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疗风险信息化预警体系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医疗风险管理(MedicalRiskManagment)是指医院通过对现有和潜在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有组织、有系统地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评估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医疗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根据国家卫计委《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版)》要求,医院应建立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包括医疗风险识别、评估、分析、处理和监控等内容,并根据情况对员工做医疗风险事件的预警通告。最高层次的要求是有信息化的医疗风险监控与预警系统。这就要求医院需要结合自身运作特点,将医疗风险管理的关口前移,形成医疗风险预警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医疗风险信息,并根据医疗风险的类型、级别、严重程度等进行预警。目前医疗风险信息化预警尚无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特别是对信息化技术要求较高。但如果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医疗风险信息预警体系,不仅能够节省医院管理人力物力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管理精准度,使医院风险预警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
1当前医疗风险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1医疗风险的数据获取存在多源性
多数医院未建立专门的医疗风险管理部门,医院风险管理仍然由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处、质量控制办公室等多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兼管,管理思路不统一,以致造成不良事件的数据来源不统一、不精确,在后期处理过程中难以进行统一的汇总分析和评价,更无法做到医疗风险管理的事前管理,对医疗风险管理主动预警和预控措施较少[1]。
1.2不良事件的信息化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
各医院先后建立了不良事件报告信息系统,但尚不能将医疗、护理、院感、药物不良反应、输血不安全事件、器械不良事件等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在系统建设过程中,仍以信息上报为主,对后期的归类、归因以及分析评价的信息化仍处于起步阶段,无法对风险预警起到智能辅助。此外,由于医务人员普遍存在抵触心理,主动收集较少,以致上报的不良事件仅仅是冰山一角,风险数据来源受管理水平所制约,数据准确性、客观性存在偏差。
1.3对医疗风险信息的分析仍显粗犷
由于医疗风险存在于临床医疗行为的各环节、各工作部门,其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客观性和普遍性等特征,而从医院管理角度看,各种风险因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同时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多。因此,多数医院在医疗风险信息化分析评价系统设计过程中,仅作简单分类、分级管理,而缺乏对专科、专人、专事、专时等不同维度的设计思考,不能起到规范、及时的预警作用。对存在医疗风险的评估缺乏科学性,决策与干预措施不够规范。
1.4医疗风险管理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支撑
医疗风险管理信息化需要在外部支持、内部决策、数据处理、结果输出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目前主要的医疗风险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医疗风险收集、识别与评价的基础上,对于预警机制思考较少。而完善预警机制需要大量人力、财力及医院信息化水平作支撑,且需多部门协作,需整合多个信息系统。目前不少医疗信息系统已嵌入部分质控点,可以获取部分医疗风险信息,但尚未实现医疗风险信息的自动整合与自动分析,也尚未实现自动预警功能[2]。
2医疗风险信息化预警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2.1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一直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不良事件频发,管理人员疲于应付,干预手段单一,医务人员信息不畅。因此,建立起信息化的医疗风险预警体系对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意义重大。
2.2医疗风险信息整合的优势
医疗风险信息化预警体系建设基于医院日常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根本需求,整合了各种碎片化的医疗风险信息并加以利用,同时实现信息预警功能,防患于未然,对医院、对管理者、对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处置等均具有较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医疗风险管理多为事后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医疗风险信息,通过对医疗风险信息的时间维度和项目维度的监测,实现预警功能,对医务人员适时提醒,对危险因素进行事前干预,可降低医疗风险。
3医疗风险监控与预警信息化建设构思
3.1基本思想
在现有医院管理信息化基础上,根据医疗风险预警管理的制度需求,通过信息化手段针对医院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并对医疗服务中现有或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相关部门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报告危险情况,为医疗风险的预控提供依据,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或减轻损害后果,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见图1)。
3.2医疗风险管理信息采集
