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儿烧伤休克护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小儿烧伤720例,其中男483例.女237例;年龄在3个月~10岁,烧伤面积13.2~67.6,平均烧伤面积为21.93~10.6;治愈716例,死亡4例.
1、神志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神态变化和精神神经系统的改变。随时把握病情变化。小儿烧伤后疼痛哭闹严重,小儿休克期的精神状态变化大多表现为烦躁不安,但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多不相同,如1岁以内幼儿患者者多表现为嗜睡,精神不济;1岁以上幼儿患者多表现为激动多语或有异常的安静不语或躁动不安,然后逐渐入睡。
2、观察尿的颜色,质,腻尿量等。尿量能较好地反映组织血液灌注状况。注重观察尿液颜色、性质、数量。根据尿量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尿量维持在1.5ml/h.kg,婴儿应达10ml/h,儿童达15ml/h。小儿连续每小时尿量如少于每公斤体重1ml,即可定为少尿。
3、小儿烧伤后常常出现脉搏快而细,多达180~200次/分,呼吸有时达60次/分以上或节律不整;吸节律不整,可达30~60次/min。护士应注重呼吸频率、节律、肢端及口唇色泽变化,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防止肺水肿、脑水肿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血压降低,脉压<20mmHg,严重者心音变钝,心率减慢;面色苍白,口唇、指、趾明显发绀,正常皮肤可呈花斑状,毛细血管充盈反应迟缓,肢端发凉。休克期尿量减少、烦躁不安是其主要表现,表示脑血流灌注不足、脑缺氧所致,应注意安全,防止坠床意外的发生。
小儿烧伤休克期渡过是否平稳联系着患儿的整个治疗过程、并发症的发生等。如果休克期补液不足、血容量不能纠正,不但加重休克,而且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如果输液过量,易并发心衰、脑水肿,加重水肿和容易诱发创面感染。故应严密观察休克期平稳渡过的临床指标,随时调整总输入量、液体的种类和输液的速度。
三、护理措施
1.病室需要保持安静,治疗、护理必须集中进行,减少对患儿的刺激。休克期患儿水分从从创面蒸发,导致大量热量丧失,容易畏寒,要做好保暖,室温保持在32℃左右。
2.有头部、面部、颈处烧伤者,吸入性损伤未行气管切开者需密切观察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呼吸困难应做好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准备,准备好气管切开的一切用物、按照气管切开进行护理。
3.患儿出现烦渴时,说明血容量不足,如果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水分,或者大量饮水,特别是单位时间内输入非胶体液体,则水分迅速进入细胞内,会造成体液低渗,最后可因此并发肺水肿、脑水肿、以及胃肠道功能紊乱,如呕吐、急性胃扩张等。小儿重度烧伤在抗休克时,要注意晶体和胶体的比例,休克期应禁食,如无特殊原因,在第3d开始可给予少量饮水,以后根据情况给予少量流质、半流质饮食等,如有呕吐,应头侧放,防止误吸。
4.小儿烫伤后因免疫功能不足、皮肤薄,做好创面护理:减轻疼痛刺激,减少休克因素,。故应注意消毒隔离,做好预防感染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所用器械物品专设专用,做好清洁、消毒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定时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病房穿隔离服,戴口罩、换拖鞋。
5.做好营养护理:住院期间的肠道喂养十分重要,因为烫伤后机体耗氧量、代谢率、心排出量均增加,脂肪蛋白质分解增加,从而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菌群移位和内分泌变化影响,常导致超高代谢和负氮平衡,易并发感染,并影响创面的修复,家中病情。可给与高热量易消化的流食饮食,如:牛奶,豆浆,米汤,新鲜果汁等。逐步适应后,补充高蛋白食品,如:肉、蛋、类,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免疫力,补充营养。必要时可遵医嘱,严格无菌处理,进行静脉营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