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体会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体会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体会研究

摘要:教育部学科目录调整后,医学检验专业更名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制从五年转换成四年制。我校于2014年开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担了相应的课堂教学和临床的见习和实习带教任务。为了适应学科的教学模式的调整,我们采用科系结合的培养模式,顺利地培养了本校的第一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故本文将从专业课程优化、加强课堂互动、紧密结合临床教学三方面探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体会

关键词:科系结合;专业课程优化;课堂互动;临床教学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等基本理论和能力,并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1]。其专业对口性较强,一般都是从事医学实验室的相关工作。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强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科系结合的培养模式是指医院的临床检验科与大学的医学检验系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综合利用大学里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医院临床检验科的仪器、试剂、方法等日常工作的实践教学平台[2]。临床实践证实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在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检验科的日常操作技能,并促进其工作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本文就我科采取的科系结合培养模式进行分析,试行探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最佳实践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专业课程的优化

现行医学检验教育仍沿用医学三阶段论,即由基础课、专业课、临床实习三部分组成。它的优点是循序渐进教学,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3]。但是,随着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影响,医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这样使得本专业课程设置更加多样性,要是按过去医学三段论教学,则会加重医学生的功课负担,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且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教育,在课程安排上,容易导致教学内容相互重叠等,使得学生专业能力得不到良好提升。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入学的前两年学习医学的基础课程,为了适应新的专业改革要求,部分的课程需要进行优化[4]。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检验、临床生化检验、检验仪器学、临床微生物检验和临床免疫检验。作为专业课,需要注重基础性、针对性,并能不断适应医学的发展,随着医学进展而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完善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首先,增加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的学时数。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需要讲授以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紧跟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对学科的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奠定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基础课中,保留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人体生理学、组织学、病理学等主干课程,适当缩减学时数。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优化为临床医学概要一门课程,另外结合中医药大学的办学特色以及满足中医院检验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还开设了《中医学概论》课程。通过以上课程优化,可以改变以往多个学科一把抓的教学形式,从而更加科学有系统地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既能够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又相对熟悉各学科知识,形成临床知识体系的连贯性与整体性,为今后的学习、临床以及科研构筑坚实的基础。学生第三年开始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课程的内容融合了基础课程的一些相对应的内容,可适当进行合并,譬如“生物化学与临床生化检验”、“微生物学与临床微生物检验”、“免疫学与临床免疫检验”、“分子生物学与分子诊断”课程。部分教学内容重复的课程不再重复讲解,减少课时数,将知识点统一集中。另外,需要增加科研相关的课程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创新,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在本专业上更进一步,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掌握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5]。在选题方面,可选择与医学检验相关的前沿研究,也可与其他临床学科相结合、密切相关的课题。由于大学期间科研时间较短,对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维和技术方法,即通过发现问题、查找文献、课题设计、标书撰写、课题申报、实验方法、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和论文答辩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亲自参与科学研究,培养科研思维,激发创新精神。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完善

2.1加强课堂互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需要改变既往的“学校本位、课堂本位、教师本位”的教学模式,把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学为主、教为导”的形式,在授课讲解课本知识的同时,若能辅以课堂讨论、老师引导启发、学生自我总结的课堂形式,就可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这样的教学模式转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如果一味的照本宣科,容易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吸收老师灌输的知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容易走神,从而教学的质量将大大降低。就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而言,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实际工作发生的一些病例。因此病例讨论是很有效的一项教学方式,包括病人的病情、医生所开具的医嘱、检验标本的留取、检验结果的解释、检验过程中所用的方法和试剂等,可以更加形象具体地向学生展示课本上的内容。并且可以邀请学生参与讨论,针对为什么要选用这一检查项目、其临床意义是什么、检验过程中容易受到什么干扰会出现结果异常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促使其对所学内容深刻理解,还能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性。老师需鼓励学生从多个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尽量发散思维,从纵向、横向思考,综合不同学科,理解检查项目、异常结果与临床表现等,将其有机联系,培养逻辑思维,同时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思考的积极性,旨在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培养其临床综合能力。

