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药汤剂不良反应与药学干预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药汤剂不良反应与药学干预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服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的12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计算其发生率,并对其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对其药学干预对策进行探讨。结果: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62%(146例),累及皮肤系统占4.46%(56例),累及消化系统占3.74%(47例),累及心血管系统占1.99%(25例),累及神经系统占1.43%(18例)。对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分析发现,主要因素为疗程过长,占56.16%(82例),其次为用量偏大,占28.78%(42例),较为少见配伍禁忌(7例,4.79%)、用法不当(8例,5.48%)及适应症把握不当(7例,4.79%)。结论:通过本研究分析发现中药汤剂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10%,处于较低水平,但临床仍给予足够重视,经因素分析主要是疗程过长、用量偏大等因素引起,临床可依据因素给予药学干预,对中药汤剂服用安全性进行提高。
关键词: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分析;药学干预对策
中药汤剂是中医主要疗法之一,是祖国医学的重要成果,具有疗效明确、易吸收及作用强等优势,且可依据疾病治疗需求针对性治疗,尤其是在慢性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1-2]。虽然中药汤剂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具有一定的毒理作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轻者导致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对皮肤系统及消化系统累及,严重者可累及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甚至致死,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3]。本文对中药汤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对其药学干预对策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的12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29例,女性627例;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67岁,平均年龄(48.31±5.27)岁。
1.2方法:严密观察用药期间的不适,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其因素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对其发生率进行计算,同时对其发生因素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则用%表示。
2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过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总发生率高于10%,处于较高水平。
2.2不良反应因素分析:通过对不良反应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因素为疗程过长,其次为用量偏大,较为少见配伍禁忌、用法不当及适应症把握不当。
3讨论
中药汤剂是祖国医学的重要成果,属于传统剂型,应用其治疗可依据中医辨证对药物进行加减,具有中医特色[4]。但中药汤剂应用的中药材种类繁杂,不同的药材一起使用效果不同,可相互作用,既可对临床症状进行改善,也可对病情造成影响,引起不良反应[5]。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兴起,中药汤剂在临床上的应用越发广泛,但近年来服用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多,对中药汤剂治疗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6]。急需对中药汤剂的不良反应深入分析,对其因素明确,制定药学干预方法。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中药汤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等,总发生率为11.62%,属于较高水平,需要临床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其治疗安全性进行提升。通过因素分析发现,在服用中药汤剂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为疗程过长,其次为用量偏大,配伍禁忌、用法不当及适应症把握不当等因素较为少见。疗程过长是引起服用中药汤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目前中药汤剂多数应用于慢性疾病治疗,而慢性疾病的病程一般较长,需要治疗的时间较长,甚至部分慢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导致需要长期服药对病情进行控制。虽然经临床验证大部分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具有一定的毒理作用,尤其是随着用药的时间延长,毒素在人体中日积月累,可对机体造成慢性的损害。如,长期服用大黄可引起药物依赖性,或是引起肠胃反应,有研究发现,让30名志愿者每日服用3次大黄,每次剂量为3g,连续服用5d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肠胃反应,部分患者出现严重的腹泻、腹痛症状[7]。中药材用量偏大也是服用中药汤剂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经现代药理学验证中药材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导致部分医师在开方时对药材用量警惕有所放松,使得部分具有毒性的药材应用时用量偏大,从而导致其毒性蓄积到一定程度时引起不良反应。例如附子这一药材在《中国药典》中的用药标准为3~15g,而临床实际用药剂量中超过30g的情况较多,导致引起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对其用药安全性造成影响。配伍禁忌这一引起不良反应因素较为少见,但也偶尔会发生,这主要是因为每一种药材的主要成分有所不同,有些成分和成分混合起来可发挥良好的疗效,也可变成“毒药”,对机体造成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致死。如大黄与山豆根、附子与麻黄等配伍方式可导致中毒,有这么一句老话:“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茸枸杞皆是砒霜[8]”,可见中药汤剂的配伍禁忌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用法不当也是中药汤剂较为少见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中药汤剂中的中药材会依据疗效、毒性选择不同的炮制方式,中药材的炮制方式有炒制、煅制等,不同的炮制方式对药材和药材中的成分影响不同,若使用得当可使药材中的毒性成分得到减轻和消除,对其性能进行改变,使得疗效增强,若使用不得当则会使药材中的毒性成分没有消除,甚至毒性增强,从而在煎煮过程中毒性发挥,服用时发生不良反应。适应症把握不当也是引起中药汤剂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主要是因为在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没有对症状很好辨证,导致误差,使得用药时部分药材并不适用于治疗,并对机体造成影响,出现不良反应。通过本研究对中药汤剂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引起因素分析,建议可从三方面实施药学干预,具体对策如下:①强化对中药汤剂处方的监管:目前临床上中药汤剂常用药材形式为中药饮片,在对中药汤剂处理的监管力度进行强化时,首先需要对中药饮片的质量监管进行加强。我院药剂科对中药材采购、贮藏及炮制监管力度应加大,严格按照规定和规范对中药汤剂使用监测系统进行完善,强化对用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不良反应上报管理。尤其在对药方进行审核时,应重视对方中毒性物质的审核,审核其用量是否符合标准,疗程是否过长。同时要求中医师在开方时应对疾病种类、发病时间、疾病性质、既往用药史、药物过敏史等详细了解并掌握,对中医用药指征进行明确,针对病情进行药方制定,并严格对中药材的剂量、用法等进行控制,并对用药过程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不良反应上报处理。②对药物配伍进行规范:中医治疗特色为辨证论治,中药汤剂是由君药、臣药、佐药及使药配伍的,按照这些原则进行配伍可对药材的偏性进行调节,并对其毒性进行制约,从而使得其功效充分发挥,对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和消除。但在实际应用中,中药方的配伍需要按照病情和体质进行,从而避免导致配伍不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随着中西医学交流越来越密切,中药结合西药治疗成为临床常见治疗方式,但中药成分和西药成分并不是完全就可相容的,同样也有禁忌,在中西医配伍用药时,必须对双方药物中的成分进行明确,判断是否符合用药标准,减少引起不良反应的风险。③强化用药指导:在开方时,除了交代用药时间、用药剂量及常规注意事项,可根据药方组成将注意事项印发成册让患者用药时查阅,提高认知度,避免不规范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分析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发现总发生率低于10%,处于较低水平,但临床仍给予足够重视,经因素分析主要是因为疗程过长、用量偏大等引起,临床可依据因素给予药学干预,对中药汤剂服用安全性进行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树明,胡志平,刘豪,等.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中的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8,31(2):79-81.
[2]林薇,余莉,吴伦.我院217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药师,2017,20(8):1442-1444.
[3]刘光金,刘耀龙,张红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探讨及预防对策[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81-84.
[4]刘洁,孟庆玲.中药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2):1365-1368.
[5]巩颖,郑飞,刘文亚.从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探究中药注射剂问题及对策[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7,1(3):78-80.
[6]朱峰,吕晓川,高峰.中成药不良反应的诱发原因及热点问题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8,21(1):127-130.
[7]吴深涛.浅谈中药注射剂与证候关联性———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成因及对策思考[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5):329-332.
[8]王琳珊,靳会欣,董占军.系统药理学研究方法在中药不良反应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药房,2017,28(35):5033-5036.
作者:王晓聪 叶虹 翟永正 单位: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药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