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型病毒肺炎影像学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H7N9型病毒肺炎影像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H7N9型病毒肺炎影像学论文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0岁,从事疾病防疫工作。在2013年3月初到南京、上海出差,期间发热,并于2013年3月8日因“发热3d”入院。查体:T39℃、BP120/70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急性病容,表情痛苦,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0次/min,心律规整,心音有力。未闻及额外心音,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墨菲氏征阴性。腹部叩诊呈鼓音,肠鸣音4次/min。肛门与直肠及生殖器未查。脊柱正常,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棘突无压痛,活动自如。四肢无畸形,无下肢静脉曲张,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Kernig征阴性。实验室检查: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1.1%↑、平均血红蛋白量26.5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05g/L↓、血小板压积0.08L/L↓、血小板分布宽度18.1fL↑,结核抗体IgM阴性、结核抗体IgG阴性、超敏C反应蛋白74.80mg/L↑,血沉22mm/h↑、肺炎支原体IgG弱阳性(H)、肺炎支原体IgG1:80、肺炎支原体IgM阴性、肺炎支原体IgM<1:40、肺炎衣原体IgG阴性、肺炎衣原体IgM阴性。临床治疗经过:2013年3月8日患者T39℃、精神欠佳,急性病容,表情痛苦,听诊两肺呼吸音弥漫性增粗;予以抗感染(氨曲南、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克林霉素磷酸酯),退热(赖氨匹林针)治疗。2013年3月13日患者述咳嗽、咳痰明显好转,查体:T37.1℃、神志清楚,听诊两肺呼吸音增粗;继续予以抗感染(氨曲南、马来酸阿齐霉素粉针、克林霉素磷酸酯),抗病毒(利巴韦林针)等对症治疗。2013年3月16日患者述时有干咳,查体:T36.7℃、BP120/80mmHg,听诊两肺散在呼吸音增粗;予以抗感染(阿奇霉素胶囊、甲硝唑片),止咳(盐酸溴己新片)等对症治疗。2013年3月18日出院后继续予以氨曲南、盐酸溴己新片、甲硝唑片及阿奇霉素胶囊等对症治疗,2013年3月22日复查患者述偶有干咳,T36.3℃、BP120/80mmHg,听诊两肺呼吸音清,体温已恢复正常。

2影像学检查及表现

2.1检查方法

CT检查设备为西门子炫速双源CT扫描仪,管电压120Kv,智能管电流;扫描层厚128mm×0.6mm,重建层厚为5mm。将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MPR、CPR、MIP及MinP等。

2.2影像学动态表现

2.2.1首次胸部CT表现两肺内见多发性、散在分布0.7~1.5cm大小的结节状及斑片状高密度影,部分境界较清,部分位于胸膜下,以两上肺为甚,较大一灶直径约1.5cm,灶内见条管状含气支气管影;双侧胸腔内未见明显液体样密度影;纵隔居中,大小形态正常,其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两膈尚光滑。两肺内多发性、多形性病变—建议抗炎、抗结核后复查。

2.2.2治疗14d后胸部CT复查两肺内病变大部吸收消散,两肺可见少许散在直径约0.5cm的结节状高密度影,境界较清,部分位于胸膜下。

2.2.3治疗81d后胸部CT复查示两肺内病变已完全吸收。

3讨论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病原学禽流感病毒属于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基酸(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此次报道的为新型来自于H9N2、H11N9、H7家族重配病毒。高危人群多为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多有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咳嗽、少痰,并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血生化检查示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C反应蛋白及肌红蛋白升高,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本病患者从事疾病防疫工作并外出出差,发热3d,T39℃,急性病容,表情痛苦,听诊两肺呼吸音粗,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1.1%↑、平均血红蛋白量26.5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05g/L↓、血小板压积0.08L/L↓、超敏C反应蛋白74.80mg/L↑,其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3.1影像学特征及动态观察意义

复习近几年文献报道并结合本病例,人感染H7N9型病毒性肺炎具有以下特点:(1)病变形态主要有肺间质性改变、肺实变影和磨玻璃影3种。(2)进展期可见实变影出现或增多,病变无明显肺叶、肺段或特定体位分布趋势。(3)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并具有游走性,即短期内肺内原病变吸收变淡,而在其它部位又出现新的病灶;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本例患者首次CT检查示两肺内见多发性、散在分布0.7~1.5cm大小的结节状及斑片状高密度影,部分境界较清,部分位于胸膜下,以两上肺为甚,较大一灶直径约1.5cm,灶内见条管状含气支气管影,听诊两肺呼吸音弥漫性增粗;予以抗感染、抗病毒,退热(赖氨匹林针)等对症治疗14d后CT动态观察示两肺内病变大部吸收消散,其它部位新出现少量斑片灶,听诊两肺散在呼吸音增粗;81d时胸部CT平扫示两肺内病变完全吸收,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这说明该肺炎的CT表现是一个由多发性、散在分布结节状及斑片状高密度影,逐渐吸收、消散进展的过程,其CT表现与病理发展过程及预后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3.2影像学鉴别诊断

(1)支原体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及夏秋之交,实验室检查支原体抗体呈阳性。病变多见于两肺下叶,早期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及网状影。当肺泡内渗出较多时,则出现斑点状模糊影。多数呈节段性分布,少数为大叶性实变。典型表现为自肺门附近向肺野外围伸展的大片扇形影,其外缘逐渐变淡而消失;而人感染H7N9型病毒性肺炎病变分布无特征性,本例以两上肺分布为著。(2)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具有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CT表现为两肺多发或弥漫性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影,边缘模糊,其内并见较细的肺血管分支,胸膜下可见细线影及网状结构,较严重时,可见“碎石路征”;复习文献及本例人感染H7N9型病毒性肺炎病变部分虽位于胸膜下,但无胸膜下细线影及网状结构。

4结语

综上所述,人感染H7N9型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动态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病特点起病急,致死率高。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治疗包括西医与中医治疗两种。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应给予呼吸功能支持,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ARDS、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雷鸣 成明富 曹阳 单位:解放军第123医院医学影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