2.2教学手段的改革

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文学、声像、电子和多媒体等技术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现代化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校园网和互联网等),开展网络课程教学[6]。形态学的学习内容也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当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包括血细胞形态、尿沉渣形态、粪便寄生虫卵的识别等内容。如果只是简单地描述各种形态的特点,并不利于学生有效地记忆。加强课堂互动,可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充分利用电子音频、投影、幻灯片等技术进行日常教学工作,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现代化途径,将各种典型形态的图片让学生一一识别,这样可将学习的知识运用起来,并加深理解与记忆。

3狠抓实践教学

3.1紧密结合临床教学

最后一个学年,学生一般会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实习的主要单位为附属医院的检验科。作为大学的附属医院,我们也承担了部分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任务,选择具备专业医学检验知识,富有经验的中青年检验人员担任带教教师。临床实习所见对学生以后工作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临床教学当中,既要巩固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要将其灵活运用到日常工作当中。比如在检验科的日常工作当中,前台接收标本时,可提醒学生回忆检验前的质量控制,不同标本的留取都分别有什么注意事项,如果不合格的标本应该如何处理。在各个专业组实习时,可以结合实际碰到的问题给学生讲解。比如微生物接种时,不同平板的选择,学生在日常工作中会经常接种标本,如果这时讲述不同培养基的作用,不同的标本该选用什么培养基,相信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目前,检验科所用仪器都较为先进,特别是生化免疫的自动化程度很多,提示在教会学生上机的同时,还要为其讲述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与原理,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让学生先行独立思考,然后在老师指导下解决问题。通过这些临床案例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以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以及知识储备的目的。

3.2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00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虽然医院的检验工作已基本实现自动化和部分自动化,但手工操作仍然在临床实验室检查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很多检验项目仍需手工方法去完成,且有些手工检验也是校正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参考方法[7]。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操作较多,动手能力强,但是在课堂上仅能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基础知识以及操作方法,若要熟练掌握各个操作步骤则要勤加练习,如真菌、细胞学、血细胞计数等都需要用到显微镜,如果显微镜的使用不熟练或没有掌握,就要勤加练习,反复观察和使用,从而熟练掌握。因此,除了与理论课同步的实验课之外,增加综合能力训练与考核、技能训练与考核,如定期组织临床检验技能大赛,使学生掌握岗位必需的实际操作技能[8]。通过组织技能大赛,可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常用设备仪器使用技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另外,可以结合本院系本专业特色,制定临床检验基本技能考核标准,通过评分比重不同的方式凸显步骤的关键性重要性,注重操作项目的具体环节,紧扣细节,突出重点操作环节,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关键步骤。紧密地结合临床教学,对检验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在这个阶段,学生接触的都是将来工作即将面临的问题,因此在这个阶段养成好的工作习惯,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大有益处[9-10]。以上是关于基于科系结合培养模式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一些教学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仍然存在很多有待改进的问题,比如临床带教时由于日常工作的工作量较大,有时临床带教不够细致,内容不够详尽,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示后的工作中,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地提高临床教学的质量是我们改进的方向。面临学科的转化,我们需要继续学习以积累经验,深入思考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现状,探索更好的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适应新形势的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为检验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郑磊,张继瑜,王前.我国检验医学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4(5):24-25.

[2]黄林燕,罗保红,毕艳侠,等.专业认证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7):1332-1335,1389.

[3]陈敏,胡建达,林孟戈,等.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7(2):66-67.

[4]王晶.医学课程整合的现状与对策[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5.

[5]陈伟,文爱清,吴丽娟.改革实验诊断教学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要[J].重庆医学,2008,37(7):272-273.

[6]王芳,李滨,宋瑛琳.国外高校实验教学经验及启示[J].实验室科学,2012,2(5):21-23.

[7]管洪在,吴春梅,郭小芳,等.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43(2):178-179.

[8]卿大咏,严思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开放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实验室科学,2010,2(3):234-236.

[9]朱杰华,石彬,陈莉,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科研思维培养实践[J].大学教育,2018,7(3):95-97.

[10]潘娌妮,吕建新,楼永良.转化检验医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8(8):26-27.

作者:何敏 徐舒敏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