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疗暴力防控中的法律问题,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社会文化百花齐放,市场经济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医疗领域的暴力事件作为与人民群众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各界的关注焦点。医疗暴力问题频繁出现,是各种深刻的经济因素、法律因素、医疗场所管理服务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共同作用的,其中起着核心影响作用的是相关的法律条款的欠完善。基于此,本文通过研究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综合性专门法律、增强普法宣传和执法力度、出台专门法规引导媒体宣传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促进医疗相关法律的完善,减少医疗暴力的负面影响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医疗暴力;法律问题;法律措施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普通民众的医疗保健意识和权益观念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在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越来越高的要求,对自身权益愈发敏感的保护。本文通过对医疗暴力防范与控制中的法律问题的探讨,分析医疗暴力反映出的法律问题。在充分了解相关研究成果和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探索解决医疗暴力相关法律问题的合理化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缓解医疗资源供给与需求双方的矛盾与对立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医疗暴力及相关法律概述
(一)“医疗暴力”概述
世界卫生组织(2002)将医院等医疗服务提供场所出现的暴力定义为:从事医疗卫生业务的人员在其工作的场合下所遭受的语言攻击或肢体袭击,进而对其人身财产安全和健康产生明显或潜在的危害。张洁、邓蕊(2015)指出,医疗暴力主要是指医疗护理工作人员在医院工作范围内,受到病人或家属及亲戚朋友等关系方的语言暴力或人身攻击,并且已经对医疗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吴留广、郝长付、王威(2011)提出,医疗暴力是医务相关人员在工作场所中遭受到的口头辱骂、肢体攻击、性侵等行为,导致自身的安全、福祉和健康受到消极影响,毁坏医院或人员的财产,干扰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等的行为,简称为医疗暴力。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对于医疗暴力的各种定义,本文将医疗暴力界定为:病人或相关人员因与医疗机构存在就医关系,通过夸大自身所受的损失,凭借语言或肢体等各种暴力手段,强迫医疗机构满足其不正当经济要求的行为。
(二)法律根源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系统中,尚无法律条款对医疗暴力进行界定,也无较明确的法律条款确定医疗暴力案件的处罚方式。法律系统的欠完善体现在条文制定上的滞后现象,对于医疗暴力事件的发生与发展未做到及时响应。由于法律制定的冗长流程,相关法律法规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编制完成并通过人大审议,导致相关法律条款的不明确。在执法中,由于缺乏法律层面的明确指导,在面临医疗暴力事件的治理时,难以有效地确定处罚标准和法律依据,例如在法律的适用方面,就存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选择性模糊等问题。
二、涉及医疗暴力的相关法律分析
目前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系统中,与医疗暴力有关的有8部法律、2部法规和2部规章保障了医疗从业人员有避免遭受暴力的权利,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和个人尊严不受侵害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健康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劳动安全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了医生的职业安全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规定了护士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权利。以上法律构成了保护医疗服务人员避免遭受暴力行为的法律基础。目前我国法律中关于医疗暴力部分的具体规定仍然存在不足,导致执法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执法权力受限制的情况。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未将医院确定为公共场所。将医院归为事业单位,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不受公安部门的管辖,需要由医疗机构自行聘用安全保卫人员保护自身权益。同时《治安管理处罚法》也没有对公共场所进行界定,仅在部分条款中涉及了少量的医疗场所内容。另外在不同法律法规间的协调中,也存在互相矛盾的情况,例如,《卫生管理条例》将候诊场所界定为公共场所,但《治安管理处罚法》在这方面是空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医疗暴力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单单肢体暴力,还有精神暴力都属于医疗暴力的范畴。目前现行的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肢体暴力方面,而对于精神暴力涉及较少。由于精神暴力的隐蔽性较强,不易被发现和曝光,导致医疗中精神方面的暴力损伤仍未纳入职业病目录范围,缺乏合法的界定标准,医疗人员在遭受精神暴力侵害时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防控医疗暴力的法律建议
(一)统一医疗暴力的法律定义,对目前涉及医疗暴力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部委文件等关于医疗暴力的定义进行统一,同时提高对于精神暴力的防范与控制重视程度。将因受到精神暴力而致病的情况纳入国家职业病目录,并在工伤保险保障方面予以政策性的倾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病卫生法》第15条关于防止受到精神暴力的原则,制定对应的配套操作规定,保证防范和控制医疗精神暴力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二)将目前我国关于医疗暴力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政策等进行梳理和整合,由立法机构针对医疗暴力的伤害辨别、评估、预防和控制等方面出台综合性专门法律,理清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医院、执法机构等各方面的职责和义务,在充分反映当代防控医疗暴力的现实要求的基础上,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改变现有法律法规中的关于医疗暴力的零散化、矛盾性和执法难的现状。
(三)增强医疗暴力相关法律的普法宣传和执法的力度,在全社会创造防控医疗暴力的思想氛围,通过加大普法和执法的力度,将部分病患和相关人员对于实施医疗暴力的错误思想消灭在萌芽之中;在医院建立严厉打击医疗暴力的制度环境和安全环境,在医疗场所内通过配备安全人员、防暴设备和自卫工具等方式,切实保证医疗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医疗人员和患者及相关人员在遇到问题时依靠法律解决,而非采取暴力手段。
(四)出台专门的法规对媒体在医疗暴力事件的报道方向上进行引导。由于实施医疗暴力的主体普遍的文化程度较低,而医学是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导致了医生和患者双方间沟通存在天然的障碍,一方面患者及家属对于医疗效果具有过高的期望,另一方面医疗人员由于工作量过大而难以向患者解释清楚,导致双方容易产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社会媒体在医疗矛盾事件上充分发挥正确的宣传作用,改变以往的错误倾向,在相关法规的指导下,科学客观地报道医疗场所暴力事件,促进医患双方的互相理解和宽容。
四、总结
医疗暴力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演变的产物,是影响和谐社会的不利因素。医疗暴力问题的产生,具有较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法律原因。因此,需要采用系统化的解决策略,通过相关法律问题的解决为防范医疗暴力问题提供现实帮助。本文通过对医疗暴力的涵义界定,分析医疗暴力的成因和危害表现,运用相关法律和研究结果对医疗暴力进行的分析,提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综合性专门法律、增强普法宣传和执法力度、出台专门法规引导媒体宣传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解决我国医疗暴力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杨立新.医疗侵权法律与适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潘维大,刘文绮.英美法导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林文学.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4]郭永松.医患纠纷调解之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作者:刘洪莉 单位:上海美世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