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外科护理课程融入人文关怀教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生外科护理课程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生外科护理课程融入人文关怀教育

[摘要]目的探讨在外科护理课程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对护理高职生的人文关怀品质的影响。方法在高职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的外科护理课程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在课堂内外开设故事分享会、影视剧赏析、情境模拟、关爱活动。课程前后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课程后,学生的人文关怀品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课程前(P<0.01)。结论在外科护理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增强了护理高职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教育,护理;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对于人的关注,人个性的重视,人需求的满足,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它的特点,一是具有可培养性:人类自身的素质,能够通过后天的教育与培养而强化的;二是具有可测量性:作为一种行为活动,关怀本身是可以被测量的[1]。多年来,高职医学教育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的知识结构以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疾病治疗等为主,导致基础教育注重应用科学的学习,忽略了人文科学的熏陶。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是目前国内从事护理工作的主力军。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如果教师不做出引导或教授,学生不会主动关注服务对象的生命价值、深层需求、身心整体和个体差异。为了更好地帮助护理专业学生们理解“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关怀护理模式,引发她们对护理目的、职业价值的思考,提升自身的沟通、理解与帮助人的人文关怀技能与修养,本课题组借鉴国内人文教育先行院校的做法,在课堂内外开设故事分享会、影视剧赏析、情境模拟、关爱活动,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外科护理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

1研究对象

选取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131名,其中女生116名,年龄19~21(19.9±0.65)岁;男生15名,年龄19~22(20.5±0.58)岁。学生已完成护理导论、护理心理、常用护理技术等与护理人文关怀相关的课程,同期开设的相关课程还有护理伦理。

2方法

2016年2月—6月,依托外科护理课程开展人文关怀教育,具体教学内容见表1。

2.1前期准备

开学前的准备阶段,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研讨与外科护理教学相关的敬畏生命、关爱病患、职业感悟等课内外故事、案例,设计引导学生建立关怀理念、获得关怀知识的方法和路径。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案例中设计人文关怀情境,融入人文关怀元素,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关怀氛围。

2.2教学方法

二年级开学初,教师将全班学生分组,4~6名/组,小组轮流承担故事分享、情景剧展示工作。班内设立“漂流图书馆”,馆内提供《妞妞》《生命的留言》《死亡如此多情》《拯救乳房》《世界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去了》《生命的颜色》《医院的故事》《唤醒护理》等涉及护理人文关怀的书籍。承担工作的小组成员每2周1次,利用课前时间,与班内同学分享关怀故事、表演情景剧或讲述相关时事新闻、影视剧赏析并予以点评,教师旁听并引导。学生分享前,教师须进行故事、情景剧的审核。专业知识的授课中,教师讲授章节知识时适当引入图书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实例,如:手术前患者、颅脑术后患者、麻醉时患者的照护引入《世界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去了》中叙述的内容;乳腺癌患者的护理引入《拯救乳房》中的患者心理活动,肿瘤患者的护理引述《死亡如此多情》的情节。此外,通过播放《心术》《青年医生》《妙手仁心》《心灵点滴》等影视片段,营造真实情境。小组活动中的角色扮演、情景剧展示,以教学案例为蓝本,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患者、家属,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学生在筹备表演及展示的过程中,体验患者的感觉,而扮演医护人员者则体验如何与患者沟通、观察病情、提供帮助。通过小组的表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同理心、细致观察的能力。与此同时,期末评价专科护理操作考核的案例中,也放入了人文关怀的元素,并在评分标准中占有一定分值,进一步鼓励学生注重人文关怀。

2.3效果评价

应用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课题组编制的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调查问卷[2],问卷包括关怀理念(10个条目)、关怀知识(11个条目)、关怀能力(14个条目)、关怀感知(9个条目)4个维度,共44个条目。问卷采取Likert5级评分法,其中“完全同意”计5分,“同意”计4分,“中立”计3分,“不赞成”计2分,“完全不同意”计1分。问卷总分为44~220分,分值越高,表示关怀品质越高。该问卷的研制组认为此测评工具可作为不同层次院校对护理专业学生实施人文关怀教育效果的评价。本次研究分别于外科护理课程开始授课前、课程结束后发放问卷。发放前,工作人员对每份问卷予以编号,并记录编号对应的学生。发放问卷之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指导语,了解本调查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嘱其认真填写。授课前调查发放问卷131份,回收有效问卷122份,有效回收率为93.13%。授课后,根据第1轮有效问卷编号对应人员记录发放第2轮问卷122份,回收有效问卷12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4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经专业人员审核,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逻辑核查、校对、编码等处理;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双人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

3结果

课程后,学生的人文关怀品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课程前(P<0.01),详见表2。

4讨论

护理人文关怀课程是将理论和实践进行连接的手段和工具,是护理教师和学生之间基于关怀互动经历和关怀分享的渐进式人际过程[3]。我国的人文关怀教育起步时间较晚,发展比较缓慢。而护理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走的是职业教育的道路,所以教育的重点是专业知识和技术训练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文关怀教育的发展。护理专业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人文关怀的理念[4]。怎样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关怀患者,设身处地地从多个角度考虑患者的需求及影响治疗的因素,是此研究的目的。

