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探索

摘要:目的探讨医教协同背景下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及其教师培养策略。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164名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82名。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研究组应用医教协同背景教学模式并展开教师培养。结果研究组学生对教师教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对课程安排整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医学生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为了确保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建设,我校在学生、教师、相关课程、专业、学校等五大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完善,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建设得到了有效提升。

关键词:医教协同背景;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师培养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指出,要进一步确立医疗卫生基本制度,使全民健康水准得到有效提升,进而逐渐实现人人都可以享受基本医疗卫生高质量优惠服务的最终目标[1]。怎样对符合基层卫生服务岗位相关需求的人才进行培育是现阶段医学院校的首要任务,也是现阶段各大高职院校的新兴课题[2]。在此次研究中,我校主要将基层的卫生岗位需求全面贯穿于临床医学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教学标准中,其中主要包括学生的实习以及临岗见习、临岗体验等环节,通过临床医师以及职业老师共同实施临床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的科学教学,在医教协同方面展开教学管理以及方案制定,希望能够实现培养优秀临床医学生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校的164名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2名。纳入标准:①自愿接受相关问卷调查;②均为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③均为我院在校学生。排除标准:①排除已参与类似研究者;②排除非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者;③排除不配合此次研究者。对照组男46名,女36名,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22.40±2.60)岁;研究组男51名,女31名,年龄20~24岁,平均年龄(23.10±2.40)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χ2=0.631,P=0.427;年龄:t=1.791,P=0.07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教育方式,让学生能够尽早与社会和临床以及医院进行接触,进而能够在此过程中学习相关经验与人文精神。

1.2.2研究组

采用医教协同背景教学模式,并加强教师培养,医教协同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包括:第一、根据信息化技术,建立覆盖临床学院的信息化质量数据监控平台,其中,学生、教师和领导作为质量主体,都可以作为数据采集个体来进行相关信息采集。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的主要业务部门是质量办公室,主要负责对各项数据进行动态监管,同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进而形成质量报告。最终通过质量报告对人才培养期间的流程管理、制度建设、质量标准等问题进行梳理和优化,同时提出改善方案,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创造有利条件[3]。第二、学校层面:建立合作办学理事会,完善一体化人才培养平台。其中,合作院校、相关医疗机构和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组成理事会,在学院中设立相关办事机构,每隔3周召开一次研讨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以及重要事务,同时对医教联合体开展指导工作。医教联合体的相关成员需要根据章程建设专业三级教学机构,对人才培养的工作进行日常管理[4]。第三、专业层面:成立相关卫生研究基地,邀请卫生人才专家智库中相关职教专家以及行业专家加入,以专题研究的形式进行指导,依据相关学校政策定期展开全科岗位调研,同时将医学专业人才的建设和动态调整进行科学地规划和分析,对实训基地建设以及顶岗实习标准、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定期分析与完善,进而对人才培养以及专业建设工作进行改善和创新,为教育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在人才建设方面的制度与政策提供相关研究依据[5]。第四、课程层面:通过岗位工作调研的广泛开展,在全科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对各科课程的标准进行重新修订与完善,把相关课程教学目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要求和全科岗位需求进行充分衔接。进而有效促进案例教学、问题教学、参与教学、混合教学等教学方式的创新,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比如爱课程以及智慧职教平台等,在线开放诊断学、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等课程,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第五、教师层面:在临床医学专业坚持双专家以及双专业带头人制度,依据教育专家以及行业专家的双目标培养方式进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同时需要对培养对象的职业发展进行明确地科学规划。与此同时,还需要邀请行业内影响力比较高的行业专家来做专业带头人,指导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对医生职称以及专业教师职称评审标准进行对接,要求专任教师在临床学院中参与医疗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而能够确保双师标准[6]。第六、学生层面: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职业教育规律,密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规化。同时对反复临床以及早临床的相关原则进行坚持,将相关方案与制度进行有效落实,将社区教学基地作为教学平台,为学生的实习、见习、社团活动、入学教育等各个方面提供平台,同时做到专业教育以及医学人文的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增加真实感受,同时内化和熏陶职业素养。教师培养方法包括:第一,制定更加科学的临床教学大纲和计划。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师均根据规范制定的教学大纲和计划展开教学,并在课程设置、实践、实习等方面充分融入实用性原则。第二,引导并鼓励教师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新医改背景下,根据医教协同要求,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师必须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丰富多彩和图文并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1.3观察指标

