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PBL教学对护生的影响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论PBL教学对护生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论PBL教学对护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采用pbl教学法的设问—讨论—总结三段式教学,主要程序及实施步骤包括:①准备讨论提纲:在每一章节学习开始前,教师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及知识结构,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小问题,配合相应的临床病例,作为课堂讨论提纲。②学生分组预习:学生按每6人划分为1个学习小组,预习教材相应章节内容,并查阅参考文献,仔细思考并讨论提纲中的问题,做好笔记。③课堂集中讨论:以问题为基础进行讨论。各组学生推选代表发言,阐述其对提纲中若干问题及所选临床病例的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启发和引导的作用,可以控制讨论的节奏,协调各组之间的关系。④教师归纳总结:学生讨论完毕,由教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和争议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归纳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同时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今后改进的要求。

评价指标研究所用工具为CCTDI,此量表是由美国的Facione等人于2011年发展成的六级评分问卷式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及比较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3]。其信度系数为:总量表0.81,各子条目信度系数在0.71~0.80之间。量表的75个条目包含7个方面的子条目:①寻找真相;②开放思想;③分析能力;④系统化能力;⑤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⑥求知欲;⑦认知成熟度。量表的判断及评分标准为:每个条目的回答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分别赋值,正性条目的赋值为“6、5、4、3、2、1”,负性条目反向赋值。根据各条目计算结果总分在20~420之间,如果总得分在210分以下表示负性评判性思维能力。210分~280分以下表示评判性思维能力中等,280分及以上表示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350分以上表示具有很强的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每个子条目的综合分在10~60之间如果得分在10分至30分以下表示负性评判性思维能力;30分至40分以下表示评判性思维能力中等;40分及以上表示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50~60表示有很强的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PBL教学法是致力于使教学模式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促进能力发展为主,最终达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它重视培养分析问题、框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PBL教学模式的本质是鼓励学生以特定的方式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表1显示,实施PBL教学之前,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明显低于实施PBL教学之后,说明在《护理学导论》的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技巧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授之以鱼,学生只是等待教师的“灌”与“输”,从而产生惰性心理,禁锢了学生的思想。PBL教学法将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护理学导论》课程的始终,以利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4],它以学生为中心,即授之以渔,问题是学习的内容,教师以广泛收集、仔细筛检的临床病例作为主干,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培养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问题。学生亲自评估服务对象,收集资料,提出解决方案,然后通过讨论交流,共享彼此的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神秘、陌生和成就感等积极力量,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求知欲望。

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理学导论》是护理专业学生的启蒙课程,涵盖了当前护理学中先进的护理理念、护理理论和护理基础知识,教材中探讨纯理论的内容较多。运用传统的“填鸭子”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会削弱学生对《护理学导论》的学习兴趣,失去学习的内在动力。PBL教学法中,教师选择与临床实际相关的案例,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鼓励大家运用护理学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倾听他人观点、质疑对方的意见,形成互动,学会借鉴,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从而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拓宽了思维空间。表1所示,在接受PBL教学前、后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值的变化,已验证了上述观点。

有利于创造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环境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变量,在PBL教学中,教师由“真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前的设计者、课程实施中的指导者、课后的反馈者和反思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在此过程中,教师由“幕前”转向“幕后”,学生则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分析、思考、审视、创造、表现及成功的自主空间,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作者:肖晓燕 任佩姝 李伟梅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护理系