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肺炎型肺癌(pneumoniatypecarcinomaoflung,PTCL),是一种表现为斑片状或大片模糊阴影的肺癌,与肺炎相似而得名。由于X线胸片及胸部CT对于肺炎型肺癌缺乏常见的特征性表现,在临床上常与其他良性病变混淆误诊。本研究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表现为PTCL的相关影像学资料,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确诊的PTCL24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35~76岁,平均(56±11)岁。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所有患者经抗生素、抗痨药物等治疗无效,后经进一步确诊为肺癌。本组5例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12例由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2例由痰中找到癌细胞确诊,5例术后病理组织确诊。最终结果16例腺癌,5例鳞癌,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
1.2检查方法:24例患者均行常规CT检查,采用飞利浦16层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240mA,重建层厚、层间距均为8mm(矩阵512×512,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分别为25LP/cm及110ms)和标准算法0.7mm薄层重建。扫描时所有患者取仰卧位,于吸气后屏气扫描,扫描范围自肺尖到肺底。15例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使用碘海醇80mL,注射流速3.0mL/s,注射后分别于25s和55s进行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扫描。
2结果
本组有15例患者的病变部位以局灶性分布,以亚实性结节为主,形态大小不一、呈膨胀性生长为特点,结节内见空泡征及残余的支气管征,结节周围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等;8例以肺叶段分布,实变内见扭曲、僵硬、狭窄与扩张并存的的空气支气管征;1例为双肺弥漫性分布为特点,为进展性病例,6个月前病变仅为累及右肺下叶的不均实变影,诊断不明确,随诊复查CT检查为双肺的弥漫性病变,痰脱落细胞中找到腺癌细胞。
3讨论
PTCL是以炎症样为主要影像学表现的肺癌的命名。某些国内学者认为有以下3种肺癌可表现为PTCL表现:①肺段型肺癌:癌肿主要起源于肺段或亚肺段内,肿块本身体积较小,没有形成明显的肿块,或癌肿与远端的阻塞性肺炎混合在一起。②早期中心型肺癌:肿块本身较小,仅局限于支气管管壁及管腔内,导致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引起所属肺组织一系列炎症改变或肺组织膨胀不全。③细支气管肺泡癌:为来自细支气管Clara细胞和Ⅱ型肺泡细胞的癌[1]。由于其生长特点,故很少形成肿块,继而发生远端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僵硬、管腔狭窄、闭塞。根据2015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的病理分型,使用贴壁型腺癌代替原先的细支气管肺泡癌,是指没有血管、基质和黏膜侵犯的沿肺泡壁呈鳞样生长的肺肿瘤。贴壁型腺癌源于细支气管的黏膜柱状上皮或管壁黏液腺上皮,大多有腺腔结构,管腔内多有黏液,当癌组织发生于远侧细支气管肺泡时,癌细胞以泡壁为支架向外周气腔蔓延,形成弥漫性癌性肺泡炎及癌性肺泡结节,在影像上极易误诊为肺炎。通过与病理对照发现其肺炎样改变是由于肿瘤细胞的生长方式、纤维组织增生、合并出血感染有关。在影像学检查中多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磨玻璃密度影是指在CT上表现为肺部较淡薄的密度增高影,但不掩盖其内的支气管血管束的显示,是肺部较常见但非特异性的征象。根据有无实性成分可分为单纯磨玻璃影和伴有实性成分的混合毛玻璃影。根据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发表的肺亚实性结节影像处理专家共识,对本组15例肺亚实性结节影的征象进行回顾与分析,主要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瘤肺界面、内部密度特征及瘤周结构及增强特点分析,诊治过程中并进行定期随访、观察。15例亚实性结节影,实性成分占比例不一,随访过程中实性成分呈进行性发展改变,建议组织学穿刺活检或进行手术干预,组织学活检多为浸润性腺癌,其中有2例为鳞癌。病变接近胸膜时可见到胸膜牵拉、兔儿征、胸膜凹陷征(8/24),胸膜下浸润(3/24)。