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糖皮质激素药物药学干预对策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并总结药学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4月某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200例,统计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分为对照组(遵医嘱给药)和干预组(予以药学干预)各100例,对比两组用药合理性。结果:200例病患中,内科占比(69.00%)明显高于妇产科(31.00%);在药物使用种类上,使用率最高的药物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占比为48.00%,其次则为醋酸泼尼松片(23.00%);干预组中用药时间不当、自行停药、漏服次数>20%的病患比例分别为3.00%、4.00%、2.00%,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中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率及用药满意度分别为2.00%、92.00%,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广泛且效果满意,通过有效的药学干预,能显著提高用药安全性、改善疗效。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情况;药学干预
糖皮质激素是人体内经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也能够通过化学流程加以人工合成。从生理作用上看,糖皮质激素会对人体蛋白质、脂肪以及糖等物质代谢产生影响,对于机体内外水电解质平衡、内环境平衡等均有重要调节作用[1]。当人工合成糖皮质激素用于临床治疗时,具有较为明显的抗毒、抗炎、抗免疫等作用,应用范围广泛,但临床经验显示,糖皮质激素在长期使用情况下有较高几率发生不良反应,例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等,给患者的整体疗效带来不利影响[2]。目前国内关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予以药学干预的研究相对较少,并未形成系统性报道,在临床上进行药学干预时缺乏有价值的参考内容。本研究通过对比试验,分析药学干预对于改善糖皮质激素应用效果、提高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2月~2020年4月我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200例进行研究,处方对应病患中男104例,女96例,年龄4~68岁,平均年龄(36.49±3.20)岁。纳入标准:(1)诊断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适应证;(2)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3)入组前3个月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史。排除标准:(1)合并药物过敏史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3)无法完成研究、中途脱落病例。对200例予以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00例,两组的年龄、性别及就诊科室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干预方法。对照组常规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等。干预组则采取有效药学干预措施,具体包括:(1)用药教育:患者初次用药前,主动耐心地向患者介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用药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因未知所带来的消极心理;同时强调按时定量服药的重要性,引起重视;(2)准确记录治疗数据:患者就诊时发放治疗日志,每日记录药物使用情况,并在护士轮岗时做好交接,确保记录准确,为药师提供了解用药情况的存档,杜绝错误用药情况;(3)改进临床工作流程:通过问卷调查、头脑风暴等方式,找出医务人员方面的用药影响因素[3],包括医师习惯、用药教育不足、处方审核机制不完善等,并作出及时调整改进以确保疗效;(4)加强院外随访:对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加强随访,通过电话、定期复诊等途径了解依从性并考察效果,并据此调整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改善疗效、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
1.3观察指标。统计归纳200例患者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并通过随访问卷调查患者用药依从性,同时记录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满意度通过自制量表(满分100分)予以测量,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对比两组的性别比、年龄、就诊科室等一般资料,均未发现明显差异,有较高可比性(P>0.05),见表1。
2.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对200例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处方予以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在科室使用情况上,内科占比(69.00%)明显高于妇产科(31.00%)。在药物使用种类上,使用率最高的药物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占比为48.00%,其次则为醋酸泼尼松片(23.00%),见表2~3。
2.3两组用药依从性对比分析。表4数据可知,干预组患者中发生用药时间不当、自行停药、漏服次数>20%的病患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及满意度对比统计结果显示,干预组中发生用药不良反应率及用药满意度分别为2.00%、92.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5。
3讨论
从药物作用机制上看,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加入到人体的合成代谢过程中,参与对糖、蛋白质、脂肪等三大营养物质的合成代谢调节,也会对人体免疫反应参与其中,因此可在临床治疗中发挥抗炎抗免疫、抗休克等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多种疾病的对症治疗,是医院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的药物之一,最早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时间可追溯至半个多世纪以前。激素类药物一般根据作用时间长短进行划分,包括短效、中效、长效以及改变剂型的超长效类药物。但在临床应用中已经证实的是,长时间给药容易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加上患者缺乏对药物的正确认识,整体用药依从性不高[4],导致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进一步加大。通过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人群、药品、科室等予以研究,对于临床治疗工作的更高效开展有积极作用。有不少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随意用药特性,因其种类多、效果无法明显衡量,导致在临床应用中缺乏规范性管制,药物不规范使用的现象广泛,甚至可能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在治疗工作中,如何科学运用激素,确保糖皮质激素在应用过程中能发挥满意抗炎疗效的同时,避免激素滥用带来的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在充分了解患者激素分泌情况和激素特征的前提下,根据疾病情况选择合适的糖皮质激素并加以合理应用。导致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用药不合理性的原因,主要分为医师因素(用药认知较为缺乏)和患者因素(依从性低)两方面[5]。因此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从用药教育、记录诊疗数据、改进工作流程的角度加强药学干预,不仅提高了药师的专业水平和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视,帮助患者对药物相关知识有更全面认识;同时诊疗数据的记录,也让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有清晰情况,以便能及时发现异常,规避可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6],从而更好改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本次研究通过对200例患者进行研究和对比,发现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科室中,内科占比更高,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而在进行药学干预后,干预组的用药时间不当、自行停药、漏服次数>20%的病患比例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率、用药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明显,这与张家兴等[7]的结论基本一致。有学者通过对医院门诊的10000张处方予以随机抽查,发现五官科是使用糖皮质激素最多的科室,其次则是皮肤科、急诊科、内科等,与本研究有一定差异,推断是由于病例选择范围的因素限制。还有学者[8]在院内实施PDCA循环管理药学干预,并通过对比干预前后的合理用药水平,分析不合理用药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经过PDCA循环管理药学干预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率有显著提升;且在雷达图的分析中发现,在予以PDCA循环管理药学干预后,用药教育因素、用药习惯因素的占比有显著下降,再次说明了做好药学干预的确切效果。本次研究中所采取的药学干预措施尚不全面,后续仍需进一步改进。为了更进一步强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监管,医院应由上至下从整体层面加强监管教育,例如可通过组织临床医生进行交流、会议沟通等,交流同步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对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认知不足或临床经验不够者,可定期进行培训、试卷测验,加强院内医生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同时对科室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管理,落实更高效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对于需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长效治疗的患者,也需加强药物教育,让患者认识到不恰当使用药物的严重后果,确保患者得到良好治疗的同时避免药物滥用的不良后果。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多用于内科科室,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甲泼尼龙针是较为常见的药物类型,在实际工作中需注意从用药教育、记录诊疗数据、改进工作流程等方面加强药学干预,进一步提高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安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作者:梁志豪 单位:广东省化州市笪桥卫生院中西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