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哺乳期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临床医学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病理解析
以乳房肿块或炎症表现为主.常见于年轻患者,临床上可分三个阶段:(1)急性期:类似良性化脓性乳腺炎.乳房有红、肿、热、痛,乳腺内触及硬结,边界不清、有触痛,但一般无发热畏寒及脉象升高。(2)亚急性期:症状减轻,硬结缩小。(3)慢件期:上述症状消失,仅留下界限不清、质硬的肿块或表现为乳管瘘.乳腺导管扩张症以乳头溢液和或乳房肿块为主,常见于年老患者。根据患者体征特点可分为:(1)隐匿型,以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多为棕黄或淡黄色浆液,少数呈血性,常累及数个导管,伴乳房胀痛或轻微触痛,乳头多有凹陷。(2)肿块型,可位于各区段,但以乳晕深部多见,或按触及增粗的大导管,伴轻度疼痛或压痛不适。(3)脓肿型.多在乳腺原有肿块基础上继发急性感染而形成脓肿,常位于乳晕下。(4)瘘管型。表现为乳晕下硬结伴慢性瘘管形成,流出粉渣样物.经久不愈。
哺乳障碍、乳房外伤、炎症、内分泌失调及乳房退行性变是引起乳腺导管引流不畅、阻塞、分泌物淤滞等症的重要原因,由此可导致管腔内中性脂肪刺激管壁,纤维组织增生,进而破坏管壁进入间质引起剧烈的无菌性反应(3)异常激素刺激可使导管上皮产生异常分泌、导管明显扩张,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单纯的阻塞不会引起导管扩张,但导管排泄不畅可使本病由溢液期发展到肿块期。(4)有学者从乳头溢液、乳晕部脓肿穿刺或乳头漏管中均分离和培养出厌氧菌,认为该病是厌氧菌在乳管内滋生引起的化脓性炎症。PCM的早期病理表现为导管上皮不规则增生,导管扩张,管腔扩大,管腔内有大量含脂质的分泌物聚集,导管周围组织纤维化,并有淋巴细胞浸润。后期病变可见导管壁增厚、纤维化,导管周围出现小灶性脂肪坏死,周围可见大量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尤以浆细胞显著,作者综合文献认为,乳腺导管阻塞和激素的异常刺激是该病发生的病理基础,而早已存留于导管内的细菌滋生是继发感染和加重病情的重要因素。
(一)乳腺无菌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与细菌感染性乳腺炎的鉴别鉴别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一般细菌感染性乳腺炎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妇女,因乳汁淤积.产后机体全身及局部免疫力下降造成细菌感染。病变呈轻度炎症或蜂窝织炎,感染扩散可形成脓肿。病人表现为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硬块及不同程度的感染性中毒症状,如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经抗生素治疗后炎症消退,肿块缩小,而乳腺无菌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二)急性细菌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多见于中年妇女;急性细菌性乳腺炎多见于哺乳期初产妇。浆细胞性乳腺炎可触及质硬结节,二维图像上为实性或实性为主的囊实性结节,边界不清;急性细菌性乳腺炎可触及质软的肿物,为典型脓肿特征,二维图像上肿块有较厚的壁,以囊性为主,囊内可有沉积物,有时可见光点流动。多伴导管扩张。浆细胞性乳腺炎抗生素治疗无效,结节可存在数年;急性细菌性乳腺炎抗生素治疗有显著疗效CDFI:浆细胞性乳腺炎可有血流信号,急性细菌性乳腺炎病灶(脓肿)内一般无血流信号或仅囊壁上见少许血流信号。
(三)乳腺无菌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与细菌感染性乳腺炎的鉴别鉴别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一般细菌感染性乳腺炎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妇女,因乳汁淤积.产后机体全身及局部免疫力下降造成细菌感染。病变呈轻度炎症或蜂窝织炎,感染扩散可形成脓肿。病人表现为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硬块及不同程度的感染性中毒症状,如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经抗生素治疗后炎症消退,肿块缩小,而乳腺无菌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急性乳腺炎在哺乳期多见。多种原因可以导致乳汁淤滞,淤滞、变性的乳汁刺激腺体组织,引起炎性反应。细菌乘机侵入,大量繁殖,形成细菌性感染,加重炎症反应,排乳更加不通畅,又因母亲惧怕疼痛不愿授乳,婴儿吮吸排空乳房不足,乳汁进一步淤滞,呈淤滞期表现。