采用自编的调研问卷让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相关方面进行评估,主要包含临床实践以及教师指导、课堂教学、基本情况、课程安排等几大方面,主要调研学生对各相关因素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自编调研问卷及其具体赋值与数量化。除此之外,在记录并对比医学生职业道德考试评分以及学生基础知识评分和技能操作评分时,这部分是教师依据相应规则采用专业学者拟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估,同样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证明医学生的道德观念越强。以上所有问卷在收集时,严格执行研究者现场参与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原则。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和%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教师教学指导进行评价

研究组学生对教师指导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

2.2对课程安排满意度进行评价

研究组对课程安排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2.3医学生各项考核评分比较

研究组医学生各项考核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1)。

3讨论

通过相对系统与规范地探索和学习,并对相关建设方案进行完善,使得现阶段我校学生对质量文化理念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展开由责任过渡到制度进而规范标准流程的一系列建设,并将自我诊断改进以及自我质量保证作为专业切入点[7]。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对质量控制的相关环节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探索,其中主要包含信息化教育管理平台、实习标准、教学基地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专业调整等相关方面的建设和完善,独立且完整地建立自我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了共同发展、协同管理、资源共享和院校发展[8]。在各学院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重视后,相关学科教研能力已经明显提升。各个临床学院的实践技能培训基地数量明显增多,主要目的在于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以及教师的相关培训。自从医学教育联合体成立之后,综合实力以及医疗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9]。信息化的质量监控平台现阶段还在建设初期,还需要进一步钻研与完善,将自动分析以及实时采集的数据管理平台进行推广和使用,能够为工作绩效的判断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为学院治理以及专业规划提供相关依据[10]。在医教协同背景下,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分配与安排,将课程中的学习内容进行精简,对临床教研以及卫生法律法规和临床流行病学等内容进行相关安排,课堂中可以通过病例分析以及专题讲座等方式生动地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11]。对学生的相关学习模式进行改革,在临床实践的课余生活中穿插相关课程,同时确保临床实践的相关时间需求。对自主学习和网络教学以及实践教学等相关课程进行合理结合和构建,对学生的独立分析以及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充分的培养和指导,引导学生能够独立处理问题,进而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12]。医教协同背景下对临床人才的培养,是现阶段临床人才培养的关键。首先,医学院校中的人才主要是为临床卫生行业以及各级各类的卫生机构服务的,而在各级医院以及医疗行业中,人才培养是首要关注的问题[13]。正是因为这样,医学院校都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培养临床专业人才是其目的之一。不过,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中,由于学科属性问题,此类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多临床以及早期临床经验,将医院与学校进行密切关联,相互协同才能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由于此类人才培养的规律,我国古代的临床中医培养人才的过程就是临床与理论相结合的培养过程,因此涌现了一代名医,同时出现了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医学流派[14]。现如今,临床培养医学人才采取院校结合教育方式,这个模式仍旧遵循医教结合的相关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外,临床人才的培养都是通过医教协同方式进行的,本研究就是对相关国际经验进行了借鉴。医学发展快速,相关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医学教师的职前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日后的工作需要,所以要通过各种方式,对教师的相关医学知识进行更新,使教师的医学知识结构能够及时地调整,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对师资队伍进行建设,确立教师向双师型培养的激励制度,对先进教育观念以及思想进行积极借鉴和吸收,能够对临床技能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探索,进而做到教师能力的提升,这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与核心[15]。综上所述,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为了保证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我校在学生、教师、相关课程、专业、学校等五大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完善,有效提升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水平。

作者:黄永平 胡阳秀 卜莉萍 单位: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