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影像学表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影像学表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影像学表现

摘要:目的探讨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GFBA)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青春期GFBA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青春期GFBA的X线和磁共振成像(MR)表现。结果13例青春期GFBA患者的X线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的高密度较大肿块影;5例行MR检查患者的MR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弥散受限高信号,其中4例肿块内伴有特征性低信号分隔影。结论青春期GFBA发病年龄较小,生长迅速,肿块体积较大,根据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乳腺;乳腺巨大纤维腺瘤(GFBA);乳腺X线摄影;磁共振成像(MRI)

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giantfibroadenomaofthebreastinadolescent,GFBA)是发生在女性特殊时期的一种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较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例青春期GFBA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分析本疾病的X线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表现,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11月至2016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青春期GFBA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均为未婚未育女性,年龄13~18岁,平均15.4岁,病程10d至2年。临床主要表现为短时间内乳房出现较大肿块,多数不伴疼痛,个别患者出现乳头溢液。13例患者均行乳腺X线摄影,其中仅5例行MR平扫及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扫描。

1.2检查方法

1.2.1X线摄影技术。采用美国HologicSelenia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机或美国GE数字化钼铑双靶X线摄影机进行检查,行内外侧斜位(MLO)和头尾位(CC)摄影,根据患者乳房大小调整压迫板规格。1.2.2MR检查技术。采用GESignaHD1.5TMRI扫描仪及8通道乳腺相控专用线圈,患者取俯卧位,足先进,双侧乳腺自然悬垂于专用乳腺表面线圈内。扫描参数:轴位T2-STIR序列:TE42ms,TR6600ms,层厚5.0mm,层间距1mm,FOV330mm×330mm,采集矩阵320×320,激励次数4。轴位FSET1WI序列:TE最小值(Minfull),TR560ms,层厚5.0mm,层间距1mm,FOV330mm×330mm,采集矩阵320×320,激励次数1。矢状位FSET2WI序列伴脂肪抑制:TE85ms,TR3300ms,层厚4.0mm,层间距1mm,FOV200mm×200mm,采集矩阵320×320。DWI序列:TE最小值(Minfull),TR5600ms,层厚5.0mm,层间距1mm,FOV330mm×330mm,采集矩阵128×128。

1.3影像学评估

由2位主治以上的影像科医师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征象进行归纳分析。影像学征象包括肿块的部位(内侧象限、外侧象限、上象限、下象限、中央区)、大小(取肿块的最大直径)、形态(圆形或类圆形、分叶状、不规则形)、边界(清楚、模糊)、密度(低密度、等密度、高密度)及T1WI、T2WI及DWI信号强度(高信号、等信号、低信号)。

2结果

2.113例青春期GFBA患者的临床表现

13例青春期GFBA患者的病灶均为单侧,左乳7例,右乳6例。视诊:所有患侧乳房均较对侧明显增大,乳头无凹陷,皮肤无红肿,其中8例可见皮肤高度紧张、皮下浅表静脉曲张,2例可见乳头溢液。触诊:临床均可触及明显包块,质硬,活动度可,表面光滑,其中3例患者有明显压痛;双侧腋下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2.213例青春期GFBA患者的影像学表现

①肿块部位:13例病灶中,7例占据整个乳房,3例位于外上象限,1例位于外下象限,2例位于内上象限。②肿块大小:最大直径为5.2~12.0cm。③肿块形态:8例呈不规则形,3例为分叶状,2例为类圆形。④肿块边界:所有患者的肿块边界清楚,无毛刺征。⑤肿块密度:11例为高密度,2例为等密度。⑥5例患者行MR扫描可见肿块周围腺体受压、推移,皮下及腋窝可见迂曲增多的血管影;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其中4例可见多条线样低信号分隔影;DWI(b值=1000s/mm2)均呈不均匀高信号,内可见线样低信号影。某患者,女,15岁,右乳乳腺巨大纤维腺瘤影像资料见图1~3。

