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摘要】随着医学检验工作日趋信息化,计算机在医学检验工作中的应用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检测的质量。由此可见,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培养中计算机应用能力显得极其重要。而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关键课程,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本文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对我校现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革。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医学检验;教学改革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以培养适应市场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随着计算机与医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医学检验工作也越来越计算机化。计算机技术在各种仪器设备中的应用,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实验室(检验科)信息系统(LIS系统)等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使得医学检验实验室的数字化管理中计算机技术充分发挥作用,结果的准确性也保证了检测的质量,计算机的应用推动着医学检验向高科技迈进[1]。而这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管理离不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系统学习,特别是对学生综合操作能力的培养,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课时严重不足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仅仅开设了42学时,随着医学检验工作岗位日趋信息化,需要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面也越来越宽,实验任务也相应加大,计算机基础课程课时严重缺乏,学生难以在有效时间内消化须掌握的知识,造成学习愈加困难。

1.2实训条件薄弱

随着大部分医疗机构的实验室信息系统建立,并成为日常工作中重要的、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临床检验岗位的工作从样品接收到最后的检测报告,已经由原来的手工操作转变到现在的自动化、微机化操作。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信息量不断增加,实训条件又不能满足学生全部实训练习,加之实训学时不足,学生实训操作内容及时间均有限,严重影响实训效果,不利于未来岗位的适应。

1.3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综合操作能力欠缺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大班教学为主,学生人数较多,同学来自五湖四海,由于高中阶段,不同地区和城市教学质量的不同,使得一个班的学生之间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给教师安排教学内容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教学内容细了进度就会慢,底子好的学生觉得没兴趣;教学内容粗了进度就快,底子差的学生就会跟不上进度。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又是一门对动手操作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大多数实验教学的内容是让学生学习、理解和巩固理论教学的内容,因此,安排的实训教学内容大都是单一独立的操作,加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弱,老师演示过的会操作了,但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学生少之又少,使得学生缺乏实际问题中运用综合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2]。

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2.1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

根据学时不足,实训条件薄弱的问题,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一方面,加强理论课件设计,将因实验条件不能满足的教学内容通过仿真实验的方式设计到理论课件中,尽量做到详细、明了,让学生吃透知识点,牢固记忆。另一方面,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将理论和实训同时放在实训室进行,利用实训室的教师控制系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电脑进行听课,并在教师讲授结束时马上进行操作练习,知识点得到迅速巩固。同时,学生还能将教学过程进行手机现场录像,方便了学生课后的学习。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2分层次分模块操作练习

结合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层次的模块,每个模块中又包含一个个的实训内容[3]。将实训机房设置成四个区域,第一次实训课时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将学生底子差异较小的分在一个区域,针对不同区域每次安排的实训内容难度不同,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知识的快慢,阶段性的调整学生的区域。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所在区域清楚自己当前能力情况,一定程度上还能激发学生的相互追赶心。如:医疗机构的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岗位需要学生具备“WORD初级编辑”能力,在教授学生掌握“WORD初级编辑”模块技能时,需要实训的内容有四个:一般文字、符号的编辑、特殊符号的编辑、项目符号和编号的编辑、普通表格制作的编辑,不同区域内的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或多个实训内容,教师记录下学生的实训成绩,作为阶段性调整学生区域的依据之一。

2.3角色互换,增强学生综合操作能力

在实训教学的设计上增加综合实训内容,将常规的以教师演示为“主”的教学方式改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一是教师现场出题,留出3~5min给各区域讨论,然后由各个区域的学生推荐代表到教师机“讲课”,其他区域同学听讲并提出问题,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此方式可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增强学生综合操作能力的目的;二是教师现场出题后,留出3~5min给学生自行思考,随机抽取学生利用机房控制系统中的屏幕广播将操作演示进行展示,由其他学生对其操作给出评价。此方式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并能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综合操作能力的目的。“主和辅”角色上的互换,学生为了“面子”问题,课余时间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综合操作能力明显得到加强。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基础课程又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缓解了教学课时不足的弊端,同时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果。分层次分模块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角色互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目标。今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仍还需要努力,教师也要不断更新和提升自身的前沿知识,结合岗位需求,探索出更好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彬,孔虹.试论21世纪医学检验人才应具备的能力[J].医学检验教育,2000,7(4):5-6.

[2]马玉洁.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探索,2011(2):58-59.

[3]李文.医学计算机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要适应医院信息管理[J].医学信息,2002,15(10):575-578.

作者:唐星 单位: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