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合作共建外科护理实践标准的途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院校合作共建外科护理实践标准的途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院校合作共建外科护理实践标准的途径

摘要:外科护理实践标准构成了外科护理工作的规范体系,也成为外科护理实践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分析规范外科护理实践标准的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院校合作共建外科护理实践标准的合理化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依托院校合作,构建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院校合作模式。根据外科护理实践要求实现“四个对接”,增强外科护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完善学生护理实践能力考核,为提高外科护理实践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关键词:院校合作;外科护理实践标准;外科护理学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指出,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能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培养“动手能力强、操作标准、素质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本课程对应的临床工作任务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具有实践性强、与临床联系紧密的特点。因此,基于院校合作共建外科护理实践教学标准,为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探讨实施途径和方法。

1规范外科护理实践标准的意义

外科护理实践标准是指外科护理群体的行为标准,是一个医疗机构为保障患者安全利益的工作流程和行为准则,构成了外科护理工作的规范体系,也成为外科护理实践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规范、专业、有效、科学的护理服务。它有助于实习护士开展安全和符合规范的护理实践活动,帮助实践教学确立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目标,为提高外科护理实践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证。但是这个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还需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及发展需要进行修订、完善和制定新的标准,做到与时俱进。

2院校合作在外科护理实践教学合理化发展中的必要性

院校合作就是学校与医院有效合作,实现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它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创新教育形式、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临床实践能力和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1]。同时,院校合作有利于护理教育革新,促进学校实践教学水平快速提升。院校合作能为学生在理论学习之余,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同时为构建实践教学标准开辟了创新的土壤和新的途径。院校合作促使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进行调整和改革,进而推动高职护理教育改革的深入;同时对高职院校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不仅要适应教育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改革发展,还要适应临床护理理念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因此,院校合作促使学校按照行业标准培养人才,为护理临床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对提高教师质量也大有裨益。

3院校合作共建外科护理实践标准的合理化制约因素

3.1院校合作缺乏组织、制度保障

由于高职院校的院校合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和行为规范,学校和医院合作期间缺乏制度保障和统一的组织部门协调,致使合作停留在浅层次,难以高效、有条理地开展;同时在共建外科护理实践标准的过程中缺乏学校资金投入、考核等,导致院校合作难以深层次进行和走规范化道路。

3.2对院校合作认识不足

其一,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和办学条件限制,教师不能随时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医院接触真实岗位工作,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行业特色创建教学环境。其二,外科护理课程存在内容陈旧、技术知识更新缓慢等问题,导致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存在差异。教学安排也存在课时分配不合理、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无法满足护理人才培养需求,给院校合作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增加了难度。其三,院校合作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具备丰富的职业经验和良好的专业技能。高职院校教师能否具备在不同的场景下完成身份、职能、技能的转换,也是保障院校合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3.3合作医院对院校合作热情不高

现阶段,高职院校与医院的合作主要以实习形式开展,医院主体合作意识相对而言不够强烈,热情不高,主要体现在只有少数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进医院见习,在现场进行简单的观摩活动,基本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其原因是,目前医患纠纷越来越多,医院从自身管理出发,更多考虑医院的利益、患者的安全以及同时防止法律纠纷,因此不愿学生参与实际临床操作。

4院校合作共建外科护理实践标准的合理化途径和方法

4.1明确目标,构建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院校合作模式

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上,需要政府、医疗行业、职业院校完善顶层设计,给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发展当好导航。在此过程中,学校要主动对接医疗行业,医疗行业也要积极参与学校的职业教育,两者深度合作、过程共管,人才共育,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在推进院校合作的过程中,与市县及省内外四十多家医疗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满足学生见习、实习以及教师临床实践等需求。对学生见习、实习以及教师临床实践,由院校双方共同管理,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调研会、教学工作研讨会和实习经验工作会,共同研究解决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护理实践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4.2提高认识,根据外科护理实践要求实现

“四个对接”本着“互惠互利,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原则,让外科护理教师“走出去”,将临床外科护理专家“请进来”,建立仿真实验实训基地,按照医院工作场景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与医院环境相一致的教学场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校内学习即能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再经过行业顶岗实习,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生外科专业技能,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2],实现“四个对接”,即外科护理实践环境与医院工作环境对接、外科护理实践项目与外科护理岗位工作过程对接、外科护理实践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校文化与医护文化对接。校院共同组织教学活动、共同制订外科护理实践标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外科护理实践标准的规范性、准确性。共同参与考核和接受考核,共建外科护理课程网络平台及交流合作平台,以提高学生对护理实践流程和角色职能的认知能力。院校合作的职业教育作用是双向的,既满足了临床岗位需求,也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场所[3],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岗位实践的零距离对接,构建了长效运行的校院合作机制。

4.3加强反馈,提高外科护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通过临床调研,分别对带教教师、患者、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等,了解学校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与临床实践是否存在差异,了解医院对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以此完善外科护理实践教学标准。将《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评估细则》作为评价护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标准。把实践教学能力评估分为实践教学目标评估、实践教学内容评估、实践教学条件评估、实践教学管理评估、实践教学质量评估5个体系,使教师能够对照标准,准确评价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弥补不足。还可通过学院的督导评价、同行评价来提高外科护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4.4充实内容,完善学生外科护理实践能力考核

考核评价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临床能力、具有岗位要求的胜任力是护理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和组成部分[4]。因此,考核在内容和形式设计上强调对学生护理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改进现有的学业考核方法,弱化期中、期末考试,将学生的技能考核、技能实践、社会实践等融入课程考核中。根据外科护理实践教学标准,设计考核单元模块,贯穿整个教学周期,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反复练习。根据课程教学要求设置一定数目的社会实践项目,每个社会实践项目都需要上交实践报告,提高学生对外科护理学的认识。坚持以学生为本,建立过程主导、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以提高外科护理实践教学质量。综上所述,院校合作就是实现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创新教育形式、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外科护理实践标准是临床外科护士的行为标准,是医疗机构为保障患者安全工作流程的行为准则。它构成了外科护理工作的重要规范体系,也成为外科护理实践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护理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之一就是外科护士,因此,构建外科护理实践标准是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外科护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医疗机构、教师共同努力,探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外科护理教师队伍,促进医疗行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外科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振飞,张艳芳.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职教论坛,2015(20):54-57.

[2]黄莹.浅谈校院合作共建护理实训基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卫生产业,2018(9):185-186.

[3]王玲玲.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构建及实施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5(8):160-164.

[4]贾颖,曾翠芳,苟群尧,等.对澳大利亚护理实践标准评估工具的解读[J].2017,31(25):3194-3197.

作者:郝碧海 何水英 徐利华 张茜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