4.1外科护理教学融入人文关怀教育的要点

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总体上仍偏重人的生物学层面,对心理、精神、社会、行为等因素重视不够。尽管我国本科护理教育标准提出应设置人文课程,但对科目和课时数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在学时数上,医学人文课程最高也仅占总学时的2.69%,最低则为0[5]。人文关怀的教学过程中,国内外学者尝试了讲故事、记关怀日记的叙事教学模式、护理关怀情境通过网络空间呈现的网络教学、情境教学、反思教学等[6],但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者不多,鉴于目前国内人文课程占总课程比例低的情况,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专业课程学习能够切实增强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的人文素质[7]。我校护理高职生均来源于高考专科线录取的学生,普遍不喜欢课堂内教条刻板的讲课方式,喜欢借助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的授课方式,特别喜欢主动参与结合潜移默化、形象具体、生活化的学习过程。因此,对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吸引学生、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前,教学组精心设计有关人文关怀的问题情境,提高问题的开放性、探索性、应用性,力争启发学生思考、质疑,鼓励学生争辩、讨论,给学生提供发表意见和锻炼能力的机会。注重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内容以人文关怀为中心,尽量做到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关联,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以加强情境的心理效应。注意时间把控,避免占用过多课堂时间。加强关怀内容与课堂教学的衔接,使教学过程更加浑然一体,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系统的组织性。鼓励学生从班级“漂流图书馆”借阅《死亡如此多情》《妞妞》《拯救乳房》《世界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去了》《生命的留言》《医院的故事》《生命的颜色》等书籍。这些书籍中某些真实故事的叙述,让学生未接触到临床时,已经对这类疾病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有所了解。外科护理涉及的多数为手术患者,术前的患者焦虑、恐惧;术中家属的急切心情;术后疼痛、活动不便导致患者的沮丧、悲伤,都是未涉足临床的学生们无法体会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借助影视剧、新闻事件、案例导入、情景剧、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将学生带入情境,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无形中模仿教师或同学间恰当的言行,懂得哪些护理行为具有关怀性、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逐渐提高人文关怀能力及自身人文素养。情景剧表演,选用教材中的导学案例,与授课内容关系密切、学生容易理解的病例,设计情景时,人文关怀需求隐性呈现。学生角色扮演后进行反思,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4.2有利于培养人文关怀品质

护理人文关怀是融合情感、认知和行为的一种帮助过程[3]。高职二年级学生通过前期护理人文修养课程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人文关怀理念、知识,但在人文关怀能力方面还欠缺。大部分学生对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提高自身修养与文化品位、完善并实现人生理想与价值表现出强烈的愿望和迫切的要求,主流群体是积极向上的。从总体上看,护理人文教育课程时数仍然偏少,各校护理人文课程结构随意性较大,人文教材建设不足,护理人文教育师资短缺等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着我国护理人文教育的发展,许多院校还没有形成围绕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来的相对成熟的人文素质教学体系。发达国家虽有一些成功的人文素质教学模式,但只能借鉴,不能硬搬[8]。结合我校的现状,护理人文修养有专设的课程,但学时有限,授课模式为理论授课加少量实训,帮助学生建立了全人护理的理念,明白护理工作不单是指解除患者身体的痛苦,还包括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安慰和行为方式的指导,满足他们身体、心理、社会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使患者感受到关怀。但是,多数学生并不知道怎样关心人,心理、健康教育、护理伦理与社会人文关怀能力较差。因此,校内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人文关怀的知识、技能结合到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并通过带有感情色彩的实例以及自身的表率及引导,将人文关怀的理念植入学生的内心,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品质。我校外科护理的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在课程内外向学生传递人文关怀的理念、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同理心,学会与患者和家属建立和谐的关系。例如,在痔疮、腹外疝等外科疾病的护理中,涉及患者的隐私,操作前首先向患者传递关爱,先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方法、配合要点,征得患者同意,取得配合,边操作边沟通。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一方面要避免患者受凉,另一方面要保护患者的身体隐私,即使必要的袒露也应及时遮盖,使患者及家属处处都能感受到护士给予的关爱和温暖。操作完成后也要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询问患者的感受。情景教学中,运用模拟病例,创设不同情景加强对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扮演患者的学生从患者角度体验患者的感受,了解患者的想法;扮演医护人员的则在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时,与患者共情,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在模拟实操结束后的反思中,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学习并实践了人文关怀的方法及技巧。通过在外科护理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关怀品质。

4.3研究的不足及对策

通过本次的教学实践以及调查分析,说明外科护理课程中融入人文关怀教育是可行的,可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人文课程课时不足的缺陷。但在研究过程中,评价只是通过书面填写问卷的形式进行,学生进入临床后的人文关怀能力强弱有赖于进一步评价。我们将通过反思日记、第三方评价追踪跟岗实习学生、毕业后1年内学生在临床工作时人文关怀品质、人文关怀能力评价。

参考文献

[1]丁佳鑫,刘兴山.高校护理专业的人文关怀教育[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1):148-150.

[2]郭瑜洁,姜安丽,叶旭春,等.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2):109-112.

[3]陈睿,刘义兰.护理人文关怀课程设置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49-1252.

[4]乔雪,郝玉芳.我国高校护理专业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教育的策略[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8):639-641.

[5]穆荣红,李琼,李娜娜.高等护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2):149-151.

[6]张颖,单伟颖,李青,等.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研究现况及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2):149-151.

[7]高骥,宋继红,刘敦,等.泌尿外科护理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5):360-362.

[8]张立力,翟惠敏,史瑞芬,等.护理本科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4):250-252.

作者:林静 廖永珍 肖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