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提高对专硕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讨。分析了在专硕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课程压力大,学习效果差,科研训练不够,论文质量偏低,导师指导不到位。介绍了基于“互联网+”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路径师生学习共同体,开发SPOC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在线课程,建立案例教学库,实现“互联网+”虚拟现实化,开通“互联网+”图书服务,共享多平台信息数据。找出解决方法,以促进专硕研究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校;“互联网+”;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2013年12月31日,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制度正式建立。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颁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文件,指出应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硕研究生教育与规培制度衔接,实行“双轨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1专硕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1.1课程压力大,学习效果差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国卫办科教发〔2014〕48号)文件精神,规培要求专硕研究生在临床培训基地规定的科室轮转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专硕培养制度与规培制度并轨后,专硕研究生的学习、实践和科研的时间安排要同时遵从两种制度的要求。专硕研究生三年的学制内,学习时间只有34个月,规培占据33个月,这意味着用于理论课程学习、科研任务、学位论文和各种考试的时间非常有限。我校为保证专硕研究生的规培质量,将课程学习都安排在第一学期的晚上及周末。然而,专硕研究生同时要参加繁重的临床轮转工作,往往因精力不足或值班而导致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较低,学习效果较差。

1.2科研训练不够

对专硕研究生的培养而言,规培是基础学习,临床科研是能力的提高,要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应用型高层次的临床医师[1]。因为规培的限制,专硕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学习、文献资料查阅、开题论证、科研能力训练只能靠学生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完成,加之课程学习又占据了一定时间,致使专硕研究生的科研训练严重不足,科研课题压力较大。

1.3论文质量偏低

专硕研究生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完成规培,在科研方面花费的时间较少,导致论文数据来源欠缺,而且也没有更多时间去查阅文献、撰写论文、修改论文。同时,导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时间也很有限,学生既缺少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又缺乏导师指导,致使论文质量偏低。

1.4导师指导不到位

按照国家规培政策规定,专硕研究生在规培期间,学生要参与管理患者、采集病史、汇报病情、值班、门诊和急诊抢救、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临床带教等工作。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各科室进行临床能力训练,在自己导师身边轮转的时间非常少。因此,导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科研训练情况、临床能力水平、论文水平等都不了解,不能给予学生及时和充分的指导,没有真正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

2基于“互联网+”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2.1建立多路径师生学习共同体

目前,师生之间是一种通过面对面、电话、电子邮件交流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不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互联网+”实现了师生间双向和多向交流,形成了师生虚拟化的的学习共同体。在该共同体中,所有成员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交流,分享资源,形成了相互影响的人际关系和“共同体文化”[2]。共同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师生构建了可随时随地进行探讨交流的场所。一方面,学习不再是每个学生的独立经历,而是一种应用互联网思维和云技术,使教学资源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共同体[3]。另一方面,改变了以往师生之间互动始于课堂,止于课堂的普遍现象[4]。通过互联网技术,师生在课后仍可密切交流沟通,学生可及时找到教师,教师也能通过平台及时教学信息。

2.2开发SPOC网络课程平台

为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引入了新的教学模式,购买了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SPOC平台课程,由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8所医科大学供课,包括《生物医学论文写作》《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三维游戏学习与消化内镜》等优质课程。SPOC网络课程丰富了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可大幅提高学习效率。

2.3建设在线课程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公布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我校建设了开放式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在线课程、药学案例库、临床医学案例库。

2.4建立案例教学库

案例教学能体现专业学位特点,案例素材来源于工作实践,对学生的实践工作具有参考性和启发性[5]。目前,我校构建了药学案例库、内科学案例库、外科学案例库、妇产科学案例库。通过开展案例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行业胜任力的人才。

2.5实现“互联网+”虚拟现实化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不再像教科书那样按先后顺序构成依次排列的线性结构,而是通过超链接形式,相互之间连成一种错综复杂的网状、三维立体结构[6],增加了教育的虚拟现实化。虚拟现实化能使学生在脑中形成三维立体的网络形式,延伸思维领域,让学生在更真实的体验环境中学习。

2.6开通“互联网+”图书服务

针对学术论文工作开设“互联网+文献资料区”,应包括常用工具书、学术期刊、专业图书、音视频资料、翻译软件等文献资源,以供全校研究生和导师查阅。

2.7共享多平台信息数据

通过整合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科研系统、各实验室研究平台等,打破平台限制,实现多平台数据互通、信息融合、资源共享,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多部门数据协同机制,提高了信息的使用价值。

3结语

“互联网+”为专硕研究生“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涵。基于“互联网+”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将是专硕研究生“双轨合一”培养的趋势。推进“互联网+”在专硕教育中的应用,以“学习共同体”的模式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临床训练、学术论文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有助于专硕研究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志海,刘红旭.对“专硕”与“规培”并轨的认识与思考[J].北京中医药,2015,34(09):751-752.

[2]裘伟廷.网络教育中的虚拟学习共同体[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05):69-72.

[3]桑雷.“互联网+”背景下教学共同体的演进与重构[J].高教探索,2016,(03):79-82.

[4]龚放.大学“师生共同体”:概念辨析与现实重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6-10.

[5]张立国,王博.基于案例的“现代模式识别”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1(03):62-64.

[6]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9(02):11-18.

作者:韦丽兰 单位:桂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