵,无法在临床广泛使用[7]。因此,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中医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中医将骨质疏松症归纳入“骨折”、“骨痿”、“腰痛”、“虚劳”等范围中,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是本虚标实之证,以肾虚为本,以淤为标,和人体脾虚肝郁密切相关。肾脏主骨生髓,肾精亏虚时,骨髓则会不足,无法充分营养骨骼,继而会诱发骨质疏松症。脾脏主肌肉,脾胃可运化水谷精微,从而达到充分营养肾精的功效,若是脾失健运,则会导致精亏髓空,继而诱发骨质疏松症[8]。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案较多,针灸疗法、中药疗法、熏蒸疗法等等。针灸疗法主要通过刺激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穴位,达到激发患者自身机能的调节能力,从而达到促进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的功效。针灸疗法有补肾健脾的功效,通过针灸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等穴位,留针30min,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可增高患者的骨密度。中药疗法则是通过各种药物联合达到治疗患者的目的,本研究采用的中药内含熟党参、苏木、续断、骨碎补、自然铜、炙黄芪、大枣、熟地黄、干石斛、当归、酒黄精、盐狗脊、盐补骨脂等中药,其中熟党参补脾益气、生津止渴,苏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断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干石斛益胃生津,养阴清热,炙黄芪利尿消肿、延缓衰老,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盐补骨脂补肾助阳,消肿止痛,数味中药联合应用,可达到补益脾肾,强筋健骨的功效。从本研究结果可看出,中药内服联合针灸疗法,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d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中药内服配合针灸疗法,临床治疗效果理想,患者的骨痛症状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田怿淼,李蕊,贾强强,等.针灸及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进展.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25(2):263-267.
[2]郭继锋.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骨质疏松及对症局部因子和基因的影响.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4):2361-2363.
[3]韩颖,朱彬,耿艳,等.补肾健脾通络汤联合中药熏蒸及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价值评估.四川中医,2019,37(3):153-156.
[4]赖圆根.补脾益肾法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41例临床观察.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6):71-73.
[5]张云飞,安军伟,龚幼波,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25(4):554-558.
[6]赵思怡,黄帆,冯子桐,等.补肾活血类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中国药房,2019,30(8):1105-1111.
[7]周晶莹,周宁,张祎雯,等.中药及针刺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OPG/RANK/RANKL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概况.中国医药导报,2018,15(33):25-27,35.
作者:邱世明 王红伟 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