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探讨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方式,有利于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改善患者SAS、SDS评分,降低患者出现抑郁心理的可能性。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护理满意度

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治疗以及对重症患者提供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最重要的技术部门之一[1]。因此,不仅手术室需要进行严格的环境管理,手术室内的护理质量管理同样至关重要[2]。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可给予需进行手术的患者及时地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减少在院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多种不良事件,亲切的沟通可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同时减少医患纠纷[3]。本次实验对本院手术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旨在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作用,具体实验内容见下文。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人性化护理)。其中观察组患者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6~57岁;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7~54岁。上述患者均未患有精神障碍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均知情本次实验并签署意向书。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可开展实验。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内容包括:观察患者各项身体指标,告知患者正确用药方式,讲解疾病相关禁忌事项,嘱咐患者多饮食营养丰富的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手术前护理:由于疾病等因素,部分患者在院治疗期间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等心理情绪,导致对护理人员以及医师产生抵抗心理,抗拒手术治疗。对此,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语气诚恳温和,了解患者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具体原因并展开针对性疏导,给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治疗方案,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缓解患者焦虑等心理情绪。手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需要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盘点,确定无漏差;将手术室内温度调至适当范围,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个人情况给予患者适当保暖护理;时刻注意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进行处理;在患者手术后转往病房期间,护理人员搬动患者的动作应始终轻柔。手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并放置妥当;定时观察指标是否正常;帮助患者调整舒适的体位及翻身。同时,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能力存在程度不同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仍需根据患者个人状态进行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恢复期所需时间,减轻患者顾虑。

1.3指标判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其中护理质量、SAS、SDS评分使用本院自制调查评分表进行评定,评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患者情绪改善越佳;护理满意度同样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评分表进行评判,分为十分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十分满意:评分在80~100分之间。较满意:评分在60~80分之间。不满意:评分在60分以下。护理总满意度为较满意度和十分满意度的总和。

1.4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帮助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实验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实验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实验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近年来更多新型疾病及细菌的出现,临床上对医院环境以及护理的要求逐渐增高,同时随着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对护理的服务态度要求也越来越高[4]。手术室内的有效护理可保证手术室处于无菌状态,满足器官移植、心脏、血管等置换手术所需要的高度无菌操作环境[5]。个性化护理方式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在患者在院治疗期间,针对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的不良心理情绪及时进行干预,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这样有利于减少出现医患纠纷[6]。个性化护理方式通过在患者手术前干预,给患者讲解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配合度,保证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将手术室内的温度进行调整,并给患者保暖,减少患者受凉的可能;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密切观察,保证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帮助患者手术后定时翻身,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出现压疮的可能。本次实验对进行手术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距,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更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改善患者SAS、SDS评分,减少患者出现抑郁等心理情绪的可能。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减少医患纠纷的出现,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应用。

作者:刘絮 杨扬 李丹丹 单位: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手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