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及措施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及措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及措施

[摘要]目的总结神经外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护理方法进行调整。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外科于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展开研究,采用电脑随机抽签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行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实施改良针对性护理。结果两组在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3项指标上比较,观察组均占据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总结神经外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护理方法能够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因素;改良针对性护理;满意度

护理风险指的是在患者疾病治疗和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安全事件。从临床来看,神经外科所涵盖的疾病主要包括脑部、脊髓等神经系统疾病,疾病种类相对较为复杂且专业性强,尤其是新发重病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1],部分患者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和意识障碍,不仅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出现各类护理风险事件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进而影响疗效乃至患者的生命安全[2]。为提升护理质量,为疾病治疗及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研究将通过患者资料分析的方式总结神经外科的护理风险因素,并通过对比的方式,探讨改良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现对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神经外科于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展开研究,采用电脑分组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50),组内包括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37~62岁,平均年龄(48.7±5.7)岁,包括颅脑损伤37例、脑出血13例;对照组(n=50),组内包括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49.2±6.0)岁,包括颅脑损伤35例、脑出血1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3项指标统计提示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分组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行疾病相关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改良针对性护理,首先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总结:(1)患者及家属因素。①大多数患者及家属缺乏对疾病及治疗方法的正确认识,因而在治疗中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差;②神经外科患者在治疗中多会使用到各类管道和监护仪器,出现意外脱管或患者/家属自行拔管的可能性较高;③由于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若监管不当患者很容易出现跌倒、坠床等情况;由于感知功能受到影响,加之长时间卧床,患者出现压疮的可能性较高;(2)护理人员因素。①由于患者及家属不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对待病情的发展及治疗存在很大的理解差异,再加上病情危重,患者家属的情绪很容易出现大的波动,产生护患纠纷的可能性较大;②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会对其工作专注度、责任心、操作方法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出现不规范操作的可能性会有所提升;③关于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文书是反映患者疾病变化和治疗的客观依据,如出现书写潦草、涂改或字迹不清晰的情况会给临床医生的病床记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潜在危险因素[3]。防范措施:①对护理工作中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包括交接班制度、护理文件书写制度等。并将各项护理管理制度落实到实际护理工作中,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制度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并落实奖惩制度,针对存在出现护理失误或者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及时进行惩罚。针对工作认真、操作规范的护理人员需及时给予奖励[4]。②对排班方式进行完善。考虑到神经外科患者数量较多,而护理人员数量有限。在接诊量大的情况的下,部分护理人员更需要同时对多名患者实施护理,且处于疲劳工作的状态下。为此,在护理管理中需要对排班方式进行完善。结合医院自身接诊情况,对各时间段护理人员数量合理进行规划。使得各个护理人员均能以充沛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使得各项护理操作更加科学、规范。③在日常护理管理中,需定期举行专题讲座[5]。旨在对护理人员有关法律知识进行提升,增加其对各类护理风险因素的认知能力。能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潜在护理风险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对策进行预防[6]。④重视对护理文书的检查工作。在护理管理中,护士长需定时对护理文书记录情况进行检查。判断护理人员是否严格按照规定在进行文书书写工作,是否存在有记录不规范甚至遗漏的情况。⑤做好对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提升工作。神经内科患者在治疗期间涉及到护理项目较为繁多,且治疗所用设备类型同样极为丰富。对于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的提升工作,自然需要纳入到护理管理的内容中。需指导护理人员对新技术、新方法进行学习,使得其能够准确无误地对各类新医疗设备进行操作,使得护理护理工作更加专业[7-9]。⑥建立护理意见反馈点。为达到提升护理质量,对各类护理风险因素合理控制的效果。需要在科室内建立护理意见反馈点。患者可随时向护理管理人员反映在日常护理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完善之处。并结合患者反馈建议对护理方式进行改进。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另采用百分制评分法评估两组的护理质量,满分100分,评分越高则提示护理质量越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交由患者或家属填写,比较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体划分为不满意、较满意和满意3个级别。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来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资料统计显示,观察组(n=50)出现皮肤损伤1例、坠床/跌倒1例、窒息/意外拔管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6.00%;对照组(n=50)出现皮肤损伤3例、坠床/跌倒3例、窒息/意外拔管1例、护理文书记载错误1例、护患纠纷1例,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8.00%。组间比较观察组风险事件率更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18,P=0.009)。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n=50)护理质量评分为(97.1±1.4)分,对照组(n=50)护理质量评分为(90.9±3.9)分,组间比较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80,P=0.000)。

2.3两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比较

问卷结果显示,观察组(n=50)对于护理服务满意44例、较满意4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96.00%;对照组(n=50)对于护理服务满意39例、较满意5例、不满意6例,满意率88.00%。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更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P=0.037)。

3讨论

从临床来看,由于神经外科患者的特殊性,在护理中出现各类护理风险事件的可能性相对较高,不仅会对疾病的治疗造成负面影响,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10]。在该次研究中通过对过往工作经验的总结得出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及护理人员。①从患者的角度来讲,更多的是由于意识上的不足,比如:缺乏对于疾病的认识,容易出现各种负面心理,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差;②在治疗中无法正确认识行为的对错,加之由于身体原因容易出现跌倒、坠床、压疮等情况;③护理人员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很难长时间维持较高的专注度,导致错误操作行为的发生率提升。研究中根据各类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调整了护理措施,严格落实患者及家属的健康知识宣教以及各类设施、设备的安置;护理人员则重点进行了培训,帮助护理人员提升操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研究结果的各项数据对比提示,观察组在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3项核心指标比较上,观察组均占据明显的优势(P<0.05),这也从侧面提示了在总结神经外科护理风险因素的条件下调整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综上所述,得出最终的研究结论:总结神经外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护理方法能够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方法经临床验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值得借鉴并推广。

[参考文献]

[1]罗华,杜伟娴,陈敏清,等.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938-1939.

[2]李惠.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3):1-2.

[3]孟巍,曲建平,伊昕昕.分析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及预防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7):197-198.

[4]赵青荣.神经外科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224-225.

[5]祁海薷.神经外科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1):294.

[6]谭帮春.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7):47-48.

[7]李燕芬,郑再菊.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13):1210-1211.

[8]方丹嫔.神经外科监护病房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8(3):218-219.

[9]王艳艳,沈陵,杨宏伟.神经外科患者住院期间不安全因素剖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校医,2012,2(12):113-114.

[10]杨霞,李萍华,胡慧萍.神经外科患者坠床/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2(24):135-137.

作者:刘丽哲 周丹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