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性医疗行为成因及法律责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防御性医疗行为成因及法律责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防御性医疗行为成因及法律责任

【摘要】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大环境下,防御性医疗行为必将成为医务人员自我保护的最佳方式,但是其会严重损害患者的利益。本文在合理分析防御性医疗行为成因的前提下,从侵权责任认定的角度探究了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法律责任,并针对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危害,给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防御性医疗行为;成因;侵权责任认定;措施

防御性医疗行为(DefensiveMedicine,DM),其实质就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为了规避医疗纠纷的一种医疗行为,因此,对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成因分析可从三个方面分析,即国家相关法律不完善、医疗机构重视风险管理、医患之间互不信任。但是在明确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法律责任方面,还受到立法和司法不完善这一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侵权责任的认定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完善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法律保障机制和医疗保险机制,已经刻不容缓。

1DM的成因

1.1医疗机构重视风险管理

部分医疗机构在日常管理中,为了避免出现医疗纠纷,一般采取行政手段,要求全部医务人员实施防御性医疗措施,以减少医患纠纷事件。如医疗机构硬性规定,医务人员开展风险较大的业务之前,需经过管理层同意;对未实施预防性医疗措施的医务人员,进行罚款惩罚等。通过以上措施,促使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实施医疗防御。

1.2医患双方信任度降低

医患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好的医患关系的建立,需要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相互信任。近几年,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医患关系之间的“信任”受到极大冲击,医患之间存在较大的猜疑和隔阂,如患者担心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而医务人员担心患者及其家属的无理指控和闹事,因此,防御性医疗行为便应运而生。

1.3医疗事件高风险性

由于我国医疗技术尚处于不断探索、发展之中,难免在部分疑难杂症的诊治中存在不足,不能让患者及其家属百分百满意,加上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和沟通不到位,都会增加医疗活动的风险。因此,医务人员为了减少诊治中出现的风险事件,必然会采取防御性医疗行为。此外,法律环境变化、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医疗责任分担机制的不健全等,也是导致防御性医疗行为的主要因素,由此可知,防御性医疗行为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需要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才能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

2DM的法律责任分析

医务人员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采取防御性医疗行为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防御性医疗行为有可能会构成侵权行为。同时在当下的司法背景下,国家对防御性医疗行为的侵权责任认定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2.1过错认定困难

在认定医务人员存在防御性医疗行为的过错和违法性时,在《侵权责任法》中将两者混同[1],并且一般是由鉴定机构作出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判定,一般存在争议的是其属于过错,还是属于违法性这方面。法官依据鉴定机构的结论为判案证据,而鉴定机构的鉴定人员均为医务人员,法官对鉴定机构的结论的依赖,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对认定鉴定结果持怀疑态度,进一步激化医患矛盾。

2.2损害认定困难

防御性医疗行为对患者不利,会给患者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目前在财产损害的认定方面,存在的争议较小。但是在患者人身损害的认定上,受到治疗中并发症、治疗次数多少等因素影响,其认定的争议较大。

2.3因果关系认定困难

在医疗损害的责任认定过程中,证明因果关系存在较大难度。积极防御性医疗行为是由于医务人员在诊治中存在“过于积极”的行为,造成患者损害,因此对其的因果关系认定中,对医务人员“积极”行为与患者损害的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等的认定,存在极大的困难[2]。消极防御性医疗损害,是医务人员为了“回避风险”,造成患者损害,对其因果关系认定,在无相应的法律支撑的情况下,也存在极大的认定困难。

3DM的干预措施

防御性医疗行为对患者百害无一益,对医务人员而言,不利于其医疗技术的提升,因此,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降低防御性医疗行为事件的发生率。

3.1完善医疗的法律机制和保险机制

我国法律机关应该做好防御性医疗行为责任认定的法律建设,使侵权责任认定有法可依,并针对侵权责任认定中出现的过错认定困难、损害认定困难、因果关系认定困难等,出台相关的法律措施,保障患者的法律权益。同时国家还要完善医疗风险保险制度,当医务人员出现医疗纠纷时,可由保险公司承担医疗赔偿,达到降低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的目的[3]。

3.2强化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

医疗机构需要强化医务人员的医德教育,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让医务人员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将心比心[4]。同时医务人员需本着“人道主义”和“患者至上”的理念,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提高自身的沟通技巧,根据患的性格及其病情调节沟通方式,从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3.3加强患者的道德素质提升

在发生防御性医疗行为后,患者不能一味指责医务人员,也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患者在与医务人员交流的过程中,应该真诚、如实地讲述自身病情和病史,并仔细聆听医嘱;在治疗效果不佳时,需积极听取医生的建议,不能鲁莽或一味指责医务人员。同时在遭遇防御性医疗行为时,患者应该冷静,并保存好相关的证据,通过法律途径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5]。总而言之,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患者的不理智,又有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有医疗机构监管不合理,更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但是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不但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治疗,而且也不利于医务人员业务技术的提升。因此,国家和医疗机构应该有效控制防御性医疗行为,为实现和谐的医患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毕日军.浅谈防御性医疗行为[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43):241.

[2]孙刚,张婉露,张宇瑶.防御性医疗检查与医疗纠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8(16):1-3.

[3]赵银仁,陈国芳.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成因及法律责任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3):165.

[4]刘宏眉,杨晓枫,杨军等.医疗纠纷对医师防御性医疗行为影响的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6(6):24.

[5]刘雪娇,张星星,冯妙等.医生职业风险认知对防御性医疗行为的影响[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8(3):15-17.

作者:魏子一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