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护理本科生非对口就业的原因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研究方法
2012年6月—7月,以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统计表为依据,获得非对口就业学生名单,并由学工老师提供其学业成就相关资料。对上述研究对象采用无框架开放式深度访谈,访谈现场安静,环境适宜,现场录音和笔录。访谈结束后即播放录音,将现场记录制作成书面文字资料,进行分类编码、推理,回忆访谈时的情形,反复听取录音,深入到资料中,通过对资料的细致分析、推理,探索各位学生选择非对口就业的原因。共访谈9位学生,访谈时长分布于22min~40min。1.3资料分析运用Claizzi分析程序分析:仔细阅读所有资料;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返回参与者处求证。通过对资料的细致分析、推理,探索护理本科毕业生非对口就业的原因,将其共性部分以研究者的语言归纳成本研究的主题和要素。
二、结果
应届护理专业本科生放弃护理,选择非对口就业的原因大致包括如下3个主题。
1.主题一:自我价值观
应届本科毕业生作为一个成年人,个人世界观与价值观趋于成熟,在就业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上,他们都经过了理性的思考,他们的选择基于自我价值观做出。如13号女生本已被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录用,但最终放弃体检,选择到某医药公司任培训专员,她回忆自己当时的矛盾心情说:“难以取舍时,我决定要顺从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声音,过自己最想要的生活。”从而放弃了从事护理工作。3号男生说:“我无法忍受我的一生在琐碎的护理工作中度过,作为一个男人,我想要更广阔的空间。”9号女生访谈时带着明显的防卫情绪,一开始就说了这样的话:“我只是选择了不同的路而已,我尊重那些做护士的同学的选择,他们很伟大,但我的选择也应该得到尊重。”访谈过程中,她一直强调“从事什么行业只是一种选择,每种选择都无可厚非”。
2.主题二:专业认知
护理专业学生在取舍之间进行理性思考时,他们必然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护理专业认知,从而在这一认知的基础上,选择了其他行业。他们是如何看待护理专业的呢?研究总结出如下4个方面。
2.1护理工作内容认知
自护理专业创立以来,护理工作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与拓展,但“照顾”一直都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实习学生,他们能够承担的工作内容“生活护理”居多。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他们多为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本就欠缺,自身的生活照顾较多依赖父母,一旦要照顾别人,这让他们难以适应与认可。在他们看来,护理工作内容脏、累、缺乏技术含量、缺乏挑战感。1号女生说出了这样的话“实习下临床1个星期,我就死了那份做护士的心,工作太脏太累了,我受不了。”
2.2护理工作模式认知
护理工作模式需要“三班倒”且多无正常假期,他们对此也颇有看法。9号女生说“我本来就是生活规律的人,适应不了‘三班倒’的生活,刚下临床实习的前3个月,我一次月经都没来,后来吃药才调理好。”而3号男生则认为无周末的生活影响了他与女朋友的交往。
2.3护理管理氛围认知
对于护理管理氛围,基本上每个访谈对象都有涉及,且言辞激烈,甚至用上了“不把我们实习生当人,”“无人性”这样的字眼。其中8号男生说:“我奶奶病了,作为家里唯一的孙子,我要赶回去,可护士长不给假,我没理她照样回家了。”还有学生说:“有的带教老师,既不带也不教,只是指派我们干活,语气还极其恶劣,呼来喝去的。”尽管他们愤愤不平的事情在我们看来很多不值得一提,但他们确实为此无限苦恼,甚至担忧未来,有学生说“如果做了护士,就要天天和他们混在一起,久而久之,我怕也被他们同化”
2.4多重心理冲击
临床护理工作的性质要求护士直面医患矛盾、生老病死、人情冷暖等,而这些因素都使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期间遭受着多重的心理冲击。有学生说:“第一次面对病人死亡,我哭的比他家属还伤心呢,带教老师说,见多了就好了,可我一直无法适应,去世一个我哭一次,并且情绪也会跟着低落好多天。”另有学生说“看着她躺在病床上,再也无人来探视,这样的人情冷暖,让我对情感与人性丧失信心。”
3.主题三:社会影响
社会方面多种因素在护理专业学生非对口就业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包括如下4个方面。
3.1非自愿学习护理专业
国内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就读护理专业学生中,半数以上均非个人意愿,15位非对口就业学生均不是自愿学习护理专业的,如5号女生说“我当初就读只是为了拿本科文凭,从未想过自己要做护士。”
3.2护士社会地位偏低
社会对护理专业的不理解与偏见造成了护理专业社会地位偏低,这给护理专业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到了他们对护理专业的认可。如3号男生说“我就读危重症护理专业,放假回家,亲戚们问,你读什么专业?我就回答说读危重症专业而把护理2字忽略。”
3.3带教老师职业倦怠感
