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疗检查结果互认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目的了解医疗检查结果互认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方法2018年2—4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对全国30个省份的551名患者进行网络和纸质问卷调查。结果248名患者(47.69%)没听说过医检互认,很清楚医检互认仅有32名患者(6.15%),其中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不了解医检互认的患者分别为202人(59.06%)和46人(2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对于医疗检查结果互认实施效果,认为其有利于减少检查费用和检查程序的有369名患者(70.96%);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之间(经济发达区197人,占32.40%;经济欠发达区172人,占75.11%)、综合医改试点地区(162人,占34.54%)和其他地区(207人,占34.79%)患者评价一致。针对重复检查,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认为重复检查没必要、费时费钱的患者分别为48人(19.20%)和27人(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在影响医检互认的因素上,38.27%(199/520)的患者选择检查结果容易发生变化,22.12%(115/520)的患者选择不同医院检查仪器精准度;综合医改试点地区和其他地区认为检查结果容易发生变化是阻碍医检互认首要原因的患者分别为120人(42.56%)和79人(3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医疗检查结果互认的实施情况总体较好,但仍需加强基层医院高技术水平医生的配备、细化医检互认项目的认可标准,此外需要加大对医疗检查结果互认的宣传,增进患者了解,推动我国医改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医疗检查结果;互认;影响因素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尤其是分级诊疗背景下,由于医检互认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重要意义,得到卫生部的强力推行。2010年,原卫生部发文要求全面启动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1];2015年卫生部发文要求实现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互认,然而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未完全达到政府和社会的预期[2]。患者作为医疗服务的直接体验者和受益者,是医改政策实施成效的第一发言人[3],因此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2—4月对全国30个省份551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对医疗检查结果互认的认知情况及满意度,探讨医检互认的实施现状和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4]。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8年2—4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和实地调研发放问卷,线上调查通过某平台发放链接给被调查者填写,线下调查于医院现场偶遇并选取意识清晰的成年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指导语指导其填写。调查范围涵盖全国30个省份,共调查551名患者,剔除漏答、回答矛盾等具有明显错误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20份,问卷回收率为94.37%,包括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市的289名患者和其他19个省份的231名患者。
1.2方法
课题组通过检索文献、专家咨询和预调查形成最终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调查对象的人口学信息(2)患者对医疗检查结果互认的了解情况(3)患者对医检互认的实施效果的评价(4)患者对重复检查的态度(5)实施医检互认的影响因素。
1.3统计学析
采用EpiData3.2软件录入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采用描述性方法和卡方检验方法,检验水准均为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人口学信息
有效调查520人,其中男性257人,占49.42%,女性263人,占50.58%;月收入<3000元190人(36.54%),3000~5000元111人(21.35%),5001~10000元170人(32.69%),>10000元49人(9.42%);职业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员工108人(20.77%),企业员工221人(42.5%),个体户23人(4.42%),学生162人(31.15%),离退休人员6人(1.15%)。
2.2患者对医检互认的了解情况(表1)
在520名患者中,近一半人(47.69%)没听说过医检互认,46.15%有点了解医检互认,很清楚医检互认的仅占6.15%。综合医改试点及其他地区的了解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295)。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关于医检互认的了解情况有所不同。经济发达地区不了解医检互认的比例小于1/3(25.84%),远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了解人数的所占比例(59.06%);其次,经济发达地区了解医检互认的人数所占比例为74.16%(包括有点了解和很清楚),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了解医检互认的人数所占比例(4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3患者对医检互认的实施效果的评价(表2)
涉及到医检互认实施对自身的影响时,不同经济水平的地区、综合医改试点和其他地区的患者评价较为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84、0.519)。总体而言,认为减少了检查费用和检查程序的为70.96%,认为增强了实验室综合管理技术和能力的为59.04%,认为促进了检查结果规范性的为52.31%,认为没多大影响的为22.31%,相对较少。其中,对于实施医检互认的积极评价,除了经济欠发达地区选项间比例较为悬殊以外(75.11%,62.88%,37.12%),经济发达地区、综合医改试点地区及其他地区选项比例分布较均衡。
2.4对重复检查的态度(表3)
21.92%的患者虽然不明白原因也会尊重医生的选择;40.96%的患者愿意重复检查,但希望医生能说明原因;还有18.85%的患者认为医生重复检查出于安全考虑;认为重复检查费时费钱和医院为了创收的患者分别占比14.42%,3.85%。综合医改试点地区和其他地区重复检查的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1)。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重复检查的态度存在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认为重复检查没必要,费时费钱的人数占比19.20%,约比经济发达地区高10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
2.5实施医检互认的影响因素(表4)
总体上看,患者认为阻碍医检互认实施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部分检查结果容易发生变化(38.27%),不同医院检查仪器精准度不同(22.12%),检查费用是医院收入来源(18.27%),检查结果对医生来说风险大(14.03%),会增加医疗纠纷的难度(3.85%),医学检验资源分布不均(1.35%),医患沟通不畅(2.11%)。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8)。综合医改试点地区和其他地区对于前三项阻碍医检互认的因素存在不同(P=0.000),综合医改试点地区和总体数据分布一致,认为阻碍医检互认的前三位因素是:部分检查结果容易发生变化(42.56%),不同医院检查仪器精准度不同(25.53%),检查费用是医院收入来源(14.89%);其他地区认为检查结果对医生来说风险大(21.01%)也是前三项阻碍因素之一。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检互认实施的总体效果令人满意,70.96%的患者认为其有利于减少检查程序和检查费用,这与玖九的部分研究结果一致[6]。但患者对医检互认的了解大多限于表面[7],仅有6.15%的患者很清楚医检互认,经济欠发达地区仍有59.06%的患者不了解医检互认。其次尽管81.73%的患者并不排斥重复检查,由于医疗检查费用仍在患者医疗开支中占比较大,是医患之间较为突出的矛盾[8–10],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少部分患者对其存在误解。和部分研究一致,38.27%的患者认为检查结果容易变化,22.12%的患者认为不同医疗机构检查仪器精准程度不同,另外缺乏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以及基层医院人才短缺也是卫生系统的主要问题[11–13]。此外,随着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院收入来源减少,我国医疗服务费用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又存在漏洞,可能导致医院的机会主义行为,增加服务项目收费[14]。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扩大医检互认的宣传力度,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增加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关医检互认知识的宣传;涉及到必须的重复检查时,医务人员需要向患者说明相关原因,增进医患双方的相互理解。第二,完善质量控制,提高整体检验水平。统一规范医院设备的采购标准,增加政府对基层医院的投入,提升基层医院医务人员的治疗诊断水平。第三,调整医院价格机制和支付方式。发挥市场对于服务价格的调节作用,使服务价格趋于合理[15]。改革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借鉴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方式。第四,借助社会资本独立设置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公立医院可利用品牌和人才优势吸引社会资本来搭建医学检验合作服务平台,推动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的互认。
作者:孙刚 龚静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卫生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