国内学者通过影像-病理对照,研究认为周围型肺癌穿透基底膜,浸润纤维间质,从而产生了成纤维细胞,由于成纤维细胞有挛缩力,该力通过肺组织中支气管及血管周围的轴纤维系统将挛缩力传递到脏层胸膜,形成了负压,并由胸腔中的生理性液体充填,从而形成肿瘤邻近胸膜的胸膜凹陷[2]。胸膜能一定程度上阻止肿瘤的生长,但近胸膜的病变可导致胸膜外组织的侵犯,CT主要观察胸膜外脂肪层是否受累,进一步周围胸壁软组织、肋骨是否受侵。这与炎症病变所显示的广基底的胸膜不规则增厚、胸膜下脂肪层正常,以及胸膜侧较大范围的纤维条索又有所不同。本组增强15病例中,3例为混杂毛玻璃影,其中病变区见异常扭曲、多发血管影。5例近肺门侧支气管内见异常强化瘤组织,经过多平面重建观察,病变与周围肺部继发性病变可区分。8例表现为呈结节状或(和)网格样强化,肿瘤周边的血管向病灶聚集、增多,血管边缘不规则或呈结节状。1例纵隔内多发增大淋巴结融合成较大肿块,包绕气管、血管,形成“冰冻纵隔”。炎症型肺癌诊断首要鉴别是否为肿瘤性病变,还是炎性病变,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误诊相对较高。在肿瘤性病变中,淋巴瘤类疾病的诊断较困难,包括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原发性肺淋巴瘤发病率极低,约占淋巴瘤的0.36%~1%,以B细胞型为主,主要发生于肺间质和支气管黏膜,不伴有纵隔、肺门及其他部位的淋巴结。肺内淋巴瘤主要侵犯肺间质和支气管黏膜下的淋巴组织,对支气管腔的侵犯较少,很少引起管腔狭窄,对肺泡侵犯主要是肺泡壁的增厚,最终整个肺泡腔被肿瘤组织代替。肺内淋巴瘤一般在CT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型:①结节肿块型;②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型;③肺炎肺泡型;④粟粒性。其中肺炎肺泡型较为少见,仅占13%,表现为肺野内呈节段性或非节段性的肺实变,可跨肺叶存在,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类似于大叶性肺叶的表现。在肺实变内含空气支气管征的病变中,还包括假性淋巴瘤,假性淋巴瘤认为是一种良性炎性淋巴细胞浸润或为低度非霍奇金病。女性多见,病理上是以成熟小型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有生发中心,形成淋巴滤泡,可长期不变或生长缓慢,无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在实变影的鉴别诊断中还包括血管炎、结节病和感染,尤其是结核或不典型的分支杆菌感染。肺癌与肺部炎性疾病(如肺炎、肺结核等)具有相关性,细菌性肺炎、肺结核或炎症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肺癌的风险明显增加[3]。对于磨玻璃病变,根据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发表的肺亚实性结节影像处理专家共识,主要观察结节大小、密度,瘤肺界面,病灶与胸膜间的关系,并可进行增强CT检查,对病灶内的小血管进行观察。根据国内张国祯等[4]研究显示,毛玻璃结节影内血管走形扭曲、僵直,增粗、增多、聚集时对于病灶的恶性具有高度的提示意义。对于段、亚段的不均实变影,主要观察实变内的充气支气管气相,观察支气管延展、拉伸情况,分支角度是否增大。增强检查对炎症型肺癌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一方面能发现异常供血的较小的肿瘤原发灶;另一方面增强可发现病变区域是否有起自体循环系统的具有蚓状、斑点状、血管湖染色等瘤血管特征的新生血管,并且可观察纵隔内是否有增大淋巴结组织。本研究不足之处为回顾性分析,收集病例相对较局限,数量较少,对炎性表现的早期浸润前及微浸润癌观察研究较少。再者对浸润性肺癌的血管再生与微血管重构未进行分组对照。希望以后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综上所述,对于影像学上的炎症样表现,要积极治疗,动态随访观察,寻找病灶区是否有新的实性成分出现或实性成分是否增多,病灶与胸膜间的关系,是否有异常的体循环供血及异常血管结构,对PTCL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道清.炎症性肺癌的影像学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07,34(22):95-96.
[2]严金岗,王善军,张永奎.胸膜凹陷征在毛玻璃密度结节诊断中的价值及病理基础[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6,32(11):1685-1687.
[3]刘晶,王朝霞.慢性炎症与肺癌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8):603-605.
[4]张国祯,郑向鹏,李铭.微小肺癌:影像诊断与应对策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88.
作者:苗开战 单位:太原市中医医院CT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