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体外循环术后护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重症监护与护理
1.1呼吸监护
患者麻醉未清醒期间,应当保持其呼吸通畅,并将气管插管固定好,对其上肢约束,避免意外拔管的发生。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注意呼吸机是否运转正常、两侧胸廓是否对称移动。麻醉清醒后,若要脱机,则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及血气分析,气管插管拔除后再采用鼻导管吸氧。同时,协助并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排痰,患者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后,指导其不可进行用力咳痰,若必要则应当给予镇咳剂内服。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节律、频率、深度,同时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喉头水肿。
1.2体温监护
体外循环术后早期患者会出现体温不升症状,为防止寒战而导致机体耗氧量增加从而诱发心律失常,则应当给予有效的保暖措施。在患者体温存在异常时,应当对其体温进行监测,1次/h,待到体温恢复正常后,则1次/4h。同时,观察患者皮肤颜色、湿度、温度是否存在改变。
1.3肾功能监护
维持尿量在1mL/(kg•h),注意尿液相对密度及颜色。术后当天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血红蛋白尿,为避免肾小管堵塞而导致肾功能衰竭,应根据医嘱给予利尿或碱化尿液治疗。若尿量>100ml/h,且持续时间为6~8h,则需要对其尿比重测量,并报告医生,同时根据其心功能状况给予相应的入量补充,也可对其CVP进行测量并作比较。对患者每小时尿量及24h出入液量进行准确记录。
1.4常规护理
患者麻醉未清醒前,则需要对其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及四肢活动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患者清醒后,应当对其简单介绍病情及环境,加强心理护理,消除使恐惧感,积极配合各种治疗。气管插管拔除后,若生命体征平稳,则可取半坐卧位,将床头抬高。术后第1d可取坐位,使患者活动四肢,术后第2d可指导患者进行床边活动。气管插管拔除后,可给予患者少量水饮用,若未出现呕吐或呛咳,术后第1d可给予流质饮食。
1.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与护理
严格药物的统一配制方法,熟练掌握各种常用血管活性药物药理、注意事项、监测重点,确保用药安全性;尽量使用中心静脉给药方法,注意对不同药理作用选择不同通道输注,采用微量泵用以保证药物浓度的准确性与恒定性,用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心电、体征变化。
1.6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在进行输液过程中,应当注意速度,同时需注意的是保持出入量平衡,尤其是应当加强血钾浓度的监测,使其维持在4.5mmol/L左右。若患者尿量过多,则应当对其生化指标及时给予监测,并给予血压、CVP、尿量对其心、肺功能进行判断,以此为输液提供有效依据。
1.7血液系统监护
对红细胞积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出凝血时间进行定时监测,以此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可能,并根据医嘱给予抗凝或止血药物。
1.8各管道护理
注意监护导线的正确位置,保持各引流管及静脉输液通路通畅,避免各管道折叠、受压、扭曲、脱落,若患者麻醉未清醒或虽然清醒但存在躁动,则应当适当固定管路,对其四肢给予约束。
二、结果
经治疗及术后有效监护后,1例发生心包填塞抢救成功,60例患者无1例死亡。
三、讨论
心脏手术本身的特点就存在低氧血症、组织灌注不良等而容易造成血容量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容易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肾脏等组织器官功能衰竭,部分患者容易出现精神及心理障碍、术后出血、低体温等不良反应。因此,对术后重症监护及护理有较高要求。护理人员术前应当参与讨论,根据患者病情及病程长短给予综合评估,制定有针对性、完整的护理计划。术后及时给予血容量补充,使组织器官灌注得到有效改善,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合理用药,使心、肺、肾等重要组织器官功能得到改善,同时维持心脏的最佳前、后负荷,并对存在的危险因素给予积极处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并且,有效的皮肤护理及心理护理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得到有效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手术成功率提高。在为患者提供有效监护的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专科理论及慎独的护理精神,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细心的观察,以关心、爱心、同情心为患者提高全方位护理,同时对问题应当及时发现,并对病情发展趋势给予正确的分析判断,从而为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及诊疗资料。
作者:谭云芬 单位:四川省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