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下手术室护理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协同护理模式下手术室护理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协同护理模式下手术室护理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2—7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92例,其中男52例,女40例;年龄19~82岁,中位年龄49岁;住院时间>3d。患者均意识清晰,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9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模式:(1)术前。①向患者及其家属耐心介绍手术室环境及手术流程,认真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使其能够对手术相关情况能够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使患者能够尽快熟悉环境,消除恐惧感。②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协同护理的含义,并引导患者及家属参与到基础护理当中。③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方法及麻醉方式,能够积极配合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工作并配合医生开展手术治疗。(2)术后。鼓励患者积极采用自理行为,并采取措施稳定患者情绪,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对生命体征异常情况的观察。

1.3观察指标

(1)对患者焦虑程度调查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和出院时进行,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测,由专人发放,解释量表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由患者独立的进行自我评定,并及时回收。(2)患者满意度调查,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于出院时由患者自我评定。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SAS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前SAS评分为(57.29±10.51)分,干预后为(39.17±3.14)分;对照组分别为(56.79±10.26)分及(46.37±6.07)分。两组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3,>0.05),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5,<0.05)。

2.2满意度调查

观察组十分满意31例,满意14例,不满意1例,满意率97.83%;对照组十分满意20例,满意19例,不满意7例,满意率84.78%;两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7,<0.05)。

3讨论

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因创伤大及恢复时间长,由此心理波动较大,尤其是在手术室这个陌生环境中,患者更易产生焦虑和情绪波动,甚至影响手术的进行和术后恢复。因此,对手术室患者的有效护理尤为重要。协同护理模式是在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护士作为临床教育者、支持者、协调者,鼓励患者、家属参与临床健康护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该模式在内外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已有广泛应用,并形成了良好的在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护士统一的协同工作下,对患者实行多方面统一协同的特别护理模式。

4结语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也要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说明协同护理模式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负性情绪,从而使患者最大程度上的配合手术的进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佩红 单位:宁波市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