二、结论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常见多发病,传统的理论认为此病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因此常单一地应用抗菌素治疗,其结果不少患者发展为乳腺脓肿,而需做脓肿切开引流术,不但病程长,医疗费用多,而且病人痛苦大嘲。我们在临床观察中发现,乳腺炎的发生多由于哺乳期妇女无经验、怕痛等种种原因未能将乳汁排空而致乳汁淤积在乳腺管中引起阻塞,继发炎症所致。故在疾病的早期治疗关键是疏通乳汁淤积,避免炎症范围继续扩大,促使局部炎症局限化,积极阻断脓肿的形成。经临床治疗观察证实,大部分患者伴有发热,经手工挤奶使乳腺管疏通,积聚乳汁排空后,不用抗菌素体温也会自然下降,故针对此原因,我们在急性乳腺炎发病早期积极采用综合措施,尤其注重局部治疗取得满意效果,作者通过对396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防治后认为乳汁淤积的原因是:(1)缺乏哺乳经验,哺乳时往往不能让乳汁吸尽,或乳汁多婴儿吸乳少,导致乳汁淤积;(2)乳头及乳管发育畸形,致使婴儿吸吮时不方便或吸吮费力,造成乳汁淤滞;(3)乳头皲裂哺SLY/,疼痛,拒绝哺乳,不能使乳汁充分吸出,致使乳汁淤积;(4)初产妇的乳汁中含有较多的脱落上皮细胞和组织碎屑,易引起乳管阻塞,从而导致乳汁淤积。而细菌入侵的原因有:(1)乳头和乳晕外皮肤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逆行进入,蔓延至乳腺4,Dr间及腺小叶的脂肪和纤维组织中;(2)产妇个人卫生习惯差,哺乳后对乳房保健及清洁注意不够,是导致细菌残存的原因之一。(3)婴儿的口腔卫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另外,有文献报道,40%左右的正常产妇的乳汁中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当产妇全身或局部抵抗力降低也可成为细菌入侵的原因。针对以上发病原因基础上,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我们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防治体会是:(1)乳房作为泌乳和哺乳的器官,在急性乳腺炎早期积极的防治有力地保证了婴儿的天然粮库不受影响;(2)乳房作为女性美的象征之一,早期积极的防治避免女性乳房的进一步损伤,有利于女性的身心健康,提高女性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鉴于上述因素,我们认为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早期防治值得引起临床重视。急性乳腺炎脓肿形成时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大切口开放性引流,但由于炎性渗液多,加上分泌的乳汁,会较快渗透敷料,甚至透湿衣物,产生异味,浸渍皮肤,因而不得不多次更换敷料,既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治疗时间长,切13愈合慢,费用高;且切13愈合后留下较长的手术瘢痕甚至导致乳房变形,较难为年轻患者接受。
因此,笔者采用微创置管引流治疗急性乳腺炎化脓期患者,使脓性渗液主要从引流管流出.避免了’脓性渗液大量外渗造成的麻烦,敷料只需每日或隔日更换;同时使用抗生素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局部用药。更有利于炎症消退。乳头乳管通畅是治疗的关键,如不能自行排出乳汁。可用吸乳器吸尽乳汁,定期清洗乳头,保持局部卫生。下切口定点部位要在脓腔的最低处.必要时在B超引导下穿刺.避开乳晕.斜刺进针,不口与胸壁呈直角穿刺。冲洗时多用振荡手法。反复冲洗可避免脓肿内的隔膜形成,冲洗量要足够多,直至冲洗液澄清为止。置管灌洗1周后,婴儿町连续哺乳。一且发现脓肿形成,最有效、晟确切的办法就是局部脓肿切开排脓,彻底引流,传统的方法是大切口开放性引流,由十炎性渗液多,加上分泌的乳汁,不但较快渗透敷料,甚至透湿农物,产生异味,浸渍皮肤,因而不得不多次更换敷料,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治疗时间,切口愈合慢,费用高,切口愈合后留下较长的手术疤痕甚至导致乳房变形,较难为现代女性接受,我们采取小切口胶管引流并外接引流袋。脓性渗液主要从引流管流出,避免了脓性渗液大量外渗造成的麻烦,敷料只需每日或隔日更换,引流管还是冲洗脓腔的方便通道。使用抗生素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局部用药,更有利于炎症消退,手术简单易行,组织损伤小,痛苦少,切口小,愈合快,疤痕小,不影响美观,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医疗费用,更易为现代女性接受,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