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保肛术患者影响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保肛术患者影响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保肛术患者影响探析

【摘要】目的探析在保肛术患者肠功能恢复的过程中使用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的影响。方法6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FTS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管拔除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不同时期尿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L/M)。结果观察组患者胃管拔除时间为(0.49±0.15)d、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2.32±0.35)d、尿管拔除时间为(0.91±0.13)d、首次排气时间为(2.93±0.76)d、首次排便时间为(3.14±1.02)d、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0.56±0.42)d、住院时间为(6.82±2.35)d,均短于对照组的(5.51±1.51)、(5.23±0.42)、(4.05±1.04)、(5.24±1.08)、(6.13±0.80)、(3.74±0.93)、(9.65±3.72)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7d,观察组L/M分别为(0.05±0.08)、(0.02±0.01)均低于对照组的(0.13±0.03)、(0.06±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保肛术患者术后护理工作中,使用FTS护理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还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保肛术;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功能恢复;影响

快速康复外科(FTS)是一种新型的理念,其应用的目的主要是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避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实现患者病死率的减少和住院时间的缩短,其具有综合性特点,是促进患者围术期安全性及稳定性的重要基础。就直肠癌而言,其是恶性肿瘤之一,且在我国较为常见,发生率高达60%~75%[1]。当前在治疗直肠癌时常用的传统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逐渐被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取而代之[2]。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两组,使用不同方法护理,以此探析在保肛术患者肠功能恢复的过程中使用FTS护理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保肛术治疗的6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6.17±7.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FTS护理,FTS护理具体操作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会产生较多不良情绪,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地与患者沟通,掌握其心理状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其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②术后康复护理。患者完成手术后,要在早期进行拔管,并指导进食。手术后患者一旦清醒,就可将胃管拔出,在术后12h可夹闭尿管,1d之内将其拔出,而引流管拔出时间为3d[3]。手术完成后可在6h后指导饮水,同时第1天可让患者进食,但要以流食为主,且食物量可逐日增加,术后正常饮食时间为3d。③早期活动。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情况,于手术完成6~12h之间,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动,如体位更换,适当活动四肢。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次数控制在5次内,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以15min为宜;术后第2天,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进行床边活动,并告知患者活动量不宜过大,适当为宜;术后第3天可指导患者在病房活动或走廊走动,走动时不宜过快,达到活动的目的即可[4]。④指导患者进行排便功能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提肛运动,该运动在术后第2天进行,运动时指导患者进行下蹲站立动作,告知其下蹲时放松,站立时用力收缩,3~4组/d,30次/组。于术后第3~4周开始进行排便反射训练,当患者有大便意识时,需要变化体位,同时播放舒缓的音乐、轻微的体力活动等方法,减少患者的便意,通过排便反射训练,提升患者肠道的储便功能,同时增加肠壁的延伸性,以便患者良好排便习惯的养成。此外,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扩肛,手术完成第3周后,护理人员要将扩肛方法教给患者和家属,并保证其能够熟练掌握,通过扩肛减少吻合口狭窄的情况发生,嘱咐患者或家属,使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戴上手套后涂抹液体石蜡,将手指轻轻插入肛门,距离控制在5cm,之后将手指分开,一次扩肛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5]。扩肛要根据患者的大便情况实施。最后,患者出院后,要定期进行随访,1次/周,以此了解患者的排便情况、饮食情况、休息状况、活动状况等,并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护理后,对其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记录护理期间产生的数据,包括胃管拔除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L/M,分别于术前1d、术后2、7d记录患者L/M水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胃管拔除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同时期L/M比较。术前1d两组患者L/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7d,观察组L/M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接受手术的患者大多数都会出现创伤性应激的情况,这种状况不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据相关学者研究表明,使用FTS对患者创伤应激的减少有着良好作用[6]。由此可见该护理方法包含了大量的优化护理方法,这些方法均获得了新循证医学的证实。患者接受保肛术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导致患者的恢复受到影响,然而使用FTS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应激情况,从而改善机体的神经状况以及内稳态、内分泌状态,对手术时间的缩短有着积极作用[7]。另外,研究中发现,观察组中所有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均不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同时也不接受灌肠、术前禁食、禁饮等常规方法处理,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患者痛苦增加,有利于手术的操作,利用这种方式处理后,患者不会出现胀气、肠管水肿的情况[7]。术后,护理人员指导其在术后1d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肠蠕动功能的加强,不仅能够减少肠道水肿和肛门水肿的情况,还能改善患者的肠功能。就低位保留肛门手术而言,在手术期间患者的血运状况不佳,增加了直肠瘘的发生率,这种情况下,在手术期间会采用留置引流管的方法。据相关研究表明,在患者接受手术期间,留置引流管,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几率增加,且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会受到影响,不利于肠功能的恢复,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治疗费用和负担[8]。综上所述,在对保肛术患者术后护理工作中,使用FTS护理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还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杰 单位: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