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肱骨骨折治疗临床医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
31例患者全部来自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本院外科的住院患者,根据肱骨骨折诊断标,按照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为16人,对照组为15人。
1.2纳入标准
一是具有外伤病史;二是X线片显示为新鲜单纯性肱骨骨折;三是愿意配合研究同时能够坚持治疗方案的患者;四是无其他并发疾病,体质较好。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方案
详细询问清楚患者病史,反复确认并阅读患者的X线片,对骨折位置和移位方向熟悉,做好手法复位的准备工作后,让患者保持坐位,双肩自然下垂,用布带绕过腋窝对侧进行提拉。第一步为拔伸牵引;第二步为端挤顶托;第三步为上举提按;第四步为合抱摇摆。在助手配合下完成上述操作,达到满意复位后,用做好的夹板进行固定。3周以后即可记性小幅度的肩部功能训练;4周后可以适当加大活动幅度,6周后可进行大幅度的功能锻炼;8周后即可实现基本痊愈,可以适当负重。期间应随时进行X线检查。
2.2对照组方案
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垫高骨折侧患肢,肩关节外展,在自锁骨外的三角肌前缘做创伤切口,露出肱骨结节部位。解脱软组织嵌夹进行骨折复位,通常情况下不建议使用钢板固定。由于肱骨的骨质可能造成螺钉脱出,可以将6孔钢板弯曲成直角钢板,使用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用杆状加压螺钉对骨折间隙进行加压,用皮质骨螺钉对肱骨骨干进行固定。
3指标及标准
3.1对位指标
优:骨折完全达到解剖对位。
良:骨折端错位幅度在0.5厘米、10度角之内。
中:骨折端错位幅度在1厘米、15度角之内。
差:骨折端错位幅度大于1厘米、15度角。
3.2肩关节功能指标
优:没有任何肩部功能障碍,没有压痛和疼痛状况,活动不受任何限制。
良:没有自发性的压痛和疼痛,但在劳累的情况下有偶尔不适,活动轻微受限。
中:偶有自发性压痛和疼痛,肩部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
差:经常持续性自发疼痛,严重不适,活动严重受限。
4治疗结果
治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完成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间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对位情况统计可以说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实际对位情况比手术复位内固定差一些。
4.2功能指标
在肱骨骨折愈后功能方面,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的治疗组和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对照组直接的数据差异明显(P<0.05),通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在肱骨骨折的治疗中,愈合后的功能比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有明显的优势。
4.3愈合时间
在愈合时间比较上,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差异也较大(P<0.05),可以发现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的方式愈合时间更短,优于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5结论
通过临床表现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对位情况比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好;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方法在肱骨骨折治疗中,可以增加肩关节活动,并发症发生几率小,治愈后功能恢复好;同时在治疗时间上,也比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有较大的优势。此外,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方法还具有对肌肉骨膜破坏小,医疗器械要求低,创伤面小,操作相对简单,治疗费用低廉等优点。综上所述,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在肱骨骨折治疗中,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赵柄权 单位:云南省盐津县人民医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