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护生情感态度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优质护理护生情感态度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优质护理护生情感态度培养

摘要:

[目的]将优质护理服务与护理人文教学结合,构建护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模式。[方法]选取护理本科生212人,按班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试验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和培养,建立“优质护理服务”及护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工作坊,采用小组讨论、情景设置、角色扮演、临床见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采用自设优质护理服务知识问卷、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护生优质护理服务知识、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该模式能让护生了解临床动态,增加情感体验,可引导护生建立积极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提升护生人文素质。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护生;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

卫生部自2010年在全国各级各类医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是新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改革护理模式和护理服务流程,重新定位护士职责[1],内容涉及基础护理、人文关怀、责任制整体护理、岗位管理与培训、专科护理等多方面[2]。由此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更应具有敬业精神并乐于奉献。但在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早期,曾引起部分临床护士和学校教师的不理解,认为优质即“无陪护”服务和“洗头洗脚”工程[3],片面的认知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职业认同感产生了影响。护生是护士的后备军,对于在校护生来说,优质护理服务不正确的认知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将优质护理的理念深入到护理教学中,使护生职业价值观与不断创新的护理实践结合[4]。本研究于2014年—2015年将优质护理服务知识引入高等护理教育教学,建立护生职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模式与评价方法,并进行教学实践验证,以期丰富护生的人文素养内涵。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护理本科2011级212名护生,其中男生11人,女生201人,年龄17岁~24岁(21.8岁±0.7岁)。选择1班、2班106名学生为试验组,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视野下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模式(HCQ-EAV模式)教学,同时选择3班、4班106名学生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比较。两组护生性别、年龄、优质护理服务认知、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试验组干预方法

1.2.1培养模式的构建

实施前由教研室负责人组织全体教师讨论培养模式,建立过程设计依从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化环节进行,整个培养通过“沟通交流—情感确认(感)—见习实践—态度反思(悟)—价值建立”程序逐步落实。培养模式分为理论(42学时)、见习(10学时)两阶段进行,共计一学期。理论授课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培训,课堂教学将优质护理服务知识穿插进护理管理学和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具体计划如下:①课堂教学模块,共计12学时,由3名老师授课。开课前加强师资培训,教师补课内容包含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文知识、护理学工作性质等方面,以便强化教师角色榜样作用。优质护理服务中岗位管理内容与护理管理学中“人力资源管理”一章结合讲述,情感教育与护理管理学中“沟通与冲突”一章结合讲述,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操作中将情感态度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启发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②课外主题培训模块,举办优质护理服务及护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工作坊,将优质护理服务知识分为概述(4学时)、基础护理(4学时)、岗位责任制护理(4学时)、护理管理(4学时)、专科护理(4学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分为护理的渊源(4学时)、点滴积累的感动(4学时)、我们的生活(4学时)、追逐梦想(4学时)模块,穿插进护理人文知识及情感教学等内容中。讲座前,教师收集与所授课相关、能呈现主题内容的素材,包括人物故事、诗歌音乐、影视剧等;建立护生“我的护理我的梦”情感交流平台,通过建立QQ群,共享护理人文优质资源及视频资料,并借此平台进行师生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困惑,实施情感导向。③见习模块,结合护理管理学临床见习,参观国家级、省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与临床带教老师提前沟通以保证主题统一,向护生讲解医院科室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情况及成果,及时解答护生疑问,注意对其情感的正性引导,护生及时记录见习体验和感悟。

1.2.2改革教学方法,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

根据课程安排角色扮演等方法,选取优秀案例,建立情景模拟,鼓励护生扮演护士与病人,增加自身体验。通过小组学习法将试验组护生以8人~10人为一小组,建立小组日记本,及时记录情感变化。教室座位设置以小组为单位,每周开展讨论并记录,时间10min~30min。讨论内容由浅入深,依次为: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身边人对专业的看法;社会环境对护理工作评价;护患关系;周围看法有没有对我产生影响;我现在对专业的看法和感受是什么;在优质护理服务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专业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应该如何做。在教学结束后,进行交流讨论,各小组通过PPT、演讲等方式展示组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对护理专业的情感态度变化等,并向护生发放调查问卷。

1.3研究工具

1.3.1护生一般资料

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父母职业、是否第一志愿、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等。

1.3.2自设优质护理服务知识问卷

内容包括优质护理服务基本知识、责任制整体护理、岗位管理、专科护理、护理管理5个维度,根据护生“不了解”到“非常了解”依次赋分1分~4分。分值越高,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认知水平越高。经护理专家进行内容效度评定,指数为0.912,预试验Cronbach’sα系数为0.843,有良好的信效度。

