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医院护理管理困境与出路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校医院护理管理困境与出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校医院护理管理困境与出路

摘要:虽然我国高校校医院在近几年不断的增加了先进的医疗设施,护理服务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不过在护理工作管理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护理工作效率无法提升,会影响到高校校医院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校医院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校医院;护理管理;困境;出路

引言:

高校校医院主要就是为全校所有师生进行身体健康的体检,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障校园卫生条件符合标准。相比普通医院的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高校校医院护理工作者有着固定的患者人群,日常的工作除了常规的检查和治疗患者,主要就是在校内宣传健康及传染病预防等工作,这些内容在普通医院的护理工作中是没有的,而且需要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的完成这些工作。因此,校医院护理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促进校医院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通过转变工作形式,不断的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才能进一步推动校医院护理服务更好地转变,将更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提供给全校的教师和学生。

一、高校校医护理管理的困境

(一)缺少高效统一的管理制度

目前很多高校的校医院护理工作上采用经验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法在结构上缺少规范性的制度,管理方法不科学,很多校医院的护理人员受到传统护理理论以及经验的影响较深,危机意识以及优质的服务意识不强,所以很多校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都得不到明显的提升。如某高校校医院的护理管理体系一直都是院长、护士长、护士按级别式的管理制度,而且监督控制机制不够完善,还缺少奖罚机制,这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非常不利,高校师生的健康也得不到保障,因此护理管理结构需要规范性的转型。

(二)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缺乏认识,知识结构不合理

现在医疗护理工作上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已不再是指护理患有生理疾病的患者,对于患者的心理以及情感上都需要护理人员进行适当的疏导和关怀,这对于护理工作人员而言,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难度。而且在目前高校校医院里所有的护理工作者之间的专业水平差距很大,大部分护理工作者没有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在与患者沟通上缺少一定的技巧。除此之外,校医院内在实际护理工作上,护理人员基础操作不够熟练,而且没有熟练的掌握理论知识,从整体素质来看很多护理工作人员都比较低。在目前的校医院中护理人员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不多,缺少对护理知识的培训,而且护理人员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都不利于校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还有就是校医院内护理工作者在护理能力上强弱差距特别大,有的护士工作年限较长,不过知识和思想意识都过于陈旧,还有的年轻护士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加上校医院内日常患者并不多,护士实践的机会就很少,造成了年轻护士无法积累护理经验,资质较深的护士也无法吸收到新的信息,使得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知识积极学习的意识不强,进而不能顺利的提升护理工作的管理质量。

(三)护理人力资源配备不足

目前高校校医院内护理部门在护理人员配备上存在着不足的问题。由于医疗人员编制有限的关系,校医院内护理人员较少。虽然校医院内患者不多,但是每一所高校的校医院都面向着几万人的师生,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大。校医院为了能够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通常都会从外面聘请医护人员来缓解校内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不过外聘的护理人员在归属感方面较为缺乏,有的护理者经验也不够充足,所以这些外聘人员在护理工作上积极性不足。大部分高校校医院编制内的护理人员年龄都偏大,在护理工作分配上面,外聘、实习和编制内的护理人员存在着不合理的分配现象,特别是新生入学和大四学生毕业体检工作上,存在着很明显的分配不均问题。而且有些校医院护理人员还要去做医疗档案文件管理、健康宣传等后勤管理工作,不仅占用了护理工作者的时间,还增加了工作量。另外,医生与护士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沟通问题,团队合作意识不强,使得很多信息都不能有效的传递,从而造成了校医院的护理工作效率无法提升,还严重的影响了校医院内的服务水平。

(四)护理服务范围持续扩大

由于近几年高校不断的转变校医院的护理服务模式,校医院内护理服务已逐渐与医疗服务形成了互相合作的关系。校医院内也改变了只听医生嘱咐执行护理服务的内容,现在的护理人员在医生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充分的协助,而且护理人员还需要独立解答师生提出的关于健康等问题。由于师生生活和学习都在特殊的环境下,所以他们对护理的标准和期许相对比较严格,而且依赖程度也比较高。各高校校医院护理服务的范围已不只是维护师生的健康,师生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已经逐渐变得多元化。

