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讲机对提升优质护理效果的影响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对讲机对提升优质护理效果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对讲机对提升优质护理效果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使用对讲机提升优质护理效果影响。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科的优质护理病房内使用对讲机,对优质护理病房使用对讲机前后6个月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病房噪音量等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使用对讲机前,护士及时到达病床、及时治疗、病房安静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2.6分、82.1分、76.8分;使用对讲机后,护士及时到达病床、及时治疗、病房安静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5.2分、98.0分、96.4分。病房使用对讲机系统前后的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房内使用对讲机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质护理效果较好,且病房内噪音较小,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进一步的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对讲机;优质护理;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

现代医疗护理实践中,在科室病房使用对讲机,能够更加高效、迅捷的传达治疗指、护理指令,提升护理效果[1]。关于使用对讲机对提升优质护理效果的影响,需要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展开研究与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科室内共有58张编制床位,主要常年收治颈椎,腰椎,膝关节的住院患者,每月出院人次约为100人次,现有护士11名,其中病房护士10名,共分为2个护理小组。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科的优质护理病房内安装使用对讲机,共有3台无线对讲机,其中办公护士1台,治疗室一台,医生组一台。

1.2方法

我科的优质护理病房内使用对讲机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对于对讲机的使用和管理方法等需要明确。科室使用的对讲机为手机大小,体积为5cm×8cm×11cm,无杂音、音质佳,可放置在工作服口袋内[2]。办公护士每天将对讲机分发到治疗室,医生办公室,对频道设置进行严格的制定,固定频道,将对讲机音量调试到合适大小,保证对讲机呼叫不引起杂音,但又能听清呼叫内容。关于对讲机的使用方法,科室内需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呼叫方声音保持冷静沉着、不可尖叫,在控制好呼叫音量的基础上,每次重复呼叫2次;被呼叫方接收到呼叫内容后需回答“收到,明白”,被呼叫方无应答,则呼叫方5s后再次重复呼叫,直到被呼叫方有应答;如呼叫方呼叫3次无应答,需立即查找原因并给予提示。

1.3评价指标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病员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使用传呼机后能否及时到达病床、是否治疗及时、病房是否安静等;使用专用设备测定病房噪音量,对治疗高峰时段和走廊交叉处噪音量进行重点测量。对优质护理病房使用对讲机系统前后6个月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以及病房噪音量等进行比较性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优质护理病房使用对讲机系统前,护士使用传呼机后到达病床满意度评分72.6分、治疗及时满意度评分82.1分、病房安静满意度评分76.8分;优质护理病房使用对讲机系统后,护士使用传呼机后到达病床满意度评分95.2分、治疗及时满意度评分98.0分、病房安静满意度评分96.4分。病房使用对讲机系统后,患者对于护士使用传呼机后及时到达病床、及时治疗具有较高满意度,且病房环境安静,噪音明显减少,病房使用对讲机系统前后的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实践中,对讲机的使用在优质护理举措中,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进一步促进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健康恢复[3]。临床护理中使用对讲机需要注意,一般被呼叫方收到呼叫信息后,要及时传达和落实任务,且每台对讲机每次交接班均需要进行检查,登记检查记录,下午下班对对讲机使用浓度为75%左右的酒精进行消毒和清洁。对讲机的充电以及还原使用频道等工作则是在每天下午下班前由办公护士完成,使用对讲机的办公护士和小组护士需要爱惜机器,不可随意毁坏,否则按照医院处罚规定原价赔偿[4]。

参考文献

[1]陈春女,周若敏,刘青梅,方建芬,李晓冰.对讲机在基层医院护理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9):167.

[2]柳乐,杜静.对讲机系统改变临床护理工作中呼叫模式的应用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3):209-210.

[3]陈鸣凤,王春梅,肖开美.手持对讲机应用于临床对提高护患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09):173-174.

[4]罗艳,候良,廖爱红.妇科病房护理人员使用对讲机联络的应用成效[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36(04):645-646.

作者:陈春艳 单位:贵州省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