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建立医疗风险信息管理和预警系统(外部支持),并对可采集的医疗风险进行分类、分级设置。医疗风险信息的实际采集过程中,可结合医院信息化水平进行自动采集信息,并对采集结果进行人工分类或自动分类。采用B/S设计架构,支持多终端手工录入医疗风险信息,并可通过信息系统自动采集的医疗风险(如不良事件的网上报告信息、电子病历质量缺陷信息、医疗质量管理信息、院感信息、医疗欠费信息等)进行自动采集和数据进入。通过系统自动产生和人工干预调整相结合对医疗风险事件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和记录。
3.3医疗风险的分层分级管理
医疗风险采集后的处理规则直接决定了后期风险预警的结果,因此做好系统内部决策规则设置至关重要。通过管理学思路对采集的医疗风险从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物资因素、方法因素、环境因素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每方面设置不同类别、级别的事件归因,以做好医疗风险的根因分析,对后期医疗风险的分类预警提供帮助。以笔者医院为例,“人员因素”下设道德风险、诊疗能力、护理操作、流程执行4个大项36小项,其余各类别分为若干一级、二级项目,共计87项风险点。对不同风险点赋予不同风险分值,以利于后期分析统计。对已采集医疗风险同时进行不同科室、不同人员等归类,有利于后期医疗风险预警的定位。
3.4医疗风险信息统计
可对不同类别的医疗风险发生进行统计;可对选择的科室、医疗组、个人进行医疗风险发生情况统计。将医疗风险信息结果与医师定期考核信息系统、医德医风考核系统相链接,个人风险统计结果同时可纳入医师定期考核、医德医风考核评分等。
3.5医疗风险自动预警功能
根据医疗风险预警要求按月度、年度定期进行提供医务人员的不同级别医疗风险预警信息;针对重大事件或事件发生频率较高的医疗风险实现实时预警。对设定范围内的全院性医疗风险进行统计查询。通过风险信息统计,可知晓某一科室在某方面存在较大风险,或者某一问题在短时期内呈快速增长趋势。
3.6医疗风险信息化预警体系构建主要内容
医疗风险信息化预警体系建设应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步骤:(1)从医疗服务过程的行为面(如执业资质、处方权限等)、过程面(如合理用药、病历书写、非计划再次手术、转交接环节)、结果面(如医疗过错、医院感染事件等)三个方面选定预警监测指标,并结合人机料法环的分类原则做好分类分级。(2)采集和汇总预警信息,通过信息系统自动采集和管理人员人工录入两种方式采集和汇总各类医疗风险信息,并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系统自动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归类管理。(3)分析和发送警报,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或数据模型,将监测获得的某一期间的数据进行统计、定量分析,从而得出医疗风险综合数值和变化趋势,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反馈管理人员。信息系统实时获取并计算出医疗风险综合数值异常增高时,立即发送警报,引起管理人员注意和干预。(4)建立医疗风险的分级干预机制,医疗风险各级管理人员和质量控制专员,根据职责分工,对信息系统反馈的信息、数据指标和不同风险级别,快速反应,查找原因,了解具体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3]。
4医疗风险信息化预警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
4.1须做好系统的基础架构设计
医疗风险的分类、分级以及风险分值设置是关键。医院首先需要建立良好的基础数据库,对不同医疗风险进行分类、分级,并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后果进行严重程度评估,设置一定的风险分值,以便今后进行不同要求的信息统计,实现预警管理。根据不同医疗风险情况,需要结合事件发生频率、事件后果严重性、事件发生的群体集中性等设置预警阈值,以实现医疗风险自动预警的功能。
4.2须解决不同信息系统的数据对接
医疗风险需要从H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手麻系统、院感管理系统、输血系统等不同系统采集风险信息,因此需要在院内实现信息集成平台或与不同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对接,通过信息化手段自动发现和识别医疗风险。以笔者医院为例,通过员工、科室主索引,抓取不同系统中能够获取或产生的医疗风险信息,达到数据共享和多源汇总的效果。
4.3须结合管理需求做好统计报表设计
医疗风险数据磅礴而繁杂,需要针对不同的管理需求、不同的医务人员性质、不同的考核要求设计不同的报表,以便今后的数据分析和评价。在报表设计过程中,除针对不同种类的风险信息和预警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外,同时还要兼顾到科室、人员、时间段、风险层级等各方面,以顺应管理的需要。
4.4须规范医疗质量安全过程管理
医疗风险信息的收集不能仅仅依赖于不良事件的被动收集与上报,更需要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建立规范、健全的医疗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尤其是医疗行为的过程质量管理。不健全的质量监管体系难以完整、全面地收集各类医疗风险信息,也无法利用信息化手段客观、准确地统计风险和进行风险预警。因此,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健全覆盖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涵盖所有医疗服务各环节的质量监管体系,并做好留痕管理,为医疗风险预警系统提供更为全面、精准的信息。
4.5须加强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
医疗风险信息化预警体系设计和使用的目的主要是为保障医疗安全和改善医疗质量服务,其设计理念是方便管理。因此无论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如信息点设计、流程设计、严重程度设计、报表设计等),还是在系统应用过程中(如对医疗风险的根因分析、风险预警的后续处置等),决策者和使用者均应掌握和使用各种质量管理工具,以实现信息系统真正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东红.我国医疗风险预警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21(3):28-30.
[2]王惠英,宣俊俊,邱智渊,等.医疗风险预警机制构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2):27-29.
[3]闫明.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疗风险管理中应用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5,36(12):28-30.
作者:李扬 雎胜勇 马克杰 钱厚明 单清 单位:扬州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