2.313例青春期GFBA患者的病理结果

上述患者病理结果显示,显微镜下可见大量腺管及纤维细胞,病理符合青春期GFBA,见图4,5。

3讨论

GFBA为瘤体最大径>5cm和(或)肿瘤重量>500g的纤维瘤,又称为分叶型纤维瘤[1]。GFBA常发生于月经初潮时或初潮后3年内[2],一般认为与雌激素水平不稳定有关,其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3],本组患者平均年龄15.4岁。乳腺属女性内分泌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当女性发育到一定的年龄阶段(月经初潮前后),体内的激素水平较高且不稳定,乳腺组织对雌激素、孕激素的敏感性较高,此时如果乳腺纤维脂肪组织过度增生,导管周围间质内富于血管,导管扩大延伸,分枝增多,即可发生纤维腺瘤。青少年乳房肿块很少见,一般见于良性肿瘤(如纤维瘤)[4]或炎症(感染或脓肿)[5]。青年型纤维瘤临床很少见,约占整个纤维瘤总数的4%,而GFBA仅占0.5%[6-7]。

3.1GFBA的临床表现

患者常因一侧乳房短期内出现无痛性包块而就诊,乳房皮肤高度紧张、发红发亮,部分患者乳房皮肤表面出现静脉曲张,皮温增高;触诊时肿块活动度大,腋下常无肿大淋巴结,无乳头溢液。本组患者以无痛性包块就诊较多,皮肤高度紧张、皮下浅表静脉曲张者多见,这与本组患者以肿块较大者居多有关。

3.2GFBA的影像学表现

3.2.1X线表现。乳腺X线检查一般表现为患侧乳房明显增大,乳房内可见均匀致密的肿块影,呈不规则形、圆形或椭圆形,部分可见分叶,但无毛刺征,乳腺内部结构被挤压推移,皮肤可变薄,皮下脂肪层消失。本组以不规则形高密度肿块多见。因青春期乳腺致密,故在病灶周围很少见到透明晕环。3.2.2MRI表现。巨大纤维腺瘤一般T1WI呈较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且肿块内部可见低信号。由于乳腺巨大纤维腺瘤体积较大,病变内部的间质黏液变性较多,所以T2WI信号比较混杂,且以高信号为主。低信号分隔征在大体病理标本上多为裂隙样改变,而光镜下多为胶原纤维,由于胶原纤维缺乏血供及氢质子,所以MRI表现为低信号分隔[8]。文献中提及低信号的分隔可以作为GFBA的一项特征性表现[9],40%~60%的乳腺纤维腺瘤内部可见无强化的低信号分隔[10],本组4例可见低信号分隔。巨大纤维腺瘤一般在DWI序列呈高信号,这可能与纤维腺瘤的细胞排列较紧密、黏液成分较多、细胞外间隙减少、水分子的扩散能力受限有关,本组DWI均呈不均匀性高信号,且笔者认为低信号分隔在DWI序列上显示较T2WI序列更敏感。

3.3GFBA的鉴别诊断

3.3.1乳腺炎。多见于初产妇产后3~4周,临床有寒战、发热,患乳可见红、肿、热、痛,同侧淋巴结肿大、有压痛。乳腺X线表现为片状致密影、边界模糊,皮肤增厚、皮下脂肪层混浊。MRI表现为非肿块性病变,边缘以网格状改变为主;当脓肿形成时,病变内可出现脓腔而无壁结节。临床抗炎治疗效果佳。3.3.2一般纤维腺瘤。发病年龄略大,一般在20~30岁,肿瘤生长缓慢,一般<5cm,单发或多发,偶伴有疼痛,触诊表面光滑,瘤体较小,活动度良好。乳腺X线摄影检查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常可见透亮的晕环,其内可伴有粗钙化。3.3.3乳腺分叶状肿瘤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人群为35~55岁的女性,患者中位年龄为40~45岁[11]。患者常以无痛性肿块就诊,少数伴轻度疼痛;一般生长缓慢,病史较长;触诊肿块边界清楚,活动度好。乳腺X线表现为边缘光滑或分叶状的高密度肿块,若边缘呈分叶状,则提示恶性可能[12]。MRI表现为不均匀性长T1WI、长T2WI信号,肿块内可见囊腔。综上所述,GFBA发病年龄较小,短期内生长迅速,肿块一般>5cm,乳腺X线摄影检查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楚的高密度肿块;而MRI主要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DWI呈弥散受限高信号,且肿块内伴有特征性低信号分隔,故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应不难对该病做出诊断,但必要时需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作者:刘润 李广林 董燕 杨军乐 邬小平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