1.3.3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

采用Weis等编制、龚艳艳等修订的中文版NPVS-R量表[5],量表共26个条目、5个维度,每个条目按其对受试工作内容的重要性分为“不重要”到“最重要”5个等级,依次计1分~5分,量表的总分范围为26分~130分。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59[6],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57。

1.3.4护士职业态度量表

由吴雅文等[7]研制,共30条态度语,依据构成护士职业态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层面,按不同的方向、强度及结构组成。要求被试者选出最能准确、真实反映自己思想观点和态度倾向的7条~9条,选择的条目分值相加除以条目数为职业态度均分,4.5分为中立,分数越高,态度越积极。专家对量表内容效度评价,认为该量表能较为完整地反映出对护理职业的态度倾向,可用于护生的职业态度测量[8]。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t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两组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认知情况比较

2.2护生职业价值观评分比较

2.3两组护生职业态度评分比较

3讨论

3.1新构建的培养模式能够让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内容了解更全面

调查显示:仅有30.9%的护生接触过优质护理服务知识,说明护生对当前临床护理发展动态了解不足,87.1%的护生认为优质护理服务内容仅是基础护理和提供便利服务,而对责任制整体护理、岗位管理、专科护理等方面知之甚少[4]。实施培养模式后,试验组护生的优质护理服务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P<0.05),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学习态度积极,人文素养得以提升,能激发走向护理工作岗位的兴趣和热情。有研究显示:进入实习阶段的护生人文素质令人担忧,价值取向失范,护士离职、流失已逐渐从各层级医院凸显[9]。将优秀的护理人才留在临床一线,减少护理人员流失的良方是事先预防而非事后检验。本研究将优质护理服务理论学习与临床实际动态结合,一方面适应临床需求,另一方面让护生较为全面客观地了解临床,从而减少工作后的心理落差,有利于护理队伍稳定。

3.2新构建的培养模式能促进护生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态度,形成稳定的职业价值观

在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小组日记显示随着试验组护生对护理专业认识全面、客观,对学科情感逐渐清晰,愿用饱满、积极的热情进行学习和自我完善。干预后试验组护生在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4个维度及总分上均高于干预前,同时也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证明该培养模式对促进护生职业态度、价值观提升具有实效。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的拓展,注入了更多人文关怀理念[10],要求护士热爱本职业,能在病人护理中投入情感。本科护生正处于情感态度提升的关键期[11],更需要培养护生对护理的爱和对病人的关爱意识。本研究在教学中注重临床发展动态及国家对护理事业扶持等相关政策的宣传,使学生对护理专业的需求和前景了解更全面;课堂中各类案例展示了优秀护士对病人奉献、平凡护士岗位事迹,树立胜任工作的信心;通过护理专家讲座,发挥榜样作用,进一步提升职业兴趣和信心。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应用,试验组护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生了显著变化,而对照组沿用传统教学,护生视野和思维不够开阔,不能及时解决内心冲突和困惑,因而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低于试验组。

3.3思考与建议

护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过程绝非一蹴而就,本模式实施过程中,注重个体化指导,教师及时捕捉信息,根据学生需求因势利导。从小组日记中看出:由于学生缺乏相应护理经历,更倾向于向老师、临床护理前辈那里解决内心疑惑,因此,不容忽视教师的榜样作用。从结果中看出:新构建的培养模式能提升护生职业情感、稳定态度和价值观,具有实效和可操作性,值得在护理教学中推广。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一是,尚未尝试将该培养模式与护理专业课程很好地结合,使教学过程更系统,学生认识更深刻;二是,在职业情感方面评价仅限于小组日记等材料的分析,缺少定量评定,开发相关问卷,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

作者:范晓婷 曹义红 孟庆慧 孙华昌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中心 医院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郭燕红.推进优质护理提升护理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3(19):1-5.

[2]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第二次工作例会上的讲话[EB/OL].(2011-11-14)[2015-06-08].

[3]周敏,任正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进展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3):186-188.

[5]龚艳艳,王惠珍,高钰琳.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的编译和评价[J].护理研究,2011,25(10A):2628-2630.

[6]徐雁,孟庆慧,范晓婷,等.山东省三甲医院护士敬业度与职业价值观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5):25-28.

[7]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护士职业态度和测量意义的理论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168-170.

[8]李斌.实习护生护士职业态度及相关因素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7:2.

[9]曹晶,史妍萍,陈亚丹,等.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护士离职原因及再就业意向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618-620.

[10]刘义兰.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2,27(9):1-3.

[11]张小宁,张玲,周莹.本科护生的职业态度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24(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