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股骨粗隆骨折临床医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骨科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本组病例中29例为首次骨折,3例为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骨折部位:上段8例,中段9例,下段15例;骨折类型:18例为粉碎性骨折,9例为斜行骨折,5例为横断骨折;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4h~12.5d(平均为6.4d)。
1.2手术方法
本组所有病例术前均拍摄X线片(主要为患肢股骨的正、侧位以及健侧相对位置)并测量股骨长度和髓腔直径,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髓内钉。本组患者行持续硬膜外麻醉,侧卧位,在患者大转子顶点向上行4cm的直切口,切口直至大转子内壁。使用T柄锥状髓腔扩大器进行扩髓,从8mm开始逐渐扩展直至髓内针尾端所需直径(注意:每次递增速度为1mm/次)。C型臂透视下,在屈膝位处进行牵引,行手法整复骨折并持续维持股骨的长度及力线,同时将适宜直径、长度的髓内钉打入髓腔直至钉尾大转子尖相平为止,然后在髓内钉上采用定位装置分别置入远近端2枚锁钉。一般股骨上段、中段骨折可不行切开复位,但下段骨折则需切开复位,复位后固定方法同上。本文中除短斜行或者横断骨折患者采用动力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其余患者均采用静力型交锁髓内钉进行固定;3例骨不连接患者在取出原内固定之后,先是处理断端,然后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并植骨处理。术后患者需负压引流,伤口行加压包扎处理;术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制定合理的功能锻炼计划进行恢复锻炼
2结果
2.1临床疗效评价情况
本文选取的32例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3.8个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为7.2个月);通过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其中优:2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到90.63%。
2.2术后并发症情况
本文3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在随访中出现4例并发症患者,其中1例患者出现髓内钉退钉现象;1例患者出现畸形愈合现象,经X线片复查发现患者髓内钉长度不够而未完全进入股骨干峡部;1例患者出现髓内钉断裂现象;1例术后12月后未生长骨痂,因此再次行植骨术治疗。
3讨论
3.1手术适应症
目前,随着临床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在股骨干骨折治疗中广泛应用,笔者总结出几点手术适应症:临床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比较适用于骨折线位于锁钉孔之间,而且与锁钉之间的距离需达到5cm以上的骨折患者。
3.2扩髓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①通过行扩髓,可有效增加髓腔的容积,这样可在固定时选用直径更大的髓内钉(具有更强的抗弯性);②通过扩髓还可增加骨与髓内钉的接触面积,从而将产生抵抗内收肌群强大的收缩力,这样还可降低髓内钉断钉的可能性;③在扩髓时将碎骨屑移位到骨折间隙处,这样可起到植骨的功效,从而将缩短骨折愈合时间。由此可知,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中行扩髓不会对骨痂生长及骨折愈合时间等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3.3静力固定的特点分析
近几年来,在股骨干骨折临床治疗已经普遍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而在早期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中一般都是采用动态固定方式,而有研究学者认为,静力型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其临床愈合率可达到97.5%。其原因就在于髓内钉在骨折中的固定属于对称性的中央型内夹板固定,而静力型固定之后其所产生的应力分配不会对骨折愈合产生任何影响,另外断端之间微动还可利于形成骨痂,因此笔者认为在股骨干骨折中采用静力型髓内钉内固定效果最佳。但是临床行静力型固定手术后早期不能负重锻炼活动,不然可引起髓内钉断裂从而导致内固定失败。
3.4交锁髓内钉静力固定手术注意事项
①为了选择长度、直径合适的髓内钉,术前需给予所有患者骨折部位拍摄X线片,测量患者股骨的长度以及髓腔的大小;②术中放置远端锁钉时,因股骨远端的髓腔较大,所以在使用瞄准器导杆时需要顶住髓腔内的髓内钉,避免髓内钉远端浮起而导致远端锁钉锁定失败;③在临床上经常会出现髓内钉弯曲、磨损、变形等问题,从而导致出现固定误差,因此在放置前需测试瞄准器性能;④术后患者可根据病情恢复情况而行早期功能锻炼,这样可有效预防形成关节粘连。
4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交锁钉采取远、近端锁钉,从而使其具备三维固定作用,因此其可应用于各类型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采取综合使用动态与静态固定方式,这样可在骨折端产生一定的应力刺激,从而利于术后骨折愈合,再加之其术后并发症较少,在治疗股骨干骨折中可将其作为首选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