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医学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梳理我国西医教育发展的历史以及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办学传统,在分析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原因的基础上,阐明北京协和医学院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设计,并结合北京协和医学院自2018年实施长学制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情况,提出适应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新局面、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建议。

关键词:北京协和医学院;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

一、我国西医教育历史简析

我国的西医院校教育始于19世纪中叶,截至1949年,全国共有医学院校44所。[1]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受到两次学制改革的影响: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和1922年“壬戌学制”。壬子癸丑学制规定了医学课程的门数,而壬戌学制规定医科院校课程至少5年。[2][3]两次学制的颁布、实行,形成了我国以五年制为主体的医学教育体系,也规定了医学教育的必修科目。1949年以后,尤其是2009年新医改方案实施以来,国家有关部委出台系列医学教育政策,我国的医学教育得到了规范的长足发展。截至2019年底,我国举办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达160余所,年均招生数8.6万余人,形成了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历史上,虽然我国的医学教育以五年制为主体,但还有与北美医学教育相类似的八年制医学教育长期存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即为突出的代表。1910年,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在走访155所美国和加拿大的医学院校后,发表了指导北美医学教育变革的《弗莱克斯纳报告》。这个报告不仅规范了北美的医学教育,而且已经转化为建立现代医学教育的指南。北京协和医学院创建于1917年,其创建者按照《弗莱克斯纳报告》的倡导,结合中国当时高等教育的现状,设置了八年制医学专业,为我国现代医学发展培养了大批的学科奠基人和学术骨干,成为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的先锋。

二、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原因

1.遵循医学教育的教育学属性。医学教育属于专业教育,无论是在学期间所学的内容,还是未来真实的执业环境,都需要学生对医学行业认知清晰、热爱医学,个性心理特征适合医学高度利他的职业特点。目前,北京协和医学院实行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主要通过高考从高中生中招生,部分学生对医学职业认知并不是十分清晰,多由教师、家长协助填报高考志愿。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就曾经遇上过学生开始学习解剖学后,甚至到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接触到职业真实环境后不适合学医而退学的情况。这不仅对学生的成长不利,而且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北京协和医学院一直在寻求遵循医学教育的属性,对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进行改革。从2003年开始,即探索在清华大学录取的理工科新生中通过专家面试,录取部分学生进入临床医学专业学习的招生方式。[4]

2.国际医学教育发展的启示。在国际医学教育中,北美的医学教育严格遵循医学教育的专业教育属性,实行本科起点的医学教育,即学生在进入医学院之前已经完成本科教育。医学院对于报考学生的本科专业没有要求,但是规定了报考学生在本科阶段必须修读的课程及最低学分要求。此外,学生需要通过国家组织的医学院校入学考试,以上要求实质是界定学生进入医学学习前的知识储备。在学生通过医学院的学术审查后,医学院还要组织对学生的面试,面试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对医学职业的认知进行深入考察。只有达到学术要求并且通过面试的学生,才能被录取进入医学院学习。这种医学教育模式对于学生是否能进入医学院校有着严格的考察,保障了医学教育拥有成熟的受教育者,有利于医学生保持稳定的学习动机、兴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学生在学习医学前的教育背景也有利于医学与多学科交叉整合,促进医学新的理论和诊疗技术的产生。正因为北美医学教育符合医学教育的属性,有利于医学的发展,因此这种模式逐步在北美以外的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有研究表明:在英国和日本这样以高中起点的医学教育为主的国家,已有将近一半的学校开始了本科起点的医学教育。[5]

3.我国医学教育部门对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改革要求。在我国,2001年以前基本上只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001年以后,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升的要求,教育部陆续批准了14所医学院校试办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自2009年中国新医改实施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深化医学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改革,其中的关键性文件都对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改革作出了重要的指导。例如: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鼓励长学制积极探索,培养多种学科背景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2017年,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召开,会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严格控制八年制医学教育高校数量和招生规模,积极探索基础宽厚、临床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支撑机制”。这些文件中“多种学科背景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和“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改革明确了方向。