(五)缺少正确的功能定位,没有明确发展方向

目前高校校医院针对传染疾病的防控和公共卫生事件两方面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主要表现是在高校师生之间没有对传染疾病防控意识和基础救助方法进行有力的宣传,校医院院长以及护理工作人员没有尽到其职责。如前几年有六所院校发生了严重的传染病疫情,而且这些院校校医院内没有自己的公共卫生人员,针对传染病的防控缺少有效的管理体制,从而造成了学校发生大面积的传染病疫情。

二、加强高校校医院护理管理相关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校医护理管理机构

采取有效的管理循环机制,在校医院形成一套三级质量护理管理控制体系,这套体系主要是由院长、护士长和护士严格按照完整的工作程序来负责。在确保护理安全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需求对相关护理制度及规范进行不断的完善,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护理标准制定一套适合校医院的护理流程,同时,对护理人员的能力以及风险意识需要加强培养。校医院护理人员还要定期收集护理案例并通过开会或是培训的方式分析给相关人员,让所有护理人员都能够获得一定的经验教训。

(二)重视护理微观管理

校医院对于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护理能力都需要全面提升,通过正在实践的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对自己的管理以及应变复杂情况的能力,同时,护理人员判断事物的能力需增强,让护理人员能够起到协作的作用,从而增强校医院处理复杂事情的工作效率。合理整合护理相关的有效资源,打造舒适的治疗环境给患者,进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还能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更有利于校医院的现代化发展。另外,护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一定要充分地发挥出主导的作用,在行政管理以及技术指导方面做好工作的基础上,要将所有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充分的激发起来,还要把相关的规章机制以及医德落到实处,保证护理人员能够有规范性的执行护理工作。

(三)提高护理管理培训工作

根据现在高校校医院的护理管理状态,主要是以考核为主,不过在考核方式以及内容上过于单一,因此校医院需合理的制定出护理管理工作的考核方式及内容,加强对护理管理的监控,充分的发挥出监控工作的作用。而且校医院针对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培训护理专业技能,还要对校医院护理审核的内容不断的增加,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随着高校医学转变形式的步伐加快,相关的新知识理论、新的技术方法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术。护理人员可通过网上学习、自学考试来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提升学历,校医院还可聘请院里为护理工作人员讲课,条件允许的还可以提供护理人员去其他医院进修。护理人员需要在掌握护理知识的基础上,扩充其他学科的知识储备,如社会学、心理学等。现在是信息时代,校医院还需要灵活运用计算机来完善所有工作人员的档案,详细的记录医疗卫生状况的管理,同时要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

(四)加强人性化管理

当下高校校医院在护理管理工作时缺少个性化管理,为了提升护理工作服务质量,护理工作的负责人在管理时一定要先了解护理人员个人的学历、主体意识、自尊心等,尽可能的从心理上来引导并管理护理人员,这样才能够促进护理人员以人性化的角度为患者服务。而且在管理过程中要加强护理人员工作方面状况的重视,根据实际的护理工作情况来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进而更好的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

(五)提升有限资金的利用效率

要想提升校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通过合理的利用资金为护理工作提供更好的硬件设施,护理人员在优良的护理服务环境中工作,不但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能大幅提升。另外,校医院对所有的员工实行医保体制,护理人员就能够享受到医疗补贴待遇,而且校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也能有所提升。同时,校医院还要不断地与社会加强结合,开展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推行成本核算体制,这样资金的使用效率才能够得到提升。

(六)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高效需要明确校医院的管理方式,如果在实践工作中,校医院没有明确本院的身份以及地位,高校校医院一些基本职能就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展开。以前的高校校医院主要就是以基本医疗功能为主,在公共卫生和卫生行政两方面根本没有重视,如果发生传染病或是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高校校医院内在管理上就会出现混乱,因此,高校校医院对自身一定要准确定位,还要明确地制定出校医院的发展方向。

三、结语

高校校医院护理工作效率以及质量对校医院的发展有着一定影响,这不仅需要护理工作人员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知识,校医院还需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各方面的培训,科学合理的分配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人性化的进行护理工作的管理,明确校医院的发展方向,为全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秀琼.浅谈高校校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J].科技视界,2017(03):139.

[2]赵倩.高校校医院门诊基础护理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7,014(035):44-45.

[3]文捷.医疗体制改革中高校医院的护理管理服务转变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7):144-146.

作者:韦素兰 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