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意识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手术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行基础性护理管理,如药物治疗、心理疏导、营养支持、健康常识宣教及监测生命体征等,试验组行风险意识管理,对比两组的风险事件发生、风险因素认知、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43,P=0.00)。试验组风险因素认知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60,P=0.00)。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5.58,P=0.00)。结论:风险意识管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并提升患者风险因素认知及护理满意度,因此,在临床中能够大力实践、推广。

【关键词】风险意识;手术室;护理管理

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科室,是外科手术的操作场所,由于对环境要求比较高,容易出现医疗风险[1]。风险意识就是指在医疗与护理过错中存在的一种潜意识[2]。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3],为了探讨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2015年8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手术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手术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均在20~70岁,性别无限制[4];(2)诊治档案资料均齐全且存档;(3)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损伤;(2)准备妊娠、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3)精神疾病或意识无法自主[5]。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该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基础性护理管理,如药物治疗、心理疏导、营养支持、健康常识宣教及监测生命体征等[3]。试验组行风险意识管理,具体方案如下。(1)护理风险防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分发至每名护理人员,联结国内外风险意识管理知识及每周医院实际通报手术室风险事件,做到理论结合实践组织培训学习,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风险意识[6];采取情景模拟手术室,真实还原手术室里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护理人员以演练身份进行参与,并注重活动结束后的总结[7];拟定奖惩考核机制,鼓励、督促每名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理论学识及操作技能,尤其是新进设备、器械操作技巧,预防与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8]。(2)术前准备工作:临手术前加强巡房强度,多与患者保持交流互动,并积极、耐心解答家属所提问题,大幅提高患者医从性,若发现影响手术施行不良因素及时拟定应对、解决方案;对手术室环境、设备及物品提前进行消毒、清洁,仔细核查手术设备;特殊物品明确标注,确保标注字迹清晰准确[9]。(3)术中管理工作:患者进入手术室,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手术进行中,护理人员高度集中注意力,与操作者充分协调配合,传递与归放物品快递、精准,血液、液体滴注事项仔细核对血型与药物信息;患者体腔合闭之前,密切关注是否有内容物残留[10]。(4)术后护理工作:依据实际护理情况,拟定问卷调查,对护理人员护理态度、医学知识、操作技能及手术配合情况等进行调研,对服务薄弱环节加以重视及改正,对表现优秀护理人员给予物质与精神激励措施;术后1~3d进行随访工作,及时掌握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对不良事件及时加以指导与处理[11]。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1)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压疮、感染、猝死、吞咽障碍。(2)对比两组风险因素认知,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形式,主要评估患者对压疮、营养、卧床时间等掌握情况,满分100分,不认知<60分,60分≥基本认知<90分,认知≥90分[12]。认知度=(基本认知例数+认知例数)/总例数×100%。(3)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拟定问卷调查形式,满分100分,不满意<70分,70分≥比较满意<90分,满意≥90分[13]。总满意=比较满意+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试验组男110例,女90例;年龄20~69岁,平均(49.12±1.25)岁;择期手术115例,急诊手术85例。对照组男105例,女95例;年龄22~70岁,平均(48.95±1.35)岁;择期手术122例,急诊手术7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试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43,P=0.00),见表1。

2.3两组风险因素认知对比

试验组风险因素认知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60,P=0.00),见表2。

2.4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5.58,P=0.00)。

3讨论

在各科室的护理工作当中都存在护理风险,这种风险指的是在护理工作当中所存在的一些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或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不确定因素或其他因素[14]。让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预防这些护理风险,尽可能地减少治疗效果降低现象的出现[15],或预防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以此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16]。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又以手术室护理工作为重点,对于需要接受手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来说,护理模式的选择在其整个治疗期间都是非常重要的[17]。而在整个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风险意识管理所指的是一种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护理风险的护理模式[18]。而实施上将风险意识管理与护理工作相结合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出现的,这一模式同样也是在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不断提高之下应运而生的。与其他医疗护理模式不同,风险意识管理护理模式较为注重的是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关注的是对护理风险的预防,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19]。据临床试验表明,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种常规治疗方式,这一治疗方式与其他治疗方式不同的是,手术室作为临床手术重要场所,由于仪器、设备较多,兼具工作繁杂,其工作量大且工作内容比较复杂,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所需要面临的治疗风险比较大,一旦操作不慎,就会导致严重影响,直接威胁患者生命[20]。临床上通常会采取护理措施来规避治疗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但若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失误,则容易导致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出现医疗纠纷,在为患者带来损害的同时也败坏了医院的名声,所以有效的护理模式选择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风险意识是新型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获得明显临床效果[21]。此次研究选取本院近年来所收治的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此来进行风险意识管理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进一步证实了结合风险意识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所能发挥的临床效用。本研究其将风险意识管理贯穿于整个临床围手术期,不仅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养,也降低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了医院服务质量[22]。在本研究中,试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43,P=0.00)。试验组风险因素认知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60,P=0.00)。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5.58,P=0.00)。这说明风险意识管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并提升患者风险因素认知及护理满意度。结合风险意识护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整个护理工作中心点,对患者展开全方位护理的护理模式。在这一护理模式中,每一名护理人员均分发到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让护理人员了解到手术室中所存在的护理风险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程度,以此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23]。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术前、术中、术后均是存在风险的,而护理人员在该护理模式中,专业素质得到加强,护理观念得到提升,对工作的责任心也有了一个大幅度的上升。在该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患者展开相应护理,能够有效确保规避护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避免不良症状的产生,提高患者的就医舒适度和满意度。综上所述,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在临床中能够大力实践、推广。

作者:刘梅娟 单位:湖北省大冶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