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围术期感染护理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妇产科围术期感染护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妇产科围术期感染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2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228例行患者,年龄21岁~48岁,平均年龄(33.5±4.7)岁。随机将228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114例,年龄21岁~47岁,平均年龄(32.4±4.1)岁;预防护理组114例,年龄22岁~48岁,平均年龄(33.9±4.9)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组

常规护理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抗感染用药。

1.2.2预防护理

1.2.2.1入院指导

当患者入院之后,难免会对陌生环境、自身病情,甚至有时还会对治疗措施等存有较多疑虑,进而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安、恐惧心理,这些负性心理会在手术过程中诱发感染的风险,并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后及时与其进行交流与沟通,全面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通过安慰、鼓励等方法及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导,避免出现对疾病产生的盲目恐惧等负性心理,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同时,全面、系统地为患者进行术前相关疾病知识、治疗过程、术后注意事项等的宣教工作,以取得患者的认同感,进而保障手术、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2.2.2检测项目

关于一些术前、术后的检查项目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详细的详解;并陪同患者一起完成相关检查工作,并在第一时间内将检查结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以进一步缓解患者内心的担忧与疑虑等。

1.2.2.3饮食护理

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手术的影响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术前饮食指导工作。如多进食低脂肪、高蛋白、高维生素等食物,以少食多餐为基本原则,从而进一步增强其抵抗力和免疫力。术后嘱患者不应过早剧烈活动,以免切口裂开等。同时,还应对其饮食加以及时调整,以高蛋白、高纤维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1.2.2.4预防性抗生素使用

女性阴道中的细菌类型、数目较多,且多属致病菌范畴;然而在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往往造成阴道内微环境发生变化,极易造成菌群失衡,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在使用抗生素药物时,应结合手术环境、手术方式等因素,遵医嘱适时、适量给药。

1.2.2.5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切口感染、尿潴留、腹胀、切口脂肪液化等均是妇产科围术期内易发生的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须对患者术后的切口张力、渗出液颜色及量予以密切观察;尤其是肥胖、营养不良患者。护理人员可嘱患者平时卧位时将床头抬高15°~30°,用软枕垫于双膝之下,使腹部肌肉放松,减轻切口张力。指导患者在咳嗽时,可取平卧位,用双手轻压腹部两侧。同时,还要保持手术切口干燥,避免发生感染或脂肪液化的发生。另外,护理人员应对术后患者及时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指导,如大小便、起坐等;还应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腹带;帮助患者拟定术后早期科学的运动方案,以进一步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避免肠粘连、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2组患者予以不同的护理措施后,预防护理组围术期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围术期是以手术治疗为核心,主要包括了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有院内因素以及院外感染条件等;同时,随着抗生素药物的滥用,导致耐药菌株迅速增加,加也大了围术期各阶段的感染风险。另外,由于妇产科手术多针对孕产妇等易感染人群,如何有效避免或降低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率成为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之一。笔者经研究发现,针对妇产科患者围术期施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及预防感染的相关措施之后,可有效降低围术期感染发生率,并可最大程度地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本文预防护理组围术期感染率(1.75%)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9.65%)。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感染预防措施对降低妇产科围术期感染发生率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作用。另外,加强抗生素的科学使用,避免患者耐药菌株过多等,也是预防、降低围术期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的预防手段,再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避免或降低妇产科围术期患者感染发生率,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娟林 单位:芮城县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