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继续教育理论教学建立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学检验继续教育理论教学建立,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医学检验继续教育理论教学建立

摘要:

医学检验继续教育理论教学相对于其他专业教学更具特色,当前医学对检验医学理论课教学的要求更高,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的医学教育水平世界领先,实地考察他们的课堂教学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在美国两所大学医学院学习的情况,通过比较两国医学理论课教学模式,探讨国内外课堂体系糅合互补策略,建立以教师引领、主动学习驱动、课内外联动的立体化医学检验继续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

医学教育;检验医学;继续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

在教育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国内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相继成立国际教育学院,这已成为引进境外先进高等教育理念、管理体制、课程教材体系,提升总体高等教育水平,促进境内外高校互补共赢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完善双语教学体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为了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科研能力,增加与国外同行的沟通和交流,我校每年组织选派教师赴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学习进修。笔者将总结2015年3月至5月期间对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教学考察和学习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1美国大学医学院课堂特色分析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的学制均为四年制:第一、二年为基础医学课,第三年为临床医学课和临床轮转,第四年为临床选修课和临床轮转。笔者选择旁听了二年级基础医学课和三年级临床公共课,概括其体系特点如下:①凝练授课时间。二年级《细胞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每周4次课,每次一堂课,一堂课一小时。在教师讲解的一个小时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不会出现因上课时间过长而精神涣散或是疲劳的情形。②注重教材选择。基础与临床结合,理论与研究结合,学科与学科交叉,强调教材内容延展性。课堂上教师授课提纲挈领,学生课后阅读量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③突出教学展示。三年级临床公共课以专题讲座为主,采用PPT、短片、情景模拟等教学展示技巧,紧密联系日常工作实际。④强调课堂交互。借助设备、仪器、计算机网络等进行多元互动,在教师与学生间形成正向反馈机制。美国学生上课必备笔记本电脑和答题器。教师按照教学进度,提出选择题让学生使用答题器进行选择,根据正确选项人数所占比例随时掌握学生理解情况。学生依据教学内容,看课件、做笔记和查资料在电脑上同时进行,在大幅提升听课效率的同时获取信息的能力亦得到锻炼。

2我国医学检验继续教育理论课教学现状及思考

教育是高等学校的核心工作,理论课程是重中之重,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开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许多高校教师长期以来一直在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大环境,新颖的课堂形式层出不穷:PBL教学法、专题讨论、社会实践、口头演示和现场答辩等。不论交互形式如何变化,其中心思想是一样的,即知识的传授不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而是转移至学生自身。教师指导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大量有用的知识并且灵活运用。笔者目前承担了一门医学检验继续教育课程的授课任务,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发现课堂问题尤为典型突出。参加继续教育课程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临床工作人员,上课次数少,教学进度安排紧凑,讲解内容多。存在以下特点:①课堂内容设置缺乏整体优化。授课教师照搬以专业书为蓝本制作的教案,甚少介绍学科前沿进展,更忽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②老套灌输式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在课堂内外与学生无交流。③沿用本科生教材,难以适应高等继续教育要求。近些年在对本科生教材大力改革的努力下,培养本科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内容比例得到大幅提高,而这点恰恰是继续教育学生所不缺的,导致学生课上听重点,课后不阅读,为了考试而背书,课程结束后仍然不清楚临床检测反应背后的机制及项目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临床工作人员具有多年积累下来的丰富实用的专业知识,对专业发展方向的把握强于在校学生,所以教材的正确选择与否、课堂教学技巧选择和师生交互方式优化在继续教育教学过程中将起到非常关键的启发与推动作用。

3医学检验继续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医学检验学是在临床病情分析、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必不可少的实用性学科,涉及血液形态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和临床分子生物学等多个专业。近年来,我们在日常临床检验工作中愈发认识到专业间互通的重要性,例如疑似结核病人的体液标本可送至临床微生物室确证培养,也可送至临床分子室进行PCR检测,两种方法在时间上相互补充,两种结果可互相对照参考。医学检验学还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学科,根据临床标本来源和特性采用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检测,满足临床需求。21世纪以来细胞生物学发展迅猛,最新的技术方法已实现单个细胞水平研究。一方面,以细胞生物活动为根基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若不能在疾病新靶标发现的同时研发出相应的检测技术方法,长远来看势必阻碍临床整体诊治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另一方面,在愈发强调“检验医师”在临床工作角色的当下,检验医师不仅要让医生了解检验项目容易出差错的环节并加以控制,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灵活运用检验专业知识,结合疾病发生机制,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地选择检验项目。那么,作为具有基础研究背景的临床检验任课教师的纽带作用就显得非常关键。任课教师的知识面不能仅局限于临床检验专业课本,还需具备不断向其他领域或专业拓展的职业精神。将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相关章节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对教师自身来说是一项挑战。笔者将在医学检验继续教育课程中借鉴这两所大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在专题讲座方式中穿插章节式讲法,即以一种疾病为大背景,加入详细的基础知识点,向学生展示出全新的概念和完备的信息,充分发挥课堂教师引导的作用,将学生的临床经验与基础研究自然联接。同时,每次课程安排问答和答疑师生互动环节以及布置课后作业,通过邮件、微信通讯平台建立班级群,以便及时得到学生反馈信息、意见和建议。学生听课的兴趣被有效调动,了解了临床检测指标背后更深层次的基础知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寻找,自然提高了学习效率。其中积极进取的学生也可通过搜索拓展教材和文献自学生命科学前沿动态,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培养专业创新意识,提升自我竞争力,成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备创新思维的检验医师。通过新课堂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适合国内医学检验继续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大纲,摸索出一套合理的临床与基础学科交叉式教学模式,建立起由教师引领启发、学生主动参与、以课内外紧密联动为特色的立体化医学检验继续教育模式。

作者:张洁心 黄珮珺 潘世扬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江苏省医学检验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参考文献:

[1]张颍,耿景海,周增桓.国内外医学教育标准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3):218-220.

[2]刘政江.国内外医学教育标准以及带给医科院校的启示[J].农垦医学,2010,32(2):185-187.

[3]李望晨.国内外医学培养标准与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209-211.

[4]陈营.论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下第二课堂体系的建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5):106-107.

[5]王雪英,原芸姿.基于高职护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的第二课堂体系的构建[J].科教文汇,2014(15):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