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教学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医学水平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检验仪器逐渐成为现代医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对于辅助诊断患者的病症状况有着直接的帮助作用。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加强对于医学检验仪器的了解程度,为未来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本文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探究了实现教学方式改革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为相关教育研究者带来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医学检验仪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医学检验仪器学从性质上属于理工科目中的一员,该课程需要学生具有基本的理工科知识,能够熟悉基本的理工科相关原理。尽管我国医学类高校具有成熟的教学体系和丰富的师资力量,但受学校仪器设备不足的影响,很多学生对于医学检验仪器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甚至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厌学心理。因此,结合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实现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教学改革就成了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去面对和思索的问题。
一、增加教学内容设计的深度和层次感
医学检验仪器课程是医学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中常见的选修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参与课程的时间和频率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最具价值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确保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常用医学检验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式、结构组成以及仪器设备的维护。因此,教师必须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设计,既要确保学生可以理解教学内容,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层次感。例如,在学习与光谱分析仪相关的知识时,由于该医学检验仪器在临床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因而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该检验仪器的工作原理,重点讲解原子和分子两种光谱分析仪的相同处和不同处,从而达到缓解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之间矛盾问题的目的。
二、灵活运用教学辅助设备,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多媒体设备是现代教学中的常见教学辅助设备。在传统的医学检验仪器课程当中,教师需要根据检验仪器的实际情况绘制多种不同的图纸,如工作原理图、电路设计图等。而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约教师的前期备课时间,更能够使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直观展示给学生,且学生接收到的信息量也相对较高,其教学实用性较强。从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的性质来看,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学习积极性差的情况,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程度,降低课程原本的枯燥性和抽象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趣味性,采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将医学检验仪器的设计原理、工作原理等相关内容表现出来,势必可以推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进步。此外,在现代医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围绕医学工作设计研发的检验仪器在更新换代的频率上也随之加快,其不仅种类较多,且已经呈现出了细致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多数医学类高校显然无法从资金实力上满足医学检验仪器的更新速度,最终会造成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内容相脱节的情况。为了保证学生具有出色的实践能力,保证学生可以跟紧时展的步伐,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仿真观摩教学,从而间接实现对学校检验仪器不足现象的一种弥补,保证了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避免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出现无法适应的情况。
三、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
在医学类高校当中,由于经费不足所造成的检验仪器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一些现代化特征较强、科技含量较大、成本较高的检验仪器更是难以在高校中见到。为避免资金不足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高校可以积极寻求探索其他的解决途径和措施。例如,高校可以与当地医疗卫生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定期派送学生前去观摩学习,并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这样一来,高校不仅可以借助一线医疗卫生单位的设备资源落实教学工作,更能让学生近距离体验到医疗卫生事业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责任使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避免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与时展相脱节。
四、结语
综合来看,教学方式的改革不仅仅是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方式,更是落实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更多医学人才的合理措施。通过对教学方式的一系列调整,学生对医学检验仪器课程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同时更能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对于医疗卫生工作的认知程度。
参考文献:
[1]邱冬,张慧,李敏霞.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6):738-740.
[2]张梦军,张惠静,肖正华,等.医学检验仪器分析的教学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2):197-198.
[3]宋伟,魏书杰,付玉荣,等.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42-243+285.
作者:刘华 单位:广东药科大学医药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