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乳腺淋巴瘤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5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结果:10例患者经X线片检查显示,1例未出现异常,1例由于病灶部位特殊显示情况不好而未能评价,8例患者共检查出10个病灶,表现出非毛刺状肿块;9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发现11个病灶,其中7个病灶具有丰富的血流信号,6个表现出低和高混杂的回声,2个病灶边缘部位可见高强回声晕,4个病灶后方见增强回声;8例患者经CT检查发现,2例平扫后发现乳腺组织弥漫性增大,6例患者予以增强扫描发现2例图像显示不均匀性的环形强化,4例显示均匀性的轻中度强化;4例经MRI检查发现,3例T2W脂肪抑制显示稍高信号,1例显示高信号,DWI显示出明显扩散受限,3例为不均匀性强化,1例为均匀性强化。结论:原发性乳腺癌其临床影像学表现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特殊性,DWI可有助于临床诊断乳腺淋巴瘤。
【关键词】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
恶性原发性乳腺淋巴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在临床上其影像学诊断较易被漏诊或误诊。术前明确诊断乳腺淋巴瘤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有利于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案[1]。目前有关影像学诊断乳腺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5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特征,以便为临床诊断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提供参考依据,现将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5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进行研究。15例患者中年龄最小25岁,最大75岁,平均(45.7±3.1)岁,病程时长1个月~3年,平均(1.1±0.9)年;临床症状表现:头晕、头疼、癫痫、呕吐、行走不稳及肌力减退等。所有患者均无脾、肝、全身淋巴结肿大,穿刺骨髓均未见外来细胞。1例患者由于分娩后乳腺肿胀予以切开引流后切口未愈合而来院就诊,14例患者体检时发现乳腺肿块;7例患者检查发现病灶部位增长快速,且伴有患侧腋窝中淋巴结肿大,其中3例患者病灶区域内局部皮肤发红,3例患者伴随乳腺疼痛。15例患者中10例患者予以X线片检查,8例患者予以CT扫描(平扫2例,增强扫描6例),9例患者予以超声检查,4例患者予以MRI检查。
1.2诊断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enographeDS系统进行数字化的乳腺X线片检查,检查时予以全自动曝光,照射体位主要为内外侧斜位和头尾位,必要情况下予以局部加压放大照射以及特殊照射体位。采用美国GE生产的Logiq400、500、Alokeα10超声诊断仪,探头为9~15MHz,取仰卧位,扫描部位为双侧腋窝和乳侧。采用GE生产的LightSpeedVCT64排CT扫描仪器,扫描范围从胸廓部位到肺底。采用GE生产的3.0T型超导MR成像仪器,扫描序列为DWI(1000s/m2,b=800),T2W脂肪抑制序列以及双侧乳腺矢状位平扫和增强动态扫描。所有影像学资料由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学医生阅片。
2结果
15例患者中检查出17个病灶,其大小为1.2~12.0cm;10例患者经X线片检查发现1例未出现异常,1例患者由于病灶部位特殊显示情况不好而未能评价,8例患者共检查出10个病灶,表现出非毛刺状肿块;9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发现11个病灶,其中7个病灶具有丰富的血流信号,6个表现出低和高混杂的回声,2个病灶边缘部位可见高强回声晕,4个病灶后方见增强回声;8例患者经CT检查发现,2例平扫后发现乳腺组织弥漫性增大,6例患者予以增强扫描发现2例患者图像显示不均匀性的环形强化,4例图像显示均匀性的轻中度强化;4例患者经MRI检查发现3例患者T2W脂肪抑制显示稍高信号,1例显示高信号,DWI显示出明显扩散受限,3例为不均匀性强化,1例为均匀性强化。
3讨论
乳腺恶性淋巴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一般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目前临床上未有鉴别两者乳腺恶性淋巴瘤的形态学标准[2]。所有乳腺恶性淋巴瘤中原发性乳腺瘤的发病率占到0.04%~0.7%。Wiseman在1972年提出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诊断标准包括:(1)淋巴瘤侵入部位及其周边存在有乳腺组织;(2)组织学临床取材十分充分;(3)仅乳腺患侧腋窝淋巴结节受累,未见淋巴瘤和淋巴结节出现;(4)未有其他组织或器官淋巴瘤疾病史[3]。根据上述诊断标准,本文的15例患者均被确诊为原发性的恶性乳腺淋巴瘤。原发性乳腺淋巴瘤常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弥漫性的大B细胞瘤。