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疗保险改革后医院经济管理的调整,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当前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形势下,为确保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对医院的经济管理进行创新调整。而随着现如今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再加上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既给医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对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医院应顺应医保改革的发展,去探寻发展对策,如何深化内部改革与提高医院的竞争实力,已成为目前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医疗保险改革;医院;经济管理;调整
引言
随着我国新医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正在大刀阔斧地推行,参保范围在不断扩大,参保人数也在不断上升。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入的当前,医院原有的经济管理制度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迎来了的挑战。如何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协调好定点医院、参保人员与医保机构之间的关系,同时提升医保改革后的医院竞争实力,已成为了目前医院在经济管理改革工作中需要深入探究的重点①。基于此,文章将针对医疗保险改革后的医院经济管理调整展开深入分析。
一、医疗保险改革后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医院经济管理效率偏低。在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医院内部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与优化,而结合管理工作的内容不同,也设置了针对性的管理部门与科室,采取了先进的管理方法手段。然而,医院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机制的影响较深,即使是在医疗保险改革之后,医院也并没有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成本管理责任制也未真正落实到位,导致各项经济管理工作较为模糊,许多医疗开支得不到明确②。
2.医院经济管理中医疗服务质量偏低。对于医院而言,其社会效益应摆在首位,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在其日常医疗工作中,服务质量会对病人的病情康复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切实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医院的许多部门并未制定完善的服务规章制度,部分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未将服务质量的提升放在首要位置,种种现象的产生都与医院内部管理工作的失位息息相关,而对于整个医院工作来讲,服务质量偏低势必会对其经济效益水平造成负面影响。
3.医院竞争意识偏低。对于我国大多数医院而言,尤其是公立医院在管理方面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医院内部有许多管理部门在职责分管方面不明确,管理内容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所以也导致其无法审时度势,顺应社会发展去进行分析与调整③。同时,医院投资预算以及决策制定等行为,都与医疗保险改革后的社会发展与实际需求不适应,竞争意识的不足也导致整体竞争力偏弱,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4.信息化应用不完善。部分医院受制于资金的限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难以做到较大资金的投入,所以常常会选择规模偏小的公司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而这种情况下也必将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偏弱、数据采集准确性不高等问题。部分医院的信息系统仅仅包含结算、医疗服务、物价等模块,也就导致财务管理人员无法提取到精准数据进行分析,进而难以满足医疗保险改革之后医院经济管理的需求。
二、医疗保险改革后医院经济管理的调整策略
为了顺应当前的医保制度改革,医院应从现如今的医改政策中去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两方面,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这两方面的发展对其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所以,为适应医疗保险改革,应确立服务发展的观念,去满足民众的医疗需求,进而促进医疗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医院应进行如下的调整策略。
1.树立竞争意识,强化竞争实力。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唯有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才能提升发展动力。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势必会迎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医院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则需做好以下几点:(1)树立强手意识,不断强化竞争能力,在激烈竞争中谋求发展,同时督促全体医护人员要保证自身定位,迎接新的挑战,以更为优质的服务、精湛的医术、合理的治疗与收费为主要竞争手段,逐步提升经济管理水平。(2)要实时瞄准当地医疗市场的空缺去进行完善补充,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积极发展有较强竞争力的科室与医疗项目,打出自己的特色与品牌,拓展新的技术、业务,促进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2.强化核算意识,降低医疗成本。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行,也表明了医院内部需要强化计划管理,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做到开源节流,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医院内部需强化成本核算意识,完善医疗成本核算制度。