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脑血管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共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脑血管病患者分为研究组(优质护理,n=51)与对照组(常规护理,n=51)。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变化,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更为理想,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脑血管病;护理干预;优质护理
国内脑血管病较为常见,且每年至少增加200万患者,以中老年患者最为常见[1-2]。该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恢复慢、并发症多等特点,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3]。而且,多数脑血管疾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如偏瘫、肢体麻木等,影响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加身心痛苦,极易引发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4]。此外,多数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家属缺乏对健康知识的正确认识,出院后缺乏专业康复指导,会延长康复期,影响康复效果[5]。故需做好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帮助其缓解不良心理,改善康复质量。本研究为深入探讨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调查分析了2016年4月-2017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2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102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合并意识障碍、精神障碍、语言障碍等,不能正常交流,无法参与调查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脑血管病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研究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33~75岁,平均(56.25±3.21)岁;病程1~12年,平均(7.58±1.15)年。对照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32~73岁,平均(56.14±3.08)岁;病程1~11年,平均(7.26±1.0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常规健康指导、坚持无菌操作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内容包括:(1)健康教育。入院时,带领患者家属感知病房环境,使其尽快适应,消除陌生感和不安感;入院后,综合评估患者身体状况,详细介绍病区环境、疾病知识、用药、饮食等,告知检查、用药中相关注意事项;将药物过敏、防坠床跌倒、护理级别等标志张贴在病房床头;按照患者具体情况,通过一对一、开办专题讲座等方式介绍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提升患者认知,帮助其形成良好生活习惯。(2)疼痛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告知疼痛发生原因、治疗及干预措施等,利用音乐疗法、注意力分散法等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缓解主观疼痛感;注意保持病房内安静,指导患者取合适体位休息,提升睡眠质量,以缓解疼痛感。必要时给予镇痛泵或镇痛药物,密切观察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功能锻炼。多数脑血管疾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需制定针对性功能锻炼方案。比如协助患者保持合理体位,提升舒适度;针对肢体不舒适者,给予适当牵拉等处理,指导其适当伸展髋关节;针对侧卧位患者,指导其进行肩关节、腕关节等伸展锻炼;尽早下床活动,防止出现下肢动脉血栓,及时纠正步态及走路姿势,提升肢体灵活性和协调性。针对合并偏瘫者,进行针灸、推拿等理疗,以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激活神经功能,防止肌肉萎缩。(4)饮食护理。多数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因素为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故需严格控制患者饮食,指导其多食用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胆固醇食物,如鸡、鸭、鱼、牛肉等,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减少盐的摄入,尽量避免食用动物内脏。(5)心理护理。部分病情较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会增加身心痛苦,出现悲观、烦躁等负性情绪,严重者甚至出现轻生念头,故需做好心理干预。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暗示、心理调适等,交流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氛围,避免出现不耐烦、厌恶情绪。指导患者多进行娱乐活动,如下棋、看电视等,保持愉悦心情。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变化,包括行走、意识、生活自理等,100分为满分,得分越高,情况越差[6];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能力评分变化,包括洗漱、进食、大小便控制等,100分为满分。20分以内表示生活完全依赖,20~39分表示生活需很大帮助,40~60分表示生活需帮助,60分以上表示可自理生活[7];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以100分为满分,得分越高,情况越好,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血管病是脑血管及心脏血管疾病的总称,多发于中老年人,具有较高致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8]。多数脑血管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后遗症,如偏瘫、意识障碍、口眼歪斜等,治疗难度较大,被认为是人类的头号杀手[9-11]。在脑血管疾病患者康复治疗中,临床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护理干预能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12]。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服务目的是为每一位患者提供针对性、全面性、优质性的护理服务,能大大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效果[13]。而且,优质护理强调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在切实做好相关基础性护理工作的同时,将具体护理责任落到实处,尤其重视做好护理人员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更好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14-15]。本研究对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效果理想。其中,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家属正确认识脑血管疾病,协助其调整心理状态,防止情绪过度激动,导致病情加重。而且,心理护理还能加强护患沟通,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改善患者依从性和配合度。疼痛护理能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程度,提升其对疼痛的认知,避免因躯体疼痛引发过度情绪波动;在严格遵守相关禁忌证的前提下,为患者制定针对性运动锻炼方案,使其进行适当运动锻炼,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神经功能缺损;饮食护理能帮助患者充分补充营养,有利于增强体质,改善免疫力和抵抗力。经由实施优质护理,一方面能促使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学习相关护理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另一方面,还能加强护患沟通,便于营造良好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本研究中,干预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干预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更为理想,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升生活能力。此外,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显出优质护理服务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综上所述,脑血管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更为理想,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李娟 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