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优质护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4年8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58例,诊断标准为所有病例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动态观察确诊,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①持续胸痛>30min;②心肌酶谱超过正常值两倍以上并有动态演变,血清肌钙蛋白I(cTnI)升高;③心电图ST段抬高,ST-T形态改变。将258例病人分为品管圈优质护理组与传统护理组,传统护理组为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20例,其中男87例,女33例;有高血压病史的70例。品管圈优质护理组为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38例,其中男98例,女40例,有高血压病史的85例。
1.2干预方法
1.2.1品管圈优质护理组
在我科的品管圈优质护理模式中,由6名护士组成1个圈,投票选出圈长1名,负责整个小组的策划和组织协调;责任护士1名,负责承担品管圈活动运作过程辅导和支持角色,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记录相应的数据,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从入院到送入重症监护室(CCU)的每个步骤细化,同时规定具体步骤如下:安排病床、询问病史、通知医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与心电监护、抽取静脉血以评估心肌损伤、准备心肌梗死急救药物、心肺复苏等,并与病人家属沟通后推入重症监护室。对每个环节都进行反复的演练。
1.2.2传统护理组
采用传统护理方法。
1.3评价方法
比较两组病人从入院至送入CCU的时间、病人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心肌梗死发生时间、高血压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病人从入院至送入CCU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急性闭塞导致冠状动脉血流中断,心肌因严重持久缺血而坏死。冠状动脉闭塞18min心内膜下便会出现缺血性坏死,闭塞3h坏死区便可扩展到肌层的三分之二,缺血约4h便可引起透壁性心肌梗死。若闭塞后约4min再灌注,可挽救70%的缺血区域,闭塞3h后再灌注,仅可减少梗死面积20%左右,而缺血6h后进行再灌注效果更差,因此再灌注治疗有时间依赖性,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据统计约45%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被送至急诊抢救时已死亡。所以,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最关键是迅速、准确、及时抢救威胁病人生命的问题,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2010年卫生部下发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而急诊科运用优质护理服务在当前医疗护理状况下势在必行。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至治疗中间时间,如急诊室处理时间、确诊时间、溶栓前的准备时间、接诊到导管室的时间,都是影响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间的因素,除发病至就诊时间不能完全控制外,其他环节的处理时间均由急诊科医护人员完成。急诊科实行以品管圈活动为模式的优质护理救治是将急诊临床路径的制定基于急救临床实践,针对急诊科及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特点,以减少病人在医疗及相关服务各个环节的滞留时间,有效避免抢救延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采取规范的急救护理措施,使急诊护理按路径内容进行操作,保证护理质量,争取宝贵的有效治疗时机,最大程度拯救病人的生命。品管圈活动救治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具有多功能的作用,强调团队的协作,使急救护理更加整体有序,能明显提高急诊工作质量。本研究将品管圈模式的优质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与传统护理模式比较,减少了抢救护理的随意性,减少了病人在诊断、转运、治疗过程中时间的浪费,缩短了病人从入院至送入CCU的时间,降低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作者:黄小丽 张兰娥 安玉红 单位: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