护士的职业倦怠感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是造成护士离职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本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倦怠感不仅造成了在职护士的流失,还传染给了护理专业新生力量,在护理专业学生非对口就业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号女生说:“实习时不止一个带教老师说过,毕业了干啥都不要干护理。一入了行,再想离开就难了。”
3.4行业间人才竞争
目前国内行业间人才流动性相对增强,这就造成了行业间的人才竞争,而护理专业在行业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从而流失了优秀人才。如13号女生是学生会主席,非常优秀的女孩子,选择医药公司就业,她说:“朝九晚五的办公室白领的形象显然比护士白衣天使的形象更吸引我。”3号男生也很棒,是男生中少有的能拿奖学金的人,他选择做医药营销专员,也就是“医药代表”,是因为收入问题:“以医药营销专员的工作收入,我3年内可在南京买房,要是做护士,10年都不要想。”1号女生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她说“我表姐在政府部门工作,他们平时很轻松,普通感冒都能请3d假,而护士只要你人不倒下就得来上班。”
三、讨论
1.护理专业学生基于自我价值观选择非对口就业,应当得到理解与尊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席卷世界的人本主义思潮强调尊重人的个性,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与权利。这一观点已成为共识深植于“80后”出生的学生心中,护理专业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不再崇尚整齐划一,而是追求张扬个性。时代的进步赋予了他们这样的自由,而护理教育拥有强调专业思想教育的传统,学生将这样的思想教育看成约束他们选择的自由,反会激起他们对护理行业的反感。因此研究建议,专业思想教育必须在尊重学生自我价值观的基础上开展。当然,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价值观仍有需改进之处。一方面,过低的自我评价使学业平平的学生缺乏从事护理专业的信心,如12号女生说,她在校期间成绩不好,多门课程补考或重修,从而认定自己无法做一个好护士。而同时呢,过高的自我期许使学业优秀者不满足于护理专业现状,从而选择非对口就业。因此基于这一研究结果,我们建议,专业思想教育应以促使护生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与合理的自我期许为切入点。
2.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失于偏颇,需要纠正
虽然学生对护理的专业认知反映了一定的客观现状,但其中也不乏偏见与局限。首先,应届护理毕业生他们的专业认知主要形成于1年的实习期内,是以实习护生的身份做出的,他们对于护理工作内容的评价偏于肤浅,缺乏对护理专业内涵的深刻理解,从而将护理工作简单归结为“脏累差”。而其过往“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理念使其难以适应临床上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他们往往将护士长、带教老师看成自己的对立面,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对护理管理氛围的评价过于极端。而作为备受呵护长大的一代,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偏低,从而在临床护理工作带来的多重心理冲击面前选择了逃避。这一研究结果提示:首先,实习期应加强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指导,以加深他们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其次,要建立起通畅的学生-带教老师的沟通途径,以利于减少他们与护理管理制度的冲突。最后,要强化实习期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及时处理各种心理问题,使其成功应对心理冲击。
3.社会多因素影响下,护理专业学生非对口就业存在一定盲从性
首先,社会对护理专业的偏见使得护理专业学生就读时并非自愿,就业时选择离开,说明护理专业学生非对口就业存在一定盲从性。其次,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独特的优势,也必然有其局限,非对口就业护生对其选择从事的专业存在放大优点,忽视不足的现象,这有可能造成其未来的职业挫折。因此择业期的学生工作应加强护生择业效能感的培养。再次,在职护士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这一职业倦怠感通过带教过程传染给了实习期护理专业学生,这种言传身教的影响使护理专业学生丧失了从事护理工作的勇气与信心。最后,研究结果展现了行业间人才竞争对护理人力资源的冲击,从薪酬、待遇、工作氛围等角度分析,护理专业在行业间人才竞争中不占优势。有理由相信,行业间人才竞争不仅是护理专业学生非对口就业的原因,也是在职护士离职的原因之一,而这一点现在还少为人们所认识到。因此护理管理者在研究护士离职现象时,不能仅局限于行业内分析,应充分考虑到行业间人才竞争的影响,并提出一定的干预手段。
四、不足与展望
由于多种客观原因,研究仅访谈9名学生,访谈资料尚未达到完全饱和,故护理专业学生非对口就业可能还存在其他原因,有待将来研究进一步完善。受制于研究方法,研究无法确定护理专业学生非对口就业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将来可根据上述质性研究结果制定量化问卷,收集全国范围数据,在量化与大范围的基础上确定主要原因。
作者:周玉峰 徐晔星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