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桡动脉穿刺方法提升病区优质护理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改良桡动脉穿刺方法提升病区优质护理,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改良桡动脉穿刺方法提升病区优质护理

摘要:目的对比经典的盲探法与应用十字交叉定位法联合Allen试验,配合小纱布加压止血方法用于桡动脉采血的效果。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选取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病人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应用十字交叉定位法联合Allen试验进行桡动脉采血,配合应用小纱布止血;对照组采用经典的盲探法进行桡动脉采血。分析改良桡动脉穿刺方法后,应用十字交叉定位法与Allen试验在桡动脉采血时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进行桡动脉采血时,一次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淤青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皮下血肿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十字交叉定位法联合Allen试验用于桡动脉采血技术,效果优于传统的盲探技术,可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淤青)的发生,提高病区优质护理水平。

关键词:改良桡动脉穿刺方法;病区;优质护理

桡动脉穿刺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的采血技术:比如血气分析、血液生化检查等。桡动脉位置比较表浅,容易触摸到,因此在小儿外科、儿科、急诊危重病人的采血上,现今医院多优先采用桡动脉进行穿刺。在急救治疗中,也常常作为置管的入路选择,如冠状动脉造影入路选择等。因此,桡动脉的有效穿刺方法一直是临床的研究热点。我院桡动脉穿刺多采用盲探方法,即操作人员用左手的食指按住桡动脉的位置,通过指腹感受其搏动,根据目测加感受到的显著搏动点确认穿刺点。但是,临床上因个体差异,有的桡动脉因管腔比较细,易于滑动,增加了穿刺的难度。也有研究报道[1]:人群中桡动脉血管具有20%左右的变异,有的是血管迂曲、有的是血管发育不佳、有的是有动脉环存在等。因此,探讨一种科学的穿刺方法,用以减轻病人的疼痛,从而提高优质护理质量。通过学习与观察,我科室采取十字交叉定位法联合Allen试验,对纯盲探方法技术实行改良。Allen试验是由EdgarV.Allen在1929年提出的,他经过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的研究,创新了一种无创的方法,用于判断掌部侧支循环是否良好[2]。现将我院的研究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选取漳州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病例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病例平均年龄(4.5±0.25)岁,年龄最大的7岁,最小的2岁;男性32例,女性68例;其中喘息型肺炎15例,支气管肺炎38例,急性肠炎32例,高热惊厥8例,上呼吸道感染7例。所有病人凝血功能均正常。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应用十字交叉定位法联合Allen试验进行桡动脉采血。对照组采用经典的盲探法技术进行桡动脉采血。

1.2.1操作前准备

3%碘酊、75%酒精、棉签、无菌小纱布、小枕垫、采血针等。

1.2.2操作方法

实验组采用十字交叉定位法[3]:病人握拳,取桡骨茎突部位的顶点向对侧做一条水平线,然后再用固定的食指和中指处的间隙为顶点做一向上的垂直线与其垂直相交,取交叉点为采血的穿刺点位。操作前先做Allen试验[4],评判是否阴性:即按住病人一手的尺动脉与桡动脉,嘱咐病人反复进行握拳、松拳5~7次,观察在10秒后放开尺动脉按压部位以后,病人掌面的血液循环变化,如颜色由苍白恢复血色,则说明本次Allen试验结果为阴性,表明其侧支循环是良好的,可进行桡动脉穿刺。操作时病人手掌背曲,腕部下垫一小枕,常规用3%碘酊与酒精各消毒2遍,范围在5cm以上,再消毒2遍操作固定的左手食指与中指第一指节,应用十字定位法,取交叉点为穿刺点,使用采血针,取15°~30°的角度进针,斜面向上,向心性进针,见回血轻轻下压角度滑行入鞘,采足血量后退出血管鞘。用无菌小纱布加压止血10分钟,退出的针头迅速刺入橡皮塞,摇试管,使血液与肝素钠溶液均匀,快速送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纯盲探方法进行穿刺:用一手食指触摸感受搏动,在桡骨茎突的水平内侧确认搏动点,进针穿刺,穿刺完毕用两根棉签按压10分钟止血。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淤青、皮下血肿)发生率。