本文中15例患者均表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2例,若不经免疫组化检查发现常规的HE切片会将乳腺恶性淋巴瘤误诊为恶性肿瘤,尤其是较易误诊为髓样或浸润性的小叶癌。乳腺炎症病变会出现类似黏膜相关性的淋巴瘤。研究报道,14例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中11例患者予以术前冰冻或针吸检查发现6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而5例患者被误诊(3例髓样癌,1例浸润性癌,1例反应性淋巴结炎)。Jeon等研究报道,18例乳腺淋巴瘤患者冷冻切片诊断为淋巴瘤患者仅7例,予以细针细胞学检查的19例患者中诊断正确13例,这表明细针细胞学诊断正确率要较冰冻切片诊断率高,由于细胞学涂片可对抗淋巴细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查,将有利于评价免疫表型以及提高乳腺淋巴瘤的诊断率。本文中予以穿刺细胞检查患者9例,其中诊断为淋巴瘤患者仅3例,予以术前冰冻切片诊断的5例患者中仅2例显示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文献[4-5]研究报道,原发性乳腺淋巴瘤可发生于女性患者任何年龄段,其中以绝经期女性多见。本文15例患者其发病时平均年龄为(45.7±3.1)岁。与乳腺癌在临床表现上相比,原发性淋巴结未见明显特征,较难区分,多为无痛性的肿块,增长速度较快,少数患者具有弥漫性浸润,导致乳腺变硬,引起局部皮肤受累,同时其炎性变化与乳腺癌的炎性病变相类似。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中约有30%~50%伴随有患侧腋窝处淋巴结肿大[6]。本文14例患者中因发现乳腺具有肿块而来院就诊,其中3例患者伴有乳腺胀痛,3例患者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见肿大,3例患者发现其局部乳腺皮肤变红。原发性的乳腺淋巴瘤其X线片影像学表现主要分为肿块型、结节型及致密性浸润型。肿块型或结节型常表现出边界清晰、非钙化性或模糊的分叶状或类圆型结节,同时可见毛刺或钙化。陈雅玲等[7]研究报道,12例患者(15个病灶)其X线片表现为1个毛刺样,5个伴有钙化。刘佩芳等[8]研究报道,原发性乳腺淋巴瘤14例患者中有12例显示为乳腺肿块,2例患者显示为单侧乳腺致密性浸润并伴有皮肤增厚;发现的18个肿块中5个边界边缘不清晰,均未可见漏斗、钙化和毛刺特征,13例患者边界清晰。本文X线片检查10例患者发现非毛刺样肿块10个,其中4个边界较模糊,6个边界较清晰。超声检查原发性乳腺淋巴瘤其影像学图片显示以低、高混合性回声或低回声肿块为主,边界不清晰或较清晰,少数具有高回声晕,未见后方回声较弱,探到的血流信号较丰富。常青等研究报道,13例患者15个病灶的超声影像图中以分叶状(5个)、卵圆形(10个)低回声的肿块常见,少数肿块伴随有后方增高性回声(7个);11个肿块内动脉血流信号丰富,未见到钙化或高回声晕。CT扫描检查不是临床诊断乳腺疾病的常规方法,其主要作用为观察肿瘤病变的浸润范围。本文中CT扫描乳腺淋巴瘤表现多以轻中度强化肿块和结节为主,类似于其他位置的淋巴瘤,少数表现出不均匀性的强化,鉴别上难以与乳腺癌区别。临床上关于MRI检查乳腺淋巴结的报道较少,其鉴别诊断作用尚不明确。Yang等研究发现,1例患者MRI表现为T2WI显示出不均匀性高信号,予以增强后快速强化发现其内部信号呈现出不均匀性。Avcu等报道,其他身体部位的淋巴瘤与癌组织其ADC值之间差异显著,而淋巴瘤ADC值较乳腺癌略低,这可能有利于乳腺癌和乳腺淋巴瘤的区别诊断。
总之,乳腺淋巴瘤其超声和X线片表现存在一定的特征性,多数X线片影像学表现出无钙化和毛刺的肿块组织,而超声检查则表现为高低混合杂回声,未见后方回声减弱,然而特异性较差;乳腺淋巴瘤的DWI表现为明显扩散受限,其ADC值较乳腺癌低,这说明MRI检查可有利于提高乳腺淋巴瘤的诊断,然而最终确诊需通过病理学组织切片检查。
作者:张宇飞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参考文献
[1]史连国.原发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关系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127-128.
[2]杨华,郎荣刚,刘芳芳,等.原发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关系的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2):79-84.
[3]王蕾,刘赫,姜玉新,等.原发乳腺淋巴瘤超声表现、临床及病理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1):91-94.
[4]李万军,年瑞,李维华,等.乳腺原发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4,21(2):101-103.
[5]韦中玲,黄东平,苏贵平,等.9例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23(2):435-440.
[6]敖启林,王国平.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28(9):952-955,962.
[7]陈雅玲,曾炜,常才.乳腺淋巴瘤的超声特点及与乳腺X线、磁共振成像的比较[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20(8):684-687.
[8]刘佩芳,尹璐,牛昀,等.原发性乳腺淋巴瘤X线表现及与病理相关性探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