对医疗成本的管理建议实行院级与科级分离的管理制度,其中院级成本管理应重视成本均摊,以后勤控制、压缩固定成本、控制变动成本等方式去实现总成本的降低;而科级成本管理则应重视医疗服务中产生的材料消耗,以缩短平均住院日、提升床位利用率、合理配置基本药物等方式去尽可能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且控制医疗成本④。具体来讲,应做好以下措施:(1)构建完善的核算网络,加强科室成本核算,加大控制力度,严把资金支出关,对所有的业务支出与行政支出进行细致审查,尽一切可能去缩减医疗服务成本与管理成本。同时,对基础建设、医疗设备的投入要进行多重论证,确保投入产出比之后再进行考虑。对于医疗卫生材料的选购要采取竞价方式,压低采购成本,同时逐步剥离后勤类工作,促使其独立核算,实现自负盈亏。(2)对基础与常规医疗设备增添与更新,进一步提升其使用率。对于本科室使用绩效欠佳或者是本科室急需却存在于其他科室且利用率不高的设备,可实行有偿共享,提高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3)将收入中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逐步提升而降低药物收入比例。对于用药合理化要严格督办,重视医院形象的塑造,进而吸收外部资金的支持⑤。同时,应强化法律法制意识,避免由于各类医疗纠纷、事故所带来的不合理赔偿。
3.顺应医保改革,完善医院补偿机制。一直以来,我国医院的补偿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补贴、基本医疗收费以及药物买卖差价三个方面,而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推行之后,医疗管理也进一步加强,过去“以药补医”的不规范做法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以汾阳医院为例,从2017年7月1日开始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后,原来的三个补偿渠道减为两个,使原本薄弱的补偿环节受到了更大的影响,造成医院经济增长放缓,也影响了医院的生存发展,所以要尽快完善目前医院的补偿机制⑥。具体来讲,可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对现行医院内部价格结构进行调整,尤其是要对技术含量高的诊断、手术等项目收费予以提高,有效且合理地增加医院的收入,这也是目前医院完善补偿的关键途径;二是确保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必要时可通过法律途径予以保障;三是医院方面,应拓宽资金融入渠道,争取社会公益组织或团体的捐赠与资助,这也是目前医院完善补偿的有效途径;四是医院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的同时,还应重视后勤力量在补偿机制中的作用,通过推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去促进医院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提升自我补偿能力。
4.树立正确效益观,时刻以社会效益为核心。对于医院而言,其效益主要是通过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医疗服务资源,产生与社会需求相符的医疗服务而体现。在当前的医疗保险改革下,医院更需要树立正确的效益观。首先,要时刻将社会效益摆在核心地位。在医疗工作开展中,针对急需抢救但一时无法缴费的病人,要本着人道主义与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先进行全力抢救⑦。对于已欠费的一般病人,也应按照医疗原则进行积极救治。其次,对医院经济效益的理解要正确,要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医院经济管理的调整,目的是为了提升经济效益,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收益,这一点无可厚非。然而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切不可将目光投注在病人身上,而产生滥施检查、乱开处方等乱象,而应从自身内部去发掘潜力。比如坚持勤俭办院的原则,尽量减少开支与投入,提高医院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服务质量以及医术水平等等。唯有形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才是医院最为正确的效益观。
5.提高职业道德,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医生作为医疗服务的主体,更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的核心人物,这一群体对医保改革的理解与支持不仅能够决定改革的前景,也会对医疗保险改革后医院经济管理水平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加强对医生的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养,同样是医院经济管理调整中的重要举措⑧。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则首先要教育全体医护人员在医疗工作中要以病人为中心,树立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思想观念。此外,医院对于各类服务价格信息要做到透明公开,比如收费价格、平均住院日、单病种收费等等,主动配合参保人员与医保机构的监督,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去全面提升医院的良好社会形象,进而强化整体竞争实力,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这也是医院经济管理的有效调整策略之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疗保险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组成,更是我国的基本经济社会制度,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也对当前众多医疗服务机构的格局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现如今医疗市场的竞争激烈,在医疗保险改革之后会导致医院业务量的短暂流失,因此为了顺应医保改革发展,也为了满足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医院应树立竞争意识与核算意识,增强整体竞争能力,降低医疗成本,同时主动配合医保改革去完善医院补偿机制,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与社会效益为基本,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冀中慧 单位:山西省汾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