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儿科优质护理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支气管肺炎儿科优质护理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支气管肺炎儿科优质护理应用

摘要: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支气管肺炎患儿50例,收治时间为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并将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痊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痊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支气管肺炎患儿(P<0.05)。结论: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

临床路径;支气管肺炎;儿科优质护理

支气管肺炎是临床上较为严重且多发的儿科疾病[1],因此,本院选取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具体的内容可见下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支气管肺炎患儿50例,收治时间为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并将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抽签随机分组方式,其中25例为观察组,25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性别和年龄,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支气管肺炎患儿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观察组支气管肺炎患儿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使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1)临床路径护理小组:选取20名护理人员对支气管肺炎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培训完后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由考核通过的护理人员组成临床路径护理小组,根据患儿的病情制定临床路径护理内容表,按照临床路径护理内容表对患儿进行护理。(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时对患儿病房进行换气通风,病房温度控制为20摄氏度,湿度控制为58摄氏度,告知患儿以及患儿家属,患者尽量避免下床活动,应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应将护理时间集中,护理时尽量保持安静,使患儿感觉舒适。(3)基础护理:给予患儿健康饮食指导,告知患儿家属患儿应多食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等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食物,并告知患儿家属注意患儿吞咽食物时不要强制吞下,以免造成噎嗝。(4)病情护理:若患儿出现气促情况时,护理人员应立即给予患儿吸氧,从而改善患儿低氧血症,给予患儿采用鼻前庭导管给氧,氧流量设置为0.75l/min,若患儿缺氧严重,则设置氧流量为3L/min,若患儿出现呼吸衰竭时,护理人员应给予患儿立即使用呼吸机,患儿在吸氧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定时检查导管是否通畅,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告知医生。(5)心理护理:由于患儿易产生恐惧害怕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儿沟通,通过跟患儿讲故事做游戏,从而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及时缓解患儿的心理情绪。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后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痊愈时间。

2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支气管肺炎患儿在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痊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支气管肺炎患儿(P05)。

3讨论

我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模式,从患儿的环境、病情、心理进行护理,根据患儿不同的病情,制定临床路径护理内容表,为支气管肺炎患儿最为理想的护理模式[3],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内容表应注意以下几点;(1)护理人员应根据主治医生给予针对性指导与患儿的病情相结合,从而制定临床路径护理内容表,(2)护理人员在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内容表时,应加强对患儿病情变化的检测[4],(3)护理人员在为患儿进行护理同时,应通过心理护理措施,改善患儿的心理情绪,从而无形当中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5]。经研究表明,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支气管肺炎患儿在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和痊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支气管肺炎患儿,由此可见观察组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的临床路径护理模式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作者:孙娟 单位: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参考文献

[1]占琼英,周兰英,杨少强等.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7):31-32.

[2]王雪宁,周兰英,凌素舫等.两种护理方案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8):130-131.

[3]翟晋慧,李文晴,董建英等.支气管肺炎合并重型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患儿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8):46-47.

[4]梁美华.优质护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983-984.

[5]张荆武.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1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