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心率失常护理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心率失常护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心率失常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的137例患者中有46例发生心律失常。其中术中心脏自动复跳后发生心律失常9例(6.6%),术后ICU发生37例(27.0%),年龄4~65岁,先天性心脏病术后15例(15/86),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后25例(25/41),冠心病术后3例(3/5),大血管术后2例(2/3),心脏黏液瘤术后1例(1/2)。

1.2心律失常类型

在行体外循环术中,有6例患者是开放主动脉阻断钳,心室纤颤发生在心脏自动复跳后,其中有2例患者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伴窦瘤成形1例),1例患者法乐四联症根治术,2例患者二尖瓣置换,1例患者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共有3例患者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中2例患者法乐四联症根治术,1例患者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有12例患者在术后发生心房颤动,8例患者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患者室性心动过速,9例患者频发性室性早博,5例患者房室传导阻滞(其中在术中引起的有3例患者)。

1.3心律失常处理及结果

术中对6例心室纤颤患者给予电击除颤1~6次(小儿10J,40kg以上20J)后,4例患者恢复为窦性心律,另2例患者加用利多卡因2mg/kg静脉注射后恢复为窦性。对3例置入心外膜起搏导线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异丙肾上腺素药物并行辅助心泵,使其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体内循环心中直视术后有32例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中存在早期缺氧的有5例,血容量不足的有4例,气管插管不耐受的有2例,存在低血钾的有12例,存在低血镁的有5例。在改善患者缺氧情况、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血镁或低血钾、适度镇静等处理后,心律失常消失的有13例;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5例患者中(含术中3例),在术中安置心外膜起搏导线的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经临时脉冲起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异丙肾上腺素辅助心泵,皮质激素等治疗后,疗效不明显,也未进一步恶化;另2例Ⅰ度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经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皮质激素治疗均转复为窦性心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积极控制心衰,改善心功能

在进行手术前根据医瞩常规给予患者强心、利尿、极化液及扩血管药物治疗,积极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注意记录患者尿量,使水电解质保持平衡,血清钾浓度保证在4.0mmol/L以上。

2.1.2纠正缺氧术前常规间断吸氧,以增加心肌储备能力。

一般每日吸氧二次,每次1-2小时,指导训练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向患者说明咳嗽咳痰的重要性。

2.2术后护理

2.2.1心律失常的监护

连续动态监测心电图,严密监测患者的心律、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及尿量的变化,有效循环血量得到维持,组织器官灌注得到保证,血容量及时有效地得到补充,并要根据病人CVP、BP、尿量的变化,对于输液、输血量及速度要进行相应调节。注意观察患者的肢端温度及体温变化。出现心律失常时,迅速查找并纠正诱因,在医生指导下行复率治疗。

2.2.2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与观察

根据医嘱对本组患者均采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泵入,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若发现血压过高给予硝酸甘油或硝普钠泵入,但若出现心率过慢,则用异丙肾上腺素泵入,使心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当出现快速心律紊乱时,给予患者胺碘酮泵入。并要严密监测用药效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2.2.3保持电解质平衡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勘查血气分析、电解质,及时纠正钾、钠、镁失衡。

2.2.4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术后缺氧缺氧是诱发心脏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常见的原因之一。

患者术后均需使用呼吸机给予10~24小时辅助呼吸,选择有效的通气模式是根据病人情况而定。定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拔管后给予吸氧吸入,根据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调整氧浓度和时间。保持胸腔引流管的通畅,排除胸腔积液肺不张引起的低氧血症。

2.3.5有效镇痛和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镇痛药或镇痛泵。

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恐惧情绪,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减少疼痛诱的发心律失常。

作者:胡桂清 单位:湖北襄阳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