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深入,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发生了战略性转变,传统的导师制度和导师遴选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培养模式,针对新时期新模式下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分类培养模式,分析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落实“双导师制”的措施,最终切实有效的贯彻落实“双导师制”。
【关键词】医教协同;双导师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
2009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建立和完善“双导师制”,双导师制度的建立,成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1]。2014年原国家卫计委、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2],根据意见,自2015年起,全国所有招收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两者的培养体系执行统一标准,并且要在国家规定的规培基地进行33个月的临床培养。2015年,国务院颁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强调专硕研究生临床实践的培养目标为“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良好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而对其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为“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并且强调相应的培养工作应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公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
1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1单一导师负责制已经不能适应临床轮转训练的要求
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单一的导师负责制为主,在临床医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临床医学高等教育的战略性改革,单一的导师负责制已不能跟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步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为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国家认定的规培基地或协同单位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时间不少于33个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多数时间不在导师科室轮转,单一导师负责制已经不能满足临床轮转训练的要求[3]。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疾病的复杂化,导师如果不及时关注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很难适应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
1.2学术型导师与专业型导师区分不明显
导师的科研素养和临床能力与实践经验直接影响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学术型导师在临床专业指导方面实践能力薄弱,其科研能力较强,但是缺乏临床能力和实践经验,而专业型导师由于长期忙于一线工作科研力量相对薄弱,也会影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学术型导师的知识结构缺陷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尤显不足。
1.3导师队伍建设重遴选、轻考核
导师遴选总是会引起申请人的高度重视,用心准备材料,对今后带教研究生规划科学充满希望,但是聘任上岗后由于没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以至于在后期的带教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新导师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新的政策,不能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导师不会因为考核的奖惩或者淘汰而有危机感,甚至不会把研究生培养当作工作重点来对待,长此以往,不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因此,严格的奖惩分明的考核制度就变得迫切需要。
2切实有效的落实“双导师制”的措施
2.1明确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标准
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导师的水平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之一,因此,高校需要严格导师遴选机制,区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标准,学术型导师负责研究生的科研理论指导,遴选标准主义以科研课题和经费数额等为依据;临床导师负责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不能单纯的以导师科研课题数量级别和经费来作为导师遴选标准,可根据课题类别来遴选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导师。
2.2组建导师团队,确定双导师权责利
创建适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培养的双导师制度,每个专业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清晰划分双导师的具体职责。在研究生培养初期,确立一位本专业导师,确定一对一的指导关系,即第一导师;同时,研究生在不同的科室轮转有不同的导师,即第二导师,即实施“双导师制”。第一导师全面负责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和科研训练,全面把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动向,解决研究生存在的问题,负责综合能力和素养。第二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轮转科室的专业只是和临床技能训练,启发研究生对本科室专业的兴趣,拓宽知识面。
2.3建立“双导师制”长效投入机制运行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需要稳定的经费支持,而“双导师制”的构建意味着高校和规培基地需要更多的建设经费[4],费用的增加是“双导师制”有效落实的困难之一,没有经费支持,双导师制的构建终究是举步维艰。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此外,高校要加强规培基地建设,形成长期稳定的联合培养模式[5]。
2.4建立良性循环的保障机制
双导师制的建立,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措施,需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断完善,系统化的制度是确保双导师有效实施的保障。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研究生院、院系管理部门应对双导师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不认真贯彻落实双导师制度的导师,也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
3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落实“双导师制”的意义
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都是以培养合格医生为共同目标,由于隶属于不同的行政部门,一直以来,缺少有效的衔接与沟通。自2015年9月全国全面启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传统的导师制度和导师遴选标准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培养模式,针对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不同学位类型的分类培养模式,建立适应不同培养模式的导师制度和导师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提高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建立,可以有效提高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所谓双导师,既有医院内从事临床研究的导师,也有从事科研为主的导师,两位导师利用自身科研素质与临床经验的长处,合作指导、相互配合,有利于研究生拓宽知识面,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3.2可以缓解临床导师的压力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双导师制,可以缓解研究生规模扩大和单一的导师负责制之间的矛盾[6]。近几年,随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导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临床研究的导师除了面临繁重的临床任务,还要指导研究生进行科研,这个时候如有以科研型为主的导师配合指导,可以缓解临床导师的压力。
3.3可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创新实践能力教育。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导师的指导下应用创新技术和方法更好解决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在科研型导师的指导下掌握好基本的研究理论,不断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促进他们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步提高[7]。
3.4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可以促进高校和规培基地之间的科学研究更好的沟通融合,资源更优化配置,高校可以为规培基地临床医学提供科研支持,规培基地也可以给学校的科研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使学校的科研更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
4结语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培养过程中双导师制的建立,通过区分导师遴选标准,建立跨学科导师团队,并且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双导师制势必会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更好的发挥,也是将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吉峰,高哲学,王洪恩,等.“复合导师制”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121-122.
[2]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EB/OL].(2014-6-30)[2018-10-18].
[3]陈地龙,谢鹏,汪玲.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7):69-71.
[4]张有东,陆中会,王颖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机制研究——以淮阴工学院“特需项目”的实践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14-17.
[5]袁轲,侯延斌,陈地龙,等.研究生导师组制度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30):4300-4301.
[6]羌建峰,王晓冬,戴正庆.论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双导师制[J].医学与哲学,2010,31(17):74-75.
[7]徐佩华,仲志成.研究生培养的多导师制探讨——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2013(4):34-36.
作者:夏维 单位:徐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