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方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联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方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医联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方法

摘要:看病难在我国现阶段内仍然是影响我国居民就医的最主要障碍。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分级诊疗和医联体模式的发展,由三甲医院为中心覆盖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医联体能有效缓解患者就医难的问题。文章对社区内通过探讨医联体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的方法来提高社区医疗质量服务,分流三甲医院的就医困难的问题。

关键词:医联体;三甲医院;社区卫生;同质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居民对医疗的需要越来越强烈。然而,在我国医院的资源仍然比较紧张,尤其是三级医疗机构呈现出人满为患的状态,而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却呈现出门可罗雀的状态。为实现患者的分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解决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国家在近几年来已经出台了多项相关管理办法,其中医联体是实现医疗资源分布均衡的有效措施之一。医联体,也称医疗卫生联合体,是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一种实现形式,主要通过整合为群众提供全程、连续有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1]。开展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患者之所以不愿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诊疗,主要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质量相比三级医疗机构较差,难以达到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本街道卫生院通过与本地区内的三级医院进行医联体合作,通过医疗共享服务,实现医联体内医疗质量质化的目的,从而提升卫生院的患者流量,提升医院效益。本文通过对医联体医疗质量同质化的管理方法探讨,对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进行总结和分析,为其他医联体医疗质量同质化提供参考和帮助。

1本市医联体管理体系建设背景

在本市,与我国其他地方情况相同,大部分患者集中选择到大医院进行诊疗,而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被闲置和浪费。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患者对大医院医疗水平的认可,和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不信任所导致,加上随着交通的便利,更多人的宁愿去更远地方的大医院而不愿选择家门口的街道卫生院。为使患者就近选择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诊疗,需要快速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质量,尽量使患者在基层享受到和大医院同质化的医疗质量。为此,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实现同质化服务。首先,通过组建紧密型的医联体,使患者能在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信息化、转诊和会诊等服务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资源;其次,需要通过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协助和培养,通过大医院定期安排组织名医在基层进行诊疗服务及将基层医生输送到大医院进行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培养,使医联体内的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差距逐渐缩短,最终实现同质化。

2医联体内同质化工作的具体措施

2.1推进医联体内资源共享

通过在医联体内进行体系内成员医院之间进行临床共享、专家共享、科研共享和教学共享,使基层医疗机构能共享大医院的相关医疗资源。医疗资源共享是医疗质量同质化的核心和重要举措。

2.1.1专家共享

在所有医疗质量同质化的措施中,医生诊疗技术的同质化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医疗服务中最重要的部分[2]。为实现医生资源的同质化,专家的作用至关重要。为此,在医联体内对各科的专家进行评选,选出一定数量的专家团队,根据各自研究的方向和重点,组建多个专家课题组,在医联体集团管理的统一安排下,在医联体内开展学术活动和开展培训学习。同时安排大医院的专家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看诊活动,在看诊的过程中也可以对基层医生进行培训和讲解。通过使医联体内专家资源活动起来,逐步实现医疗专家价值的叠加,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实现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医联体内部所有成员医院的诊疗水平。

2.1.2临床共享

在医疗质量同质化的另一个就是临床诊疗规范的统一。只有在实现医联体内临床诊疗规范的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上下双向转诊,实现三级医院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联合会诊。在医联体内,主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以临床信息共享的方式实现。在医联体内通过信息化共享患者的电子病历、检查数据和影像数据等,可以通过远程诊疗的方式,实现临床共享,达到医疗质量同质化的目的。此外,医联体内各医院之间还可以通过科室合作的方式实现临床共享。比如通过远程门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方式实现科室间的合作。

2.1.3科研共享

为帮助街道卫生院的医生工作者也能较好地进行科研工作,需要实现医联体内成员医院的科研共享,帮助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科研,帮助三级医院完善科研数据。在申请课题的过程中,由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共同进行申请,所获得的课题,由大医院和基层医院共同完成。其中,通过科研平台,实现医联体内医院之间的临床数据共享,整合研究资源和专业团队,共同为科研课题进行研究。

2.1.4教学共享

医学人才是医院重要的资源,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实现医疗质量的同质化就是为实现人才的培养,实现医疗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医联体内的各医疗机构需要承担医学生的培养工作,并且医院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也是可以观察和评估的[3]。在医学生的实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安排学生在三级医院进行实习,也需要安排医学生进基层进行学习和实践。

2.2开展大规模的专题培训

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普遍偏低,这不只是其中一个基层医院的问题,而是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需要由医联体中核心的三级医院为导向,组建培训小组,邀请各领域专家对医联体所有成员医院的核心相关医疗人员进行培训。

2.3建立统一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标准

在医联体内为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一套统一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标准。其标准是现在基层医院暂时还不能全部达标,但是通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3]。在标准建立以后,要求医联体内所有基层医院按标准进行。通过标准的统一能有效实现医联体内医疗质量的同质化管理,并通过标准的一致性,能更方便地查看各医院之间的医疗质量差距,从而督促落后的基层医院。

2.4建立会诊中心

通过信息化的服务,能有效缩短物理距离,使基层医疗机构的患者也能方便的享受到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通过建立会诊中心,将医联体内最优的资源进行定期集中,在集中时间内对医联体内所遇到的最棘手的病症进行专家会诊。发挥各专家的优势,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对疑难杂症的解决,提高诊疗效率。同时将会诊中心的会诊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拓展到医联体内所有成员医院。

3医联体医疗质量同质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在全国各地医联体的建立越来越多。但需要实现医联体内医疗质量的同质化,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医联体内,尽管基层医院迫切的希望能获取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共享医疗资源,但三级医院往往对此不够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三级医院医疗工作较为繁重,医生也不愿意到基层去进行支持。另外,尽管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已经能较好地实现医院之间的沟通和共享服务,但还存在缺失,比如影像信息的共享和远程审阅,诊断信息的共享等。

4总结

通过医联体的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在实现医疗资源的协调和共享及推进分级诊疗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医联体内各成员医院的凝聚力也得到加深。但医疗质量改进的最直接动力是对质量的新要求,它主要来源于患者,也来源于社会、国家政府和医联体本身[5]。本街道卫生院通过医联体的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有效地提升了医院的患者流量,帮助提升医院的声誉,有效地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方茜,罗梅梅.医疗联合体下的护理同质化管理[J].中国农村卫生,2014(9):22-23.

[2]田剑,牛雅萌.医联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0):70-72.

[3]李卫平,周海沙.我国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8):19-23.

[4]田剑,牛雅萌.跨区域医联体内质量同质化方法初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32(2):105-107.

[5]董军.21世纪质量形势与医院质量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0,20(9):13-14.

作者:许雪娇 单位:天台县福溪街道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