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影像学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慢性乳腺炎性病变。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都与乳腺癌非常相似,很容易被误诊、误治。本文分别阐述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X线、超声及MRI特征,以及与乳腺癌的鉴别。
【关键词】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
X线摄影;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乳腺癌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diopathicgranulomatousmasti-tis,IGM)是一种罕见非哺乳期、非细菌感染性的慢性乳腺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常与乳腺恶性肿瘤难以区分。影像学检查可全面显示病变的范围及内部结构,并提供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信息。
1发病机制
IGM的确切病因不明,但对类固醇的反应指向自身免疫起源是最广泛接受的理论[1-2]。口服避孕药也可引起化学诱导的肉芽肿反应,或对创伤、代谢或激素过程的直接反应的结果有关[3-5]。
2临床表现
IGM常表现为远离乳晕区的肿块,单侧发病多见,多累及2个及以上象限,累及单个象限者以外上象限多见,可同时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的肿大,但是乳头溢液不常见。
3影像学表现
3.1乳腺X线摄影
IGM的乳腺X线摄影表现没有特征性[5-8],大致可分为肿块样病变和非肿块样病变。前者表现为边缘模糊不清的不规则肿块影,部分肿块边缘呈毛刺或分叶等恶性征象,密度稍高于周围腺体密度,可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后者表现为片状不对称稍高密度影,周围腺体结构紊乱,脂肪层混浊,多伴有邻近皮肤增厚。
3.2超声检查
以往的研究[9-11]将IGM声像图分为四种类型:1)结节(或)肿块型:表现为远离乳晕区腺体内不均质低回声团,内部可见液性无回声区,周边可见高回声环,肿块边缘多呈分叶和成角状;2)管样型: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内向组织间隙伸展的更低回声的不规则管道状、条索状结构,可互相贯通;3)片状回声型:腺体内形态不规则的片状低回声或混合回声,部分见液性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多局限在一个象限内,部分周边可见毛刺、成角;4)弥漫型:表现为腺体弥漫性回声紊乱、减低,周围脂肪层回声增强,常跨越两个及以上象限,象限之间可由窦道或瘘管相通。
3.3磁共振成像
IGM在MRI上表现分为肿块样病变和非肿块样病变。肿块样病变范围较局限,形态较规则,边界多较清晰;非肿块型病变病灶呈节段性或区域性或沿导管分布,病变范围较广,边缘模糊[12]。Kocaoglu等[13]认为病灶MRI平扫以略长T1WI较低信号、长T2WI较高信号为主,无明显特异性。动态增强较平扫可以更加清晰显示病灶范围及形态,增强后病灶内部强化可分为均匀性强化和不均匀性强化,不均匀性强化的内部伴环形强化多见[14]。均匀性强化边界清晰,呈斑片、结节样强化,DWI呈高信号,ADC值降低。不均匀性强化边界模糊,伴内部环形强化时环形强化常多发,其中“蜂窝状”强化最为典型,为病灶内多发微脓肿聚积表现,脓肿壁均匀环形强化,脓肿腔不强化,对应区域DWI呈现更高信号,ADC值降低。伴随征象有:1)乳房悬韧带增厚,邻近皮肤水肿,受累皮肤形成微脓肿,增强后皮肤内环状强化[15];2)病灶周围腺体呈网格样改变,邻近皮肤受牵拉,增强后腺体明显强化[16]。
4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
IGM的临床表现与乳腺癌极其相似,部分IGM患者皮肤也可呈“橘皮样”改变,常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X线摄影上,乳腺癌表现为不规则高密度肿块影,边缘模糊,呈毛刺、星芒状浸润,可见呈段、呈簇状分布的泥沙样钙化,周围腺体结构紊乱、纠集;IGM在X线上病灶密度通常低于乳腺癌,多表现为稍高于腺体密度,一般无恶性钙化表现,周围腺体结构改变也不如乳腺癌明显。超声声像图上,乳腺癌典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前后径与长径之比大于1的不均匀实性低回声,边缘成角、小分叶,而IGM边缘多粗钝,表现为大分叶状突起,突起可与周围正常小叶相延续[17];低回声团块周围厚薄不均的强回声带,即恶性晕环为乳腺癌声像图特征性表现,而低回声团块内出现小囊状、管状无回声区为IGM的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肿大时表现为形态饱满,长短轴比小于2,淋巴门消失;IGM腋窝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时表现为类椭圆形,长短轴比常大于2,呈“肾形”[18]。CDFI中乳腺癌和肉芽肿性乳腺炎均可见较丰富的不规则血流信号,乳腺癌特征性血管分布为穿入血管及其分支、直接血管分支及中央粗大血管,IGM血管多分布于肿块边缘或局部,中心稀少[10]。T2WI压脂扫描,两者均可表现为腺体增厚,乳腺癌增厚的腺体结构不均,多伴结节状结构,病灶边缘多呈“毛刺”状;而IGM腺体增厚信号较均匀,内多有囊变灶,边缘以“网格”状改变为主。动态增强扫描,两者均可出现环形强化,乳腺癌发生在病灶周边,环壁厚薄不均,而IGM多发生在病灶内部,环壁较小,厚薄均匀;增强扫描IGM病灶内因炎症沿乳导管扩散并导管壁增厚可出现轨道样强化灶,此征象在乳腺癌中罕见[19]。此外,IGM液化坏死区在DWI上为高信号,而乳腺癌癌灶坏死区为低信号[20]。综上所述,IGM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常被误诊为乳腺癌。影像学检查在其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显示病变的范围、监测病变进程,并辅助鉴别乳腺癌。
作者:梅碧 综述 王嵩 审校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