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中医课程教学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提高中医课程的教学质量,借鉴“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NSSE-China),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开展问卷调查式学情分析,探究合适有效的教学策略。结果发现本专业学生对中医课程的学习兴趣欠缺、生师互动与课堂参与度低、对教学方式的诉求较多。研究认为应采用实物教学、角色扮演、智能化教学等多种模式交叉结合进行教学实践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合作性等。
关键词:问卷调查;中医课程;学情分析;教学实践
中医课程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形成临床中医思维、中西医结合思维的基础,其教学质量决定了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智力、能力的发展,直接决定了专业培养质量。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类学生入学的第一门中医课程,奠定了中医教育的基石,其教材内容概念性、理论性较强,易造成学生在理解与学习上的困难,进而会影响学习兴趣与信心。因此,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代表性的中医理论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对于中医课程的学习质量受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影响,因此,要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不能单纯关注“教”,还应全面了解“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学情分析。所谓学情分析就是教师为了有效教学而开展的对影响学生学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内的有关因素的诊断、评估与分析[1]。其中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和知识,非智力因素则指学习氛围、兴趣等不直接参与却能影响学习活动的因素。学情分析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也是开展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可以为教师开展高质量教学提供科学的信息和依据,顺学导教。笔者对相关专业学生中医课程的学习进行针对性的问卷调查,收集学情信息,了解学生对于中医课程学习的真实情况,旨在基于一定的学情分析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改革。
1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1.1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方向为学生学习中医课程的现状。问卷调查遵循标准化原则以及控制无关变量原则[2]。问卷调查对象是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2015级、2016级、2017级3个年级的学生(本学期各年级必修中医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共计89人。发出问卷89份,回收89份,有效问卷89份。
1.2调查工具与内容
本研究借鉴“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NSSE-China),该工具有不少学者专门进行过信度、效力的检验,具有科学性[3],再结合该专业学生学习特点设计出一份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涵盖学习兴趣和目的、学习态度、日常学习习惯、学习氛围以及教学方式5个方面,主要了解学生基本学习情况并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学习动机分析
经调查问卷统计,有77.5%的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对中医课程学习兴趣的是自己努力不够;有77.5%的学生认为学习方法不当;有48.3%的学生对专业前景不了解;有11.2%的学生对专业无兴趣;还有7.9%的学生对教师授课不满意、感觉课堂枯燥。学习目的调查发现,有73%的学生为就业;有20.2%的学生为救死扶伤、为社会作贡献;3.4%的学生为获得文凭;还有3.4%的学生从没有想过学习的目的。此外,有93.3%的学生学习动力源于自己的前途和未来。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找份好工作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今社会,学生的考虑非常现实,他们更加关注专业的前景,恰好印证了有近50%的学生因不了解专业前景而影响学习兴趣。
2.2学习态度分析
既然学生最关心的是学业问题,那么就应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经调查,有86人从不缺课,且上课认真,仅3人应付点名去上课;此外,有58人制定了学习计划,其中仅有32.8%的学生认真执行;有31人没有学习计划。该结果表明,学生在课堂上、老师监督下,几乎都可以认真地学习,而在课下无人监督时,就会增加懒惰之性,缺乏执行力。那么就需要教师思考如何改革课后教学实践来提高学生自主积极性与执行力。
2.3学习习惯分析
(1)师生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教育目标。而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10%的同学会经常主动去和老师交流,师生互动方面十分欠缺,这也是大学中的普遍现象,有分析认为这一现象与中国传统师道尊严概念有关,学生一来不敢或不好意思与老师交流,二来对所学内容缺乏思考,没有什么想问的[4],也与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有关,比如高中时代以“听”为主,缺少探究思维,缺少“问”。(2)对于“你在课堂上提问或参与班级讨论频率”的问题调查,仅有23.6%的学生参与较多;71.9%的学生偶尔参与;4.5%的学生从不参与,由此可见,该专业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缺乏。要改善这种情况,除了要让学生认识到师生互动和课堂参与的重要性,还要从教师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等环节入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3)在合作学习习惯上,调查显示,超过50%的学生偶尔参与合作学习,少数学生从不参与合作学习,而且“合作完成作业”是其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这反映出老师留作业对学生学习的督促作用,同样看出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欠缺。(4)在调查中,学生一致表示课堂虽然听课认真,但在师生互动,课堂参与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很欠缺。对于“若要在课堂上达到老师的期望,你是否需要付出比预期更大的努力”的问题调查,有88.8%的学生表示肯定,11.2%的学生表示否定,这个结果也说明师生互动,课堂参与度等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思考如何发挥主导作用,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同学参与课堂学习与师生互动的热情,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2.4学习氛围分析
统计发现,寝室的学习氛围浓厚指数低于班级学习氛围浓厚指数,34.8%的学生表示班级或寝室学习氛围严重影响自身学习,55.1%的学生表示一般,仅有11.1%的学生表示毫无影响。这提示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并引导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环境。调查学生课余时间分配发现,选择最多的是上网,社团活动和学生工作,去自习的学生不到50%;进一步了解,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聊天,其次是帮助学习。可以看出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方式以及课余活动形式的改变,反映出网络对于学生课余学习生活的影响,也启发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来辅助教学。
2.5学生对于自身的评价
