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理人才培养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院护理人才培养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医院护理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从护理人才培训需求、护理人才培养方式、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方法方面综述医院护理人才培养研究进展,指出护理管理者应当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护理人才培养理念,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方法,培养出符合时展、符合我国国情、满足时代需要的新时代高素质综合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护理人才;培训需求;培养方式

伴随着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服务理念的不断加深,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对广大护理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战。医院护理人才作为提升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增加病人满意度的核心力量,受到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原国家卫生部在《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将护理人才定位为“急需紧缺专门人才”[1]。如何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护理人才,以应对临床需求,是摆在医院护理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本研究从我国医院护理人才培训需求、护理人才培养方式和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方法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构建医院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借鉴。

1护理人才培训需求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循环圈的首要环节,医院护理管理者首先需了解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以需求为导向,从而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和设计培训方案。目前我国主要是按学历、年资、职称、职务的不同对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特征的护理人员其培训需求存在不同。王磊等[2]根据年资、职称的不同把护士分成不同层级,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层级护士在科研、临床实践技能以及团队协作方面有不同程度需求,其中对科研和团队协作的需求最大,得分最高。张明霞等[3]的研究认为低年资护士对护患沟通培训的需求最为强烈,同时培训形式倾向于案例分析,通过情景模拟等形式培养护士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秦爱玲等[4]的研究发现,低年资(工作≤3年)护士对护理安全相关知识培训的总体需求较高,在调查中低年资护士安全知识知晓得分普遍不高,应把提升风险防范及处理能力作为安全培训的核心。在学历方面,有学者认为本科护士职业发展与教育需求最为迫切[5]。王彦艳[6]的研究中发现研究生学历的护士,其培训需求主要包括科研项目申请和专业知识培训等。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学历的提升护士对教育的培训需求越大。此外,不同科室由于自身的特点对护士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培训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乳腺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及学习现状的调查,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维度得分最低,应当注重对其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训[7];在对心血管病房护士的培训需求中,90.8%的护士注重专科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接受心脏介入相关知识的培训。且培训方式倾向于专题讲座和手术观摩,普遍认为在医生授课和跟台手术时培训效果最好;中医科护士则对中医护理知识的培训需求较为迫切,呼吁医院管理者进一步完善中医护理人才培训模式。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频发地震、泥石流、冰雹等各种自然灾害,使广大护理工作者对灾害护理培训的需求越来越高。

2护理人才培养方式

目前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多集中在学校护生阶段,对在职护士的人才培养方式的探讨较少涉及。医院在职护士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培训需求的差异性,使医院之间缺少统一、规范的培养方法,我国目前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标准也暂未出台明确规定。部分医院通常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培养方法,或者部分地区在小范围内统一试行一些常用的培养方法。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专科护士培养

随着临床护理工作的分工越来越明确,临床护理逐步朝着专科化的方向发展。专科护士的出现是为适应不断精细化的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国内把APN(advancedpracticenurse,APN)[8]翻译为专科护士,指具备一定的执业资格,在某个专业的临床领域中为卫生保健的服务对象提供专门化的护理服务的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我国于2000年首次开展对专科护士的培养,之后各地区分别进行不同层次的专科护士培养。2007年原国家卫生部组织护理专家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科室开展培训工作,包括重症监护、手术室、急诊、器官移植科、肿瘤科。目前专科护士的培养主要是按照医院人才需要来培养某些特定领域的专科护士。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可以优先发展专科护士制度。目前,国内学者从专科护士的培训、主要职能、资质等方面做了相关的研究和报道。王晓杰等[9]通过问卷函询,认为专科护士最应掌握的是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及临床护理经验。王惠珍[10]的研究与王晓杰等[9]有类似的结果,认为专科护士的培训应包括理论与实践课程及临床实践。在培训方式上刘红梅等[11]认为专科护士的培训主要依靠各医院继续教育培养为主。在专科护士的主要职能方面,钟敏等[12]认为其职能包括参与临床护理、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咨询、进行护理研究和管理职能。在专科护士的资格认证方面,由于目前相关的制度和政策等均不完善,使专科护士的角色概念模糊、工作职责模糊、自主权不够以及缺乏法律保护等,这使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总之,我国专科护士培养正处于发展初期,应当尽快明确专科护士的概念及定位,科学设置专科护士岗位,规范专科护理服务内容,保证医院能够科学有效地管理和使用专科护士,以此探寻最优的培养模式。