1.4数据处理

将数据录入SPSS2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分析对比。

2结果

2.1两组一次穿刺成功情况比较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显示,实验组淤青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皮下血肿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提高医院优质护理水平

显示,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淤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十字交叉定位法联合Allen试验的穿刺效果好,具有以下特点。桡动脉穿刺应积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但是由于穿刺方法不同,临床上经常出现一些并发症。比如局部淤青、皮下血肿、按压后局部产生水泡,较重的有上臂肿胀,严重的可出现血管痉挛或血管闭塞等。临床上以局部淤青、皮下血肿比较多见。减少桡动脉穿刺并发症(淤青)的发生率是提高医院优质护理水平的需要和关键,也是积极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可促进医患关系和谐[5]。

3.2十字交叉定位法利于采血针顺利进入血管鞘

传统的盲探方法不利于采血针准确进入血管鞘,经常导致反复穿刺而产生局部皮肤淤青,或因穿透血管而引起皮下血肿。而且因为反复穿刺,延长了穿刺时间,增加了病人的疼痛和恐惧心理。临床观察发现,应用十字交叉定位法可避免此类现象,此方法可使采血针顺着血流方向准确进入血管鞘,快速抽到足量的血液,及时送检进行血气分析。

3.3配合无菌小纱布加压止血可有效防止淤青

桡动脉穿刺后的止血方法有:棉签按压止血、棉球按压止血、无菌纱布按压止血、自制按压止血器等。应用两根棉签人工按压10分钟后可以达到止血目的,但是容易产生淤青。本研究应用无菌小纱布加压按压10分钟可以有效止血,发现淤青范围比较小或发生率跟传统的棉签按压对比较低。因为采用无菌小纱布按压可使按压面积受力均匀,有效止住穿刺点外部的小孔与血管的内孔出血,减少皮下淤青发生率。

3.4穿刺前在Allen试验的互动过程中提高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

穿刺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取得其合作,提高穿刺的成功率[6]。我科室在穿刺前实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以促进桡动脉穿刺的顺利进行。在Allen试验过程中,和病人互动,增加亲切感,减少病人内心的恐惧,增强配合效果,促进穿刺成功。

3.5做好观察与健康宣教,提高优质护理水平

桡动脉穿刺后,临床上常因操作人员观察局部皮肤在穿刺后的反应不到位,而出现渗血、淤青、肿胀;因健康宣教不到位,人工按压止血时间不够,而产生并发症。因此,我们在穿刺后加强巡查,做好健康宣教,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疼痛、淤青和渗血肿胀。一旦发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血肿,及时给予冷敷等处理。良好的服务态度使病人家属满意,也是提高病区优质护理水平的措施之一。

3.6Allen试验可减轻手部组织缺血

穿刺前行Allen试验,是一种无创检查,病人接受度高。通过Allen试验,可以发现尺动脉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如为阳性,可以查对侧进行穿刺;如两侧均出现侧支循环不良,则可及时改用股动脉穿刺。纯盲探方法没有行Allen试验,若侧支循环不好,在反复穿刺桡动脉无果后,再改行股动脉穿刺,则增加了病人的痛苦。通过Allen试验提前进行检查,可以提前知晓侧支循环良好与否,有效减少病人手部组织的缺血情况[7]。

3.7桡动脉穿刺研究百家争鸣

近年来,针对桡动脉穿刺的研究很多,如反向手法穿刺、不同进针角度穿刺、疼痛干预后再穿刺等,百家争鸣。我科室在对传统盲探方法改良后,形成科学缜密的穿刺方法,提高了病区的优质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秀燕,方桂珍,杨丹华.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新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0):154.

[2]吴阳,刘松,胡俊,等.拇指血流灌注指数试验与改良Allen试验的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2):2-3.

[3]马文娟,石晶,李军文.经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3):652-653.

[4]沈洁,杨慧.根因分析法降低桡动脉穿刺皮下淤血发生率[J].当代护士,2017(9):125-127.

[5]何海娟,段晓侠,赵弦,等.改良穿刺法对桡动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6):829.

[6]胡镜,陈绚.垂直穿刺血管侧方旋转进针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7(3):149.

[7]何美容,改良桡动脉穿刺采血技术探讨[J].全科护理,2014,12(9):821.

作者:刘春香 张艺惠 单位: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漳州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