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手术室护理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医生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无菌质量、护理记录、物品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医生满意度评分为(97.90±1.20)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9.20±0.6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40±4.20)分和(91.00±2.00)分(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医生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质量;规范化管理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由于手术的特殊性,也由于接受手术治疗的多为危重患者,所以患者从进入手术室起到手术结束,期间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手术室护理质量往往体现了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做好手术室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是当前工作中的重点。规范化管理也被称为制度化管理或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强调的是制度的稳定性,要求所有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有效避免变异的发生[1]。在医疗行业规范化管理同样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就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4例,女46例;年龄22~69岁,平均(43.50±12.90)岁;手术类型包括甲状腺手术、胃肠手术、胆道手术、腹股沟疝等普外科手术。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无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的麻醉方案、手术方案和医护人员基本保持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管理方案,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措施。

1.2.1工作环境管理

重视手术室的环境管理,对手术患者接送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管理层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相关科室的制度进行调整,尤其是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无缝对接,确保能够快捷、安全地运送患者。临床科室加大配合力度,尽早做好手术前准备,手术室护士要准时到达临床科室,提前做好运送途中环境的排查,确保电梯设备等随时待用,减少接送途中的阻碍。安排专人负责手术室环境管理,每天对手术室内的各项指标进行核对,及时进行调节,对手术室物品进行规范管理,一切以方便、安全为最高标准,做好各项手术仪器的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求设备定点摆放,专科手术时间固定,各类无菌物品应当用醒目标识进行提示,营造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

1.2.2规范护理行为

手术室护士与临床护士不同,和患者接触的时间较少,这导致护士缺乏与患者之间的必要沟通,对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是十分不利的。针对此手术室召开全体护士专题培训会议,针对护理服务行为进行培训,转变护士的服务理念,加强对护理着装、礼仪、规范用语、人性化服务、健康宣教等方面的培训,要求护士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正确服务理念,提倡人性化服务、主动服务,积极主动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并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要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做到微笑服务,从细节上感动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手术室等候区要设置各项人性化服务措施,安排护士进行等候区巡视,耐心解释原因,为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1.2.3建立规范化流程

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建立规范化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要求术前对各项手术器械进行检查,确保手术器械齐全、完整待用,检查各项仪器的功能是否完好,术前1天对患者进行访视,向患者说明手术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通过健康宣教促进护患关系。手术当天要在手术室门口迎接患者,与病房护士完成交接,双人核对检查患者的各项信息,核对无误后双人签字确认,尤其对患者的各项管道管理情况进行确认。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后配合医生完成切口缝合,用温水擦拭患者身上的血迹及消毒液,妥善固定引流管,与病房护士配合送患者回到病房并完成交接。术后认真核对各项信息,确保手术器械齐全,及时补充一次性手术用品,做好清洁灭菌工作,进行术后接台准备。

1.2.4优化排班制度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也为了减轻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实行弹性排班,确保护理工作连续性的同时又能使护士得到充分的休息。根据手术室以往的数据,分析出手术高峰时段,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护理资源,根据护士能力进行团队分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医生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护理质量评价包括无菌质量、护理记录、物品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五项内容,各项均以百分制计分,分值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医生和患者满意度同样采用百分制评分,分值越高说明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χ±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无菌质量、护理记录、物品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医生和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医生满意度评分为(97.90±1.20)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9.20±0.6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40±4.20)分和(91.00±2.00)分(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各种医疗资源密集的单位,是抢救患者和进行手术的重要科室,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重视手术室管理工作[2]。从以往的工作情况来看,手术室管理缺乏条理性和规范性,分工不够明确,在手术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严重影响了手术质量。规范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在各个领域均有较好应用。规范化管理强调的是制度的合理性、规范性和执行力度,首先要求管理层必须充分考虑工作需求,制定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做好制度的落实工作,要求员工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避免变异的发生。在医疗行业中,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规范性,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黄旭辉等人[3]的研究显示,手术室实施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住院安全性,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这说明,规范化管理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从本次研究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对无菌质量、护理记录、物品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医生、患者满意度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生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规范化管理为护士提供了参考依据,使护士能够遵循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同时针对规范化管理的相关培训也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针对以往因护理工作过于繁重导致出现差错,手术室实行了弹性排班,有效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同时也从侧面提高了护士对规章制度的执行率。综上所述,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医生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琼,杨红霞.护理程序应用于术前访视对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的分析[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13,23(12):2908-2909.

[2]武朝辉.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用于改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J].河北医学杂志,2015,43(11):1568.

[3]黄旭辉,温泉.整体护理及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质量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72):65-66.

作者:陆秀娟 陈楚宜 单位:湖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