对于“你认为自己在学习上要改进的地方有什么”的问题调查显示,学生公认的原因是自身努力程度不够;其次才是学习方法不当和学习目的不明确,还有少部分学生由于沉迷网络,以致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对于“有利于中医课程学习的自身优势”的问题,概括总结有“态度认真细心、记忆力好、对中医有兴趣、理解能力强、喜欢独立思考、善于归纳总结知识、善于想象,思维活跃”等等。学生对“有利于中医课程学习的自身不足”回答,则体现在“不善于交流”“记忆力差、不爱背书”“懒惰、自制力差”“缺乏兴趣”“缺乏中医思维,对中医不了解”“无良好学习方法”等方面。
2.6教学方式方法分析
经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学方式要求很多,主要提到要增加案例及其他实际的联系,讲课幽默,具有趣味性,并且要兼顾重点与课外知识的补充,其次是增加互动,不要照本宣科和保持目前方式。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希望得到的学习资源主要是一些知识拓展性参考书和相关电视节目网络资源,其次是希望网络教学平台补充课堂资源,而对于学术类参考文献和其他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的要求相对较少。
3讨论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发现,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而自我调节能力薄弱,学生自主学习需求旺盛而自身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当,学生不满足于当前教师的教学方式等问题突出。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解决中医课程教学中的矛盾问题,让教师的“教”和学生“学”更加和谐,探究进行中医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中医思维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对于中医课程,兴趣显得尤为重要。部分学生会认为中医知识晦涩难懂,抽象难学,或受到某些偏见影响认为中医理论缺乏科学依据。那么,教师在授课时应及时进行纠正并普及专业前景知识,让学生充分认识专业特点。此外,中医理论是一种古代的哲学理论,学好中医哲学基础对于中医思维的建立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对于中医理论知识的深度思考和学习。因此,教师应在授课之初充分强调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模式,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这门奠基课程,它的教学效果决定了后期其他中医课程的教学,并要在后续课程讲授时不断突出强调以引导学生,同时使教学语言简单化,便于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将通俗易懂的临床及生活实例、中医药相关现代研究等引入课堂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3.2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多种情景教学模式交叉结合,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设计生动的教学场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换到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中,与学生互动及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掌握学习知识。(1)角色扮演教学。通过学生扮演教师指定的角色,以激发学生想像创造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使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在中医角色扮演教学中,学生可以被赋予“医生”“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等角色,在角色扮演中,扮演“医生”可以切实体会中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过程;扮演“患者”可以深切体会患者心情,学习怎样有效进行医患沟通,从而培养良好的医术和医德。如:藏象学说教学时,学生自行分组,每组6~7人,选择感兴趣的脏腑,根据学习内容创作剧本并进行表演。(2)实物教学。通过典型实物让学生真切地理解课程内容,甚至制作成一套配有简要文字说明、必要图表和思考题的实物教材。如教师可以用人体模型辅助经络教学,用中药材辅助中药方剂教学,并通过趣味比赛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3)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教师依据相应的教学目的,通过引入案例、最新科研进展、播放网络资源等提出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并得出一定结论,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又可以强化师生互动的自由性、主动性、合作性学习。(4)角色转换教学。学生扮演“教师”,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参与授课环节,学生通过备课和讲课得到锻炼,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3.3完善课后教学设计,启发自主学习
(1)通过网络沟通如微信、QQ等聊天软件,学生与教师可以随时分享学习资源、学习心得,实现学生与教师的课下互动交流,并帮助教师根据学生不断变化的各种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学情状况。(2)运用“雨课堂”等教学软件进行智能化教学,帮助学生与教师实现教学一体化的全新教育模式。借鉴先前内经选读课程在教学中运用“雨课堂”取得了较好效果的成功实践,在实现课前推送、实时答题、多屏互动、答疑弹幕及学生数据分析上充分拓展,同时关注其提供课件等数字教材和自动任务提醒功能。数字教材是一类遵循学生阅读规律、利于组织学习活动、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电子读物,与传统教材相比,数字教材具有个性化、多元化、情景化、模块化与动态化等优势特征[5]。在课前进行课前推送,即告知学生即将讲授的内容重点,或针对课程内容提出引导性问题,并限时答题,以便学生进行针对性预习,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每节课后,教师也会通过“雨课堂”布置自测作业或思考题帮助督促学生进行课后研读。自测即学生自我总结整理重点知识,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角度个体化定制的,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亦可以把数字教材全部导入“雨课堂”进行教学,实现实时答题、多屏互动、答疑弹幕及学生数据分析等学习方式,但教师也要注意避免学生借机通过手机进行娱乐的不良现象。在中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从学情分析入手,对教学基本情况以及学生需求进行了解,针对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制定教学策略,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习具有自由性、主动性、探究性、参与性、开放性、合作性。有效促进“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泽豪,陈小霞,杨成梓.基于学情分析的“专升本”中药鉴定学教学实践[J].海峡药学,2017,29(5):253-256
[2]李晔,刘华山.问卷调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2):61-64
[3]何明炳.大学生学习收获影响机理的实证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5):82-86
[4]杨奕婷,焦楠,吴宇峰,等.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学情调查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7,23(9):52-55
[5]刘霞,刘琼,贲定严,等.基于学情分析的针灸学信息化教学策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3(16):38-40
[6]史洁.高职院校中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33):221-222
作者:张琪 薛崇祥 隋华 倪羽佳 梁丽娜 陈静 王彦敏 张琳 尚东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2016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大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