三、北京协和医学院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设计

1.入学要求设计。参照国际医学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大学教育的特点,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北京协和医学院制定了入学的要求:第一,学术要求。申请北京协和医学院长学制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的学生,不限专业,但是在本科期间必须完成生物学、化学、物理、数学、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等四类课程,每类课程均有最低学分要求。学生申请时须提供原校成绩单。第二,对医学职业的认知及个性心理特征的辅助佐证材料。为了在面试前初步了解学生的医学职业认知及个性心理特征,要求学生在申请时提交能佐证具有学习医学能力的相关材料,如工作经历、课外活动、获奖证书、荣誉证书、发表文章或者出版物等。此外,还需要提供两名医学相关学科副教授(或相当教职)以上职称推荐人的推荐信。第三,毕业院校的要求。目前,长学制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招生录取实行申请审核制,为了保障入学学生的质量,结合我国目前研究生招生的特点,北京协和医学院对申请学生的毕业院校也做了相应的界定。在试点阶段,招收:我国“双一流”建设中A类一流大学具有推免资格的非医学部、院、系学生;毕业于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大学排名或《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世界大学排名任一排行榜中排名前50名的大学,或《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前10名的文理学院,在非医学部、院、系学习,有志于医学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2.入学考试设计。第一,资格初审。学校成立试点班招生初审专家组,根据考生本科毕业学校、在校成绩、入学课程学分要求等情况,对报考者是否符合招生简章规定的报名资格和条件进行初审。第二,专家面试。学校专家组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教学管理相关的资深专家、教授组成。从既往学习经历、今后人生规划、总体性格、沟通交流和学习技能等多方面对考生进行面试,得出综合评价及评分。第三,迷你多站面试。迷你多站面试是国际上医学生招生常用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方式[6]。目前,学校的多站面试分为五站,分别是英文能力、沟通交流、技能操作、职业素养和笔试。英语考站主要考核考生英文听说读写的能力;沟通交流考站由标准化病人参与还原某一生活中与医疗相关的事件,考察考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技能操作考站通过医学模拟操作的现场教学及现场考核,考察考生的学习及动手能力;职业素养考站由心理医学科医生对考生的感性—理性、利己—利他、自主—协商等团队协作方面特质进行考察。笔试考站为医学、伦理相关的简答题,从内容、语言、书写等方面进行评分。学校根据以上各环节的评分,经录取工作专家组讨论后确定最终录取人员。

3.课程设计。第一,培养目标。学校将长学制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的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思想品德高尚、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扎实的临床技能和优秀的职业素养,并具备多种发展潜能,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医学领军人才。这个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了2014年和2017年分别印发的两个文件对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的要求。第二,课程组织。学制为4年,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以下内容:以器官—系统—功能整合模块为特征的医学基础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采用多学科整合课程结构,并实行早期接触临床、“一对一”导师制和全程科研训练。此外,还需要完成博士毕业论文答辩。第三,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小组学习为主,引入国际上通行的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小组讨论、翻转课堂教学、模拟教学等。在临床教学中实行学生融入病房医疗团队、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模式,强化临床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第四,淘汰分流机制。试点班在培养过程中采用严格的分流机制,学生在第一学年及第二学年末进行考核,合格者可以正式进入医学博士培养计划;不合格者将不得进入医学博士培养计划,但可选择转入科学博士、科学硕士培养计划或退学。

四、实施情况及未来展望

北京协和医学院自2018年实施长学制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以来,已经连续招收了两届试点班的学生,这些学生来自国内外著名大学,品学兼优,学医动机明确,具有与医学学习相适应的个性心理特征。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学生中约24%来自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排名前五十名的大学,除了生源质量高以外,客观上也起到了吸引优秀生源回流国内的目的。未来,随着试点班招生和培养模式的日趋成熟,学校拟在招生环节中加入类似国际上医学院校入学考试(MCAT)的环节,对申请入学者进行知识储备的客观测试,以突破申请审核制关于录取目标院校的限制,使更多品学兼优、具有学医意愿的本科毕业生进入长学制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学习。同时,也为该培养模式向全国医学院校推广创造条件,为健康中国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作者:张勤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