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议医患关系视阀下医德建设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影响医德建设的因素
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确立和不断发展的的大环境下,多种价值观念涌入,金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充斥着人们的思想,当然也充斥着医务人员的价值观念。影响医德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医者、患者、社会方面,还是体制的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方面,都是影响医德建设的因素。
首先,医者是医德的直接实施者,医德的失范跟医者有着直接关系。就医者本身而言,医者综合素质不够。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需要有“仁术”还需要有“仁心”。工作当中“仁心”的缺失,一些医者无法完全履行好自己的医者义务,他们向患者提供的只是技术上的服务,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心理治疗。服务观念淡薄,忽视心理、社会因素对患者的影响,都是医德缺失的重要因素。其次,在患者群体中也存在着对医方的不理解,他们视医生为家长、上帝,不允许有意外的出现。但由于医疗水平的局限性,难免出现患者需求不能被满足的现象。由于缺乏理解和尊重导致的患者动手殴打医务人员类似事件,严重损害了医者的尊严,使得医方也采取防御性措施应对,使医患关系陷入了恶性循环,这种不良环境严重阻碍了医德建设的发展。
2社会分配不公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医务劳动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劳动,他们的劳动应该得到社会充分的肯定和认可。可是相对他们的劳动而言,目前医务工作者的薪金待遇较低。分配不公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这也是驱使医务人员放下医德,在患者身上找补利益的原因之一。
3监督机制不健全
良好医德作风的形成只取决于医务人员个人素质的高低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内因是关键,但是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还是需要外在的监督机制作保障。监督机制既包括医院内部的监督,也包括社会的监督。现阶段医疗卫生事业的监督机制尚不健全,这也是医德失范的一个外在原因。
4医德建设环节的不完善
医德建设环节包括医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地位、评价机制等方面。从医德教育的内容而言,存在与社会现实脱节、与传统医德精神割裂、与医德心理割裂等问题。形式上过于急功近利,采取运动式的推进做法,在医务人员中留下为树立政绩而搞医德建设的印象。在地位上主要表现为不能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使得医德建设提不到日程上来。最后就是缺乏全面合理的评价机制,严重影响了医德的教育效果。
5媒体的负面宣传
随着医患关系紧张案例的增加,一种普遍性的共识就是同情弱者,不论是非缘由就将责任推给医疗机构。部分媒体的非客观、不全面报到和宣传会误导广大社会成员,导致医方和患者的误解增多,正面沟通逐渐减少。不被媒体理解和正视,将医疗机构置于社会舆论的对立面,也是影响医德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二、加强医德建设的对策
通过以上对影响医德建设要素的分析,形成对医德失范问题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寻找加强医德建设的对策。
1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加强对医务人员责任意识的培养,注重人文关怀。医务人员有三重标准:一是治病救人,扮演技师角色;二是注重人文关怀,把病人当做自己亲人对待;三是进入病人的灵魂,做病人的精神寄托。一个合格的医务人员必须是这三重标准的统一。所以“医务人员必须抛弃职业冷漠,融入医德情感,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尊重。”⑥践行美国特鲁多医生的誓言和职责“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comfortalways”,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真正做到“术”道“心”道“仁”道。其次,要将传统文化作为医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医学道德。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可以使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践行医德。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仁心”的思想,就是对医者素质的一个很好诠释。仁心在医学领域可以体现为“大慈恻隐之心”“舍己为人之心”“推己及人之心”⑦等方面。“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⑧这就是医学界对“仁心”的很好诠释。所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加强医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医德精神的是根本所在。
2建立和完善体制建设
首先,要加快经济体制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步伐,深化医疗机构内部改革,“对医德建设实行法制化、制度化管理,实行对人才技术、道德任用的淘汰制,建立科学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和伦理赏罚制度。”⑨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制度,把医德建设融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之中,逐步完善医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更有效地引导医务人员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再次,要建立医疗内部的监督机制。例如通过建立医德档案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医德档案可以被医务人员利用,用来自省、自警、自励,使医务人员更好地自我约束与互相监督,为患者服务。医德档案可以被患者利用,监督选择就诊医生,维护消费者自身权利,维护自身健康利益。”⑩将医德档案信息公开,进而实现医疗内部人员和社会的全面监督,真正促进医德水平的进步和提高。
3建立完善的医德建设系统
目前医德的建设流程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从医德教育的内容上要本着“以人为本”,重视内容与现实的联系,重视对于医德心理的掌握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体悟。教育形式上,要循序渐进,防止急功近利,真正做到为内容服务。在地位上,从国家政策到具体领导,要高度重视医德建设,为医德建设的推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在评价机制上,要完善医德教育的评价机制,保证医德教育的实施效果。
4媒体的正面引导
医德属于社会意识领域范畴,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需要发挥媒体和大众舆论的积极引导作用。医德不仅仅是医务人员这一群体的道德反应,同时还很具代表性地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道德状况。如果一个国家连医生这一最需要具备良心的职业的道德水平都不能保障,那么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更不会乐观。所以,要高度重视医德领域,正面呼吁和宣传医德的重要性,通过媒体的积极引导,正面疏导医患关系,缓解舆论对医务工作者造成的不必要的压力。理解和沟通是医德建设的重要保障。应充分发挥媒体在宣传方面的正面作用。
加强医德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医德作为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人的本性—良心和社会道德的窗口。医德建设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从多方面多维度来维护和改进。树立医德的崇高境界,强化“仁心仁术仁爱”的信念,践行“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誓言,是改善医患关系,解决社会矛盾,落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理念,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
本文作者:程芳薇、常大地 单位: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