2.2分层级培养

分层级培养主要是根据医院在职护士培训需求的差异性研究制定。针对临床护士的学历、年资、职称的不同,分析不同层次护士的需求特点,从而制定不同层次的培训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内容、方法、考核标准,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根据需求持续调整和改进。这种培养方式覆盖面广,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尚彩立等[13]的研究认为分层级培养能极大地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樊落等[14]在总结相关文献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文献分析和讨论,构建护士分层级能力培养模型,从而为我国护士的分层级培养提供了路径。此外,通过结合科室自身的专业特点,分层级培养运用在妇产科年轻护士[15]、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专科护士[16]、手术室护士[17]、外科护士[18]、心血管专科护士[19]等临床专科中均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分层级培养,一方面使各层级护士按需培训,提高临床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也利于医院护理队伍的梯队建设,为医院护理事业发展储备人才。

2.3导师制培养

“导师制”起源于1379年,由创办“新学院”的温切斯主教威廉•威克姆所首创[20]。导师制在我国长期以来是针对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制度[21]。在临床护士培训中实施导师制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探索。对于导师的资质,目前各医院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杜春萍等[22]的研究中导师是医院通过个人自荐、科室推荐、集体竞选等方式选拔出的,由临床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且有高尚师德的临床护士担任导师。李英淑等[23]应用“一对一护理导师带教制”的方法培训低年资护士,要求导师的资质必须具备护师以上职称,在相关专科工作6年以上,责任心强,专业知识过硬,并经护理部专门培训后方能担任。导师制主要是通过确定导师与护士之间的职责,按要求分阶段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统一的考核,以此提高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护理导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刘红梅[24]认为,导师制培养能够对目前临床专科责任护士缺乏的问题起到补充的作用。李玉芳[25]的研究中将常规培训方式的50名护士和导师制培训的52名护士的培训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导师制带教模式培训出的少数民族专科护士,在血液透析专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专科技能的规范操作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导师制培养是临床一种常见的“师带徒”模式,具有小而精,实施个性化培养的特点。

3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方法

随着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护士适应社会和临床需求的综合能力已成为临床护理改革的重心,要求护理管理者在现有基础上转变护理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护理培养方法,探寻最优培养模式。国内学者在上述几种常用的护理人才培养方法基础上,通过借鉴各种先进理念和国外护理培养经验,将其进行有效的整合、改进应用到临床护士的培训和管理中去,取得了一些效果。陈丽方等[26]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到磁性理念在国外的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磁性模型中的变革型领导力、结构授权、新知识、创新和改进等内容,结合国外医院开展的经验与成效,来指导护理管理者结合我国国情对专科护士进行培养和管理。沈清华等[27]以CDIO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分别从教学模式改革和案例分析两方面探讨培养专科护士人才的方法,使康复专科护士不仅能更好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能有效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刘文娟等[28]采用一站式教学对心血管病专科护士进行培训,以护理科研教学目标为主线,一站完成“从学到做”“从认识到完成”一步到位的学习任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外,相关学者创造性地将工程学著名模型结构应用到护理培训管理中,起到积极作用。霍尔三维结构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29],由时间、逻辑和知识3个维度组成。我国护理专家李建云等[30]根据霍尔三维结构模式理论,初步建立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对CCU护士进行三维护理管理模式的培训,认为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CCU可有效提高CCU护士综合能力,提高危急症病人抢救成功率;严立仙[31]经过三维法护理管理模式的培训,使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极大地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水平、急救成功率及病人的满意度。鉴于此,可以考虑将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理论推广应用到护理人才的培养中去,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探索新时代下我国护理人才培养方法。

4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对医院护理人才的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区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仍缺乏统一的标准,根据本地区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护理人才的准入、培训、考核和认证,具有区域性。同时,在护理人才的培训需求中已不满足于临床技能、实践操作的需求,还包括对医疗护理安全法规、沟通技巧、科研能力等多方面的需求。面对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护理水平提出新的要求,护理管理者应当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护理人才培养理念,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方法,培养出符合时展、符合我国国情、满足时代需要的新时代的高素质综合型护理人才。

作者:钟宇 王维宁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