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基于工作岗位,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明确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标准 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接诊、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DSA检查、超声检查等。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对毕业生能力的考查,对毕业生关注度较高的依次为操作能力(93.43%)、理论知识(91.24%)、合作沟通能力(81.75%)和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81.75%),具体见表1。因此,我们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3种。基本能力包括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核心能力包括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及操作能力、常用影像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能力、常见病的影像诊断能力及其超声检查与诊断能力;综合能力包括自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毕业生职业能力标准(见表2)。 2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现工作和学习的真正融合 2010年,围绕岗位要求,着眼工作过程,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修订,逐步构建了以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将原教学计划调整为公共课(9门)、专业基础课(7门)和专业课(8门)3个课程模块,共设置课程24门,作为职业必需课程;同时开设了12门选修课作为素质拓展课程,供学生选择。并制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修订完善了各专业理论课教学大纲、实践课教学大纲和实纲。同时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CR系统(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中的各种影像临床病例资源、多媒体教学片、电子图片库等积极开展现代化教学。 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90%以上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先后建立影像解剖学和影像诊断技术两门网络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互、自主、开放的学习和实训环境。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按照能力分层递进规律,分别对应岗位能力要求(见表3),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见表4)。 3基于工作需求,开展实践教学评价,保证毕业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考核内容方面,增加应用性知识,强调每门考试课试卷中应用性知识的比例不少于20%。同时,增加考查课对学生课堂表现、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意识的考核。考核方式方面,一是单列实训考核成绩,采用多阶段、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任务评价、项目评价、综合实训评价等多种形式,分别由任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和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综合评价合格方可进入临床实习。二是在理论课考试中,根据课程特点以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考核。2010年,我们与临床专家一起开展了“以能力为导向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通过课程基础理论知识评价、实习单位评价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尽管目前考核评价体系仍不完善,但通过改革,考核内容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会进一步完善。 我校与河南省人民医院、南阳市中心医院、洛阳正骨医院等45所教学医院签订了实习教学协议,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使其掌握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方法,达到“毕业即可上岗”的基